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們誕生在中國--Born in China

我们诞生在中国/诞生于中国

7.2 / 3,952人    76分鐘 | 75分鐘

導演: 陸川
編劇: 陸川
演員: 周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INE

2016-08-15 07:32:11

《我們誕生在中國》——低齡劇情紀錄片


總體觀影感覺是:不差,但比較失望。
先來看一眼這部電影的海報。
 

不談設計,談談文案。
把這個片子放在《動物方城市》與《奇幻森林》之後一起說,說得像是近期講動物的三巨頭。可惜講故事的節奏與畫面都像另一個文案所說「萌動上映」,低齡出萌態了。

從片子的彩蛋與其他地方對陸川等人的採訪來看,這個片子的拍攝過程無論人力還是財力成本都非常巨大,當然若要讓觀影者在評判片子的時候把效果放在一邊來將成本列入考慮因素,不公平。
 

(不過這幾個人的衣服有點萌哦)
整個片子非常規整,劇情的編排像是一篇整齊的高考作文,首尾用丹頂鶴的生命輪迴象徵點題,一個個故事用春夏秋冬的季節輪迴來作分割,季節輪迴也同生命的主題相得映彰。規整不燒腦,看片保平安,不是錯。但規整的電影鋪排也免不了不清晰的類型設定。雖然陸川說這種類型在美國叫做「自然電影」,但看上去像是紀錄片裡面加了劇情元素,面目不清晰,那就哪個方面都做不完善,劇情和紀錄都低幼到十歲,節奏也只適合小孩子們觀看。雪豹達娃一年四季都只是為了孩子們的生存而嘗試捕獵,成功或失敗;熊貓媽媽一年四季陪伴著寶寶到寶寶可以爬樹然後離開;金絲猴淘淘因為不同原因離開或回歸家庭;雌雄藏羚羊一年四季分離又團聚。給動物身上附加的人性元素那麼簡單雞湯,還不如好好呈現真實畫面。而再談畫面,陸川所謂的「詩意」體現在附加的人性上還能理解,畫面上太過「詩意」就會導致不夠真實,美好過頭。達娃捕獵的成功與失敗,達娃一家的最後結局,猴群的爭執,藏羚羊的交配,都只使用了一種隱晦的方式呈現,是提前預設了主要觀影群體是小朋友,所以將這些鏡頭都悉數刪掉了嗎?詩意講得更多的是歲月靜好,講不出更多的適者生存與優勝劣汰。


 配音用的迅哥哥,太不生動了,頻頻讓我想起《李米的猜想》裡面那個開著車抽菸的文藝女青年,聲音像在喝橘子汁,更符合朦朧的文藝畫面,不適合自然的動物。這種違和的旁白不僅僅在於聲音,還在於語言的低幼,老晃在部落格上說這讓片子像中國珍稀動物賣萌手冊。

另外,這個片子再次證明,你看到的,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編劇導演為了讓故事顯得悲壯燦爛,讓單一角度的好處發揮到極致。雪豹達娃嘗試捕獵小氂牛的視角下,觀眾都因為帶有對達娃的憐惜而暗暗替他著急,恨氂牛母親為什麼沒有敗下陣來給達娃與他的孩子一點食糧。但倘若站在氂牛的角度,講的是一個關於氂牛的故事,那孩子的想法大概也就大有不同。角度真是教育的分水嶺。講真實的動物一不客觀,這個片子的面目就更加不清。


陸川想走出九層妖塔的暗谷,路還長了些。迅哥哥呢,從安東尼那裡走來已經恨折騰了,就不要一直消耗自己之前的文藝女青年人設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