電影訊息
鋼的琴--The Piano in a Factory

钢的琴/ThePianoinaFactory

7.4 / 1,460人    119分鐘 | 105分鐘

導演: 張猛
編劇: 張猛
演員: 王千源 秦海璐 張申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未完

2016-08-13 17:38:02

貧窮的理想主義者的狂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鋼的琴》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的鞍山,影片講述了鋼鐵工人陳桂林為了挽留住想要一架鋼琴的女兒,使女兒不跟已經離婚的妻子走,所以要為女兒造一架鋼琴的故事,影片烘託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與抗爭,是近年來少有的文藝片佳作。
  影片中的造鋼琴的人都是貧窮的,一群鋼廠的下崗的職工,除了汪教授有專業知識外,一個殺豬的,一個配鑰匙的,一個倒騰廢鐵的,一個社會閒散人員,再加上陳桂林自己。當陳桂林找他們借錢時,他們一個個都在推脫,甚至躲起來,不是不顧兄弟情義,而是真的沒有錢,而當陳桂林需要他們出力時,他們還是願意幫忙甚至「不請自來」的,這十分真實的表現了小城市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們也都是一個個理想主義者,不然也不會有造一架鋼琴這樣荒唐的計劃,他們要通過造鋼琴,幫陳桂林把女兒留下來,更多的,其實是在為自己爭一口氣,他們要代表自己的這個階層,向跟了賣假藥的陳桂林的前妻的富裕階層做出抗爭,向後者證明白己。鋼琴的確是造出來了,他們似乎是成功了,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影片的最後,女兒問:「爸爸,你給我做的這架琴能出聲嗎?」「能啊」隨後影片就在女兒的琴聲中結束了,女兒會跟陳桂林在一起嗎?還是像淑珍說的那樣「你就算造出鋼琴小源也不會跟你的。」我想大概是後者吧,畢竟媽媽能給她的絕不僅僅是一架鋼琴。還有那倆個大煙囪,那麼多人簽字抗議,又是按手印又是開會,不還是隨著一聲巨響轟然倒地。還有淑珍和陳桂林的愛情,陳桂林離婚了,他們非但沒能在一起,反而添了新矛盾。他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個目標,卻又什麼都沒有改變,在這樣的大時代里,他們簡直太不值一提了。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全景鏡頭,極少的運用近景和特寫鏡頭,展現了人與環境的關係,給觀眾一種客觀、真實、敘事十分流暢的感覺。導演在影片中還經常使用無聲源對話的拍攝方式,試對話的兩者不在同一個畫面中,這一技巧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如一開始陳桂林和小菊談離婚的時候,小樂隊演奏時死者家屬要求換曲目的時候,陳桂林衝著爬到煙囪上的朋友要那二十塊錢的時候……不勝枚舉。這讓觀眾對畫面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人物進行了想像,想像其神態、動作,隨後畫面在將之前看不到的人物搖入,產生了戲劇效果,這樣的處理更多的是為了體現一種陳桂林每每被周圍的人壓迫、對現實無奈的無力感。從觀眾的角度,只能聽見聲音的人對陳桂林便有了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鋼的琴》拍攝的十分艱苦,劇組缺人,缺錢。在這樣的條件下,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是十分難得的,然而這部電影的票房缺是差強人意。同樣是文藝片,《海角七號》能在台灣票房口碑雙豐收,而《鋼的琴》卻票房慘澹,這其中的原因,值得中國的電影人們思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