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翻轉幸福 Joy

奋斗的乔伊/翻转幸福(台)/欢姐当自强(港)

6.6 / 145,914人    124分鐘

導演: 大衛歐羅素
編劇: 大衛歐羅素 安妮瑪莫羅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布萊德利庫柏 勞勃狄尼洛 伊麗莎白羅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冷子墨

2016-08-15 19:07:40

洗得淨地板,卻理不清家愁


「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憑藉著《喬伊的奮鬥》二次獲得奧斯卡影后提名,雖然沒能二次封后,但是大家再一次見到了大表姐的實力演技。

《喬伊的奮鬥》改變自真人真事,一段拖把女王擺脫困境、發家致富的故事。巧的是魔術拖把誕生的那年,正是大表姐出生的年份。
故事是典型的美國夢類型,經歷了沒落、掙扎、奮起、反抗後,終於主人公喬伊登上了人生巔峰。當然,作為劇情片,前半段是亢雜無聊的。這段中開始將各個家庭成員都刻畫出來,讓你知道喬伊生活在一個要多糟糕有多糟糕的家庭里。而就是這樣的環境卻磨滅不了一顆懷揣著夢想的心。

其實,成功有時候就是貴在堅持,堅持自己還有夢。喬伊這個角色所處的環境,若是一般人恐怕早就被家庭環境所逼瘋了,哪還有時間去想什麼夢想。
但喬伊卻做了,她骨子那種天賦、她性子裡那種倔強才促使她一步一步的往自己的夢想不斷前進。
但影片中,當喬伊在電視購物上將自己的拖把賣到一個巔峰的時候,本以為幸福生活從此到來時,你才發現原來故事遠遠沒有結束。產品的熱銷不但沒能給喬伊帶來生活的轉機,反倒成了壓垮她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
「Dad」變成了「魯迪」的時候,也宣告了這個家徹底變了味。這時候,你終於明白開頭那段亢雜無聊的家庭成員敘述是為了這般。而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家」概念似乎成了喬伊的負擔,祖母的勵志定言、沉淪肥皂劇的母親、一心想著漂亮姑娘的風流老爹、嫉妒自己的姐姐,還有一個天天自以為是的前夫。這樣的家庭,終究讓喬伊喘不過氣來,就像一塊背在身上的巨石,別說前進了,它都幾乎快壓垮你。

率性的大表姐將「喬伊」這樣的角色演得非常深刻,無論是憤怒得使勁踢欄杆、無奈地逃離前夫與父親的口水仗,還是面對抱著孩子歇斯底里地哭泣,大表姐身上那種率性的狀態將一個平凡卻又執著的女性形象刻畫得很深入。
也正是性格有些大大咧咧的大表姐才能將一個不會被生活擊垮的「喬伊」呈現在螢幕上。不過有點就是要小小地「鄙視」一下大表姐了。您說您都是影后的人,咋連上個電視購物都快hold不住了呢?說好的影后級專業水準呢?

《喬伊的奮鬥》之所以獲得如此追捧,可能無不跟「美國夢」有關,無不跟當下的美國社會有關。
「美國夢」對於許多渴望成功的人是一個很美、很勵志的夢,它讓你從社會的底層能夠向上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歸屬。但在本片中,我們卻看到了不太一樣的「美國夢」。不再是一個人的奮鬥,而是背著一個家庭的奮鬥。在這段「美國夢」中,我們看了更多去決定成就夢想的不是奮鬥,而是抗爭。
沒錯,是抗爭。當喬伊簽下那份房屋抵押協議的時候,她才意識到祖母的話是束縛她這麼多年的枷鎖。憤怒的她當著孩子的面反駁了祖母曾經告訴你的話,而後的她如同一頭奮起反擊的母獅子一般,將企圖奪走她事業的人一個個狠狠地予以反擊。
當喬伊自己簡短了頭髮、一身冷漠地坐在旅館椅子上和那個工廠代理人談判時,就像一個決心捨棄包袱、站上王座的女王一樣,俯視著那些叛徒。
反觀當下的美國社會,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希拉蕊被視為下一屆總統的大熱門人選時,我們似乎看得了美國社會一股「女性撐起半邊天」的風潮正在形成。
相較於帶有抗爭因素的「美國夢」,埋頭苦幹的「中國夢」卻怎麼像都是一句空談。長期以家庭為主的中國女性,恐怕很難能夠在婚後去談及自己的夢想。拋去那些繁瑣的家務不說,中國家庭長幼親鄰之間的恩怨糾葛恐怕就足以讓你心神疲憊了。

《喬伊的奮鬥》不單單是談及一把拖把的夢想,也不是單單去勵志,而是將現實與理想擺在一起談。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很多時候為什麼我們害怕去談理想,恐怕就是不肯或者不能舍下家,但喬伊的故事卻偏偏告訴我們,該舍下的時候就該去舍下,否則恐怕最後將什麼也得不到。

(冷子墨原創,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