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樓下的房客 The Tenants Downstairs

楼下的房客/TheTenantsDownstairs

5.6 / 924人    110分鐘

導演: 崔震東
編劇: 九把刀
原著: 九把刀
演員: 任達華 李康生 何林駿 邵雨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搬磚俠

2016-08-17 00:12:42

當惡之花盛開,我在頂樓偷窺到的一幕暗黑情慾歌劇!


大約是十年前,我還在讀高中,偶然在盜版書攤上看到了九把刀的一系列小說。

如果在華語文壇也能夠像好萊塢類型片一樣區分,有類型作家這一概念,我想九把刀一定是非常難以歸類的。

有著「台灣網路文學經典製造機」稱號的九把刀,作品涉獵題材廣泛,他喜歡在小說中探討社會學、心理學問題。在《殺手》系列中,他就用殺手月與殺手歐陽盆栽,探討了正義與公道;而另一本被歸為「異色小說」的《陰莖》,則是表達陽具崇拜帶來的莫名焦慮。


對於大陸觀眾來說,最知名的則是近些年來改編自九把刀小說的幾部純愛電影,比如《等一個人咖啡》以及那部風靡港台的《那些年》。

由他個人參與導演或是編劇的電影作品,小說所探討的主題和思想核心則會被放大,造成一種個人風格化的印象。比如《那些年》里關於青春初戀的恣意暢想和對青春韶華的美好回憶。

在他最新的編劇作品《樓下的房客》則另闢蹊徑,影片選擇的則是華語電影中身為少見的暗黑奇幻風。《樓下的房客》改編自九把刀的同名小說,電影充斥變態、虐殺、性愛、裸露、同志、亂倫等限制級元素,挑戰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影片中,任達華飾演的房東造型廢柴邋遢,內心複雜,他表面上是一個繼承出租公寓的無業遊民,在東海大學附近貼起招租佈告。

電影的主體故事就發生在這棟破舊的大樓當中。

他不要家世清白的乖乖牌學生、不要收支穩定的上班族、不要勤儉質樸的小家庭,他只要「正常人」,像任何符合正常定義,有混亂潛質的正常人,能滿足他偷窺正常面具下的黑暗面的正常人。



因此,有家暴前科的體育老師老張、把時間耗在在網上痴迷於特異功能的宅男伯彥、已經離婚的王先生和純潔像天使的王小妹、神秘冷艷的女作家穎如、同性戀者令狐和郭力、以及職場OL尤物陳小姐一起搬到了出租公寓。

八個房客還有一個變態房東,六個房間外加一堆秘密。

原著小說是一部懸疑而又詭異的出租屋的故事。詳細描述了每個人的外型、特徵、癖好,運用一個思想怪異的房東把他們串聯成一個個恐怖的故事。

電影由任達華飾演的房東自述開始,利用每個房客的故事串聯起諸多變態心理學的元素,串聯起一系列殺人、肢解分屍、濫交、自瀆、亂倫、偷窺、戀物等場景,極盡黑暗和重口味之能事。

「人性潛在的可能性,使我們無法預測每個房間到底還有多少隱私。」

正如海報上所揭示的窺盡人性火線追緝令「」一樣,電影中的房客們,每個人內心都潛伏著一個惡魔,或者顯露著,或者潛藏著,這是因為沒有遇到將此激發出來的東西。

陳小姐是整棟房客的焦點,也是故事走向混亂與無序的臨界點,她被上司包養,同時又跟渴望得到自己的老張保持著男女關係,她的放縱的生活代表了人的淫慾;


老張表面上是個體育老師,但實則內心猥瑣甚至因為家暴而離婚,他痴迷於偷窺,甚至有戀物癖,在拿到房東刻意留給他的大樓鑰匙之後開始變得更加瘋狂,他的內心裡潛藏的暴力欲導致她在混亂之中失手殺死了王小妹;


令狐與郭力表面上是師生,實則是一對同性戀人,迫於社會關係以及二人身份的差別,二人之間的關係又十分脆弱。在房東刻意的誤導之下,二人相互猜忌對方是否忠於自己的愛情,因而產生了妒忌而自相殘殺;


王先生和王小妹表面是父女,表面上非常關心女二,實則內心長期處於戀女癖的壓抑狀態當中,畸形的父女關係是他內心一直不肯暴露出來的弱點。他代表的是是人心打破倫理道德的底線,亂倫的慾望;


穎如這個角色則是原著里最為複雜的設定,表面上她純潔的如白雪,但是內心卻又充斥著弒殺的慾望,她那純潔的外表與內心的惡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同時她又是房東殺人慾望的投影,也可以說是人實施暴力與毀壞的快感。


穎如就是這樣一個墮落天使,她美好的有些不真實,卻又邪惡的讓人恐懼。她甚至有潔癖,當她在殺人時,她會先把身上衣服褪去,換上透明的雨衣來執行。


電影中的一處細節,與其他房客那些相對豪華的房間陳設相比,穎如的房間則帶著明顯陳舊感,這其實是與房東所居住的頂樓房間裡保持一致。


當窺視到穎如殺人的過程之後,於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控制欲的代表人——房東,出現了。他給了每一個人的陰暗面展示自己的機會。

一直作為電影中「上帝視角」存在的房東,他內心的黑暗面因為被已故的伯父在這棟大樓里遺留在每個房間的偷窺攝影機的行為激發出來,於是效仿,開始窺視他人的生活。


他試圖通過激發其他人內心裡的邪惡慾望而獲得滿足,想要通過介入別人的私生活而製造混亂進而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任達華飾演的房東有的是窺盡人內心的「鑰匙」,他可以打開房客的門,入內佈局,如劇中台詞一樣他可以輕易地「鑿開人性的盡頭」。

房東想要鑿開每個人人性的盡頭,這是罪惡的本源。

讓我們回到電影的主題本身,在這部以獵奇重口的心理懸疑電影中,觀眾或者說局外人可以窺見的是導演在創作時所想要詮釋的迷幻感。在電影中有不少重口味殺人分屍與性愛場景,但在導演的刻意處理下都帶著濃濃黑色元素,甚至是在呈現變態場面的時候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儀式感。
電影的前半段跟原作相若,整體的故事推進和敘事節奏都非常平穩,分鏡與構圖也非常考究,電影的主主要故事基本發生在這棟相對封閉的大樓里,導演刻意強調了整棟大樓內部環境的逼仄感;


影片中最值得稱讚的是導演的攝影、構圖、音效、燈光、視覺效果,看得出來在編導製作上的誠意,但遺憾的是導演的掌控力並不足以支撐整個相對複雜的故事輪廓,以及後半段敘事節奏上的偏頗都顯得有些稚嫩。很多視覺上的衝擊都只是淺嘗輒止,原著里極端的陰暗壓抑感和對人性慾望的深層刻畫並未通過影像表達出來,這是文本轉換過程中最不該丟失的一部份。


日本大導演深作欣二在《大逃殺》中著力還原的是在現代文明光環之下人類內心深處潛藏的獸性,而在本片當中,導演或是編劇所要極力探討的是人內心的陰暗面,或可稱之為「原罪」的一種更複雜的內心慾望。

如弗洛伊德對於潛意識行為的判斷一般:人的意識如同海水中的冰山,海水之下的潛藏的巨大山體,那就是潛意識。原著小說的主題在於勾畫了人性的黑暗,每個人心裡的黑暗面,房東通過偷窺察覺到了所有人潛意識裡的陰暗面。

房東可以通過王先生對王小妹的一個眼神就看出內心的慾望和罪惡,這本就是潛意識的一種表達。

大多數經由文本改編的影視作品,所面臨的門檻在於從文本語言轉換到鏡頭語言的轉換,在對原著準確把握的前提下將原著裡的留白和隱喻展現在大螢幕上,這是橫亘在導演面前的難題。

必須承認的是,如果僅以對原著的影像還原度來說,電影的前半段在對原著的還原上相當準確。但失控的是電影后半段,導演強行拼湊出一個故事背景出來,沒有完全照著原著小說演繹的開放式結局,為了交代所謂的主角的動機給了故事一個全新的故事設定,但整個故事變得非常牽強,為反轉而反轉,毫無鋪墊伏筆可言,非常突兀,也打亂了電影前半部份所營造的陰暗壓抑感。


尼采說,他者即是地獄。人是依靠外界環境來定位自己的,看到種種惡,就會以為身在地獄。在小說中,作者將整棟樓比作一個人的內心,而在這內心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慾望與罪惡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壓抑著。

而電影由於時長限制,導致整個故事篇幅不足,房客之間的的關係並未交代清晰,這也削弱了其後混亂髮生之時的荒誕感。

本片的導演崔震東曾是索尼音樂大中華區總裁跨行當導演,初執長片導演筒就挑戰禁忌題材,算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或許是出於導演本人之前的個人履歷原因,本片的配樂對電影整體的質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將那首暗黑之極的《Gloomy Sunday》進行了重新編曲,從交響樂團配樂努力在營造一種歌劇感,只可惜電影整體氛圍的塑造和演員的表演都跟不上音樂的奇幻詭譎。

演員方面,任達華飾演的房東一角算是延續了自己早年「羔羊醫生」一類的形象設定,中規中矩,但相較於其他演員已經算是亮眼。作為新人的邵雨薇飾演的穎如這個角色是不夠成功的,受制於表演,影片中並未將「一面天使一面魔鬼」的精分的感覺塑造出來。

穎如這個角色其實塑造的並不成功,這對於整個電影說服力有很大影響。

而李康生似乎也只能在蔡明亮的電影中得到最好的發揮,在本片中的李康生飾演的郭力,開口說話便引人發笑,難道真如導演所說,這就是他想要的「荒謬的反差感」,我實在不敢苟同。


在香港觀看本片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德國詩人波德萊爾在《惡之花》里寫過一首《致讀者》,詩里描述的是詩人從醉酒的幻景轉向直面罪惡的「花朵」。波德萊爾自稱《惡之花》是「惡」的藝術,而不是惡的頌歌。


以文字或是影像表現現代都市的醜惡、現代文明的虛偽以及現代人精神世界的貧乏空虛。我想,這也是編劇和導演想要在片中所表達的主題吧!

最後,本片尺度過大,基本沒有希望在內地上映,加上編劇九把刀近年的「辱華」言論,內地觀眾想要看到本片,只能網盤見了!


分享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很慚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