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殺突擊隊 Suicide Squad

特遣队/自杀小队/自杀突击队(台)

5.9 / 722,745人    123分鐘

導演: 大衛艾亞
編劇: 大衛艾亞
原著: John Ostrander
演員: 瑪格羅比 卡拉迪樂芬妮 班艾佛列克 傑赫南德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去氧核糖十三

2016-08-17 11:51:32

第二準則:永遠不要愛上你的病人


第一次去約心理諮詢師是在曠掉兩週訓練拖過一個死線在床上很難爬起來的幾天之後。他的會診室是整個校園裡暖氣最熱的一間。座椅很硬,靠墊很軟。可能是暖氣開得太足吧,他的聲音好像也有溫度。坐定之後盯著他回答著自己的基本資訊,長得有點像臉頰更加瘦削的 Daniel Brühl。然後他抬起頭對我說,如果在外面遇到,你不需要和我打招呼,我會當做我們不認識對方。 第一準則:永遠不要愛上你的心理醫生。 我很清楚自己的問題,我也很清楚他幫不了我,可能我也並沒有想讓他幫我。所以我們的見面最後幾乎就演變成了學術交流:「在生理安全和自我實現之間,人還是需要歸屬感的。你應該嘗試建立更加深入的關係。」 「可是怎麼能證明馬斯洛就一定是對的呢?」 他的聲音太有說服力,我在離開那個過於溫暖的房間之後才想起自己竟然並沒有任何的追問和反駁。「我並不推薦去精神醫生那裡開藥治療」,臨走時他對我說:「你不會希望把那些藥裝進你的身體裡的。」 在被各類神經生理學解釋和神經藥物研製包圍的環境裡,我記得最深刻的卻是他的這句話。我知道諮詢師一般不該幫病人作出這樣絕對性的引導和判斷。可是那個房間真的太暖了。 Harley Quinn 是我第一次接觸就喜歡上的角色。不過漫畫動畫接觸的有限,所以我對角色的理解可能也不夠完全。Joker 是個很好的反派,他的瘋狂沒有底線,他的瘋狂存在誘因。很讓人著迷沒錯,但並不新奇。但 Harley 不同,她是一個愛上病人的心理醫生。 「She thought she was curious in him, but she was falling in love.」 一刷時聽錯的台詞,卻是我太喜歡的一句。到後來二刷時發現原文其實是 「curing」 反倒很是失望。你以為的單純好奇,卻是不知不覺陷入的迷戀。這才是我理想中 Harley 的起點。 第二準則:永遠不要愛上你的病人。 沒有比徘徊在失控邊緣的心理醫生更迷人的設定了。這也是這部電影最讓我遺憾的一點。 Harley 之所以成為小醜的同類,源於她本身對於瘋狂的迷戀。承認吧心理醫生們,你們並不在乎是否能夠治好自己的精神病人,你們只是沉迷於這些經歷各異、與眾不同的壞掉的大腦——Disorder, Abnormality, Malfunction, 承認吧你愛這些詞,因為他們是平庸的反義,是對常規的否定。還有什麼比鑽進令人難以理解的大腦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事呢?瘋狂對你來說就是最赤裸的挑逗。這是我在 Harley 身上讀出的,可能也是我自己一直壓制的一面。 可電影把這些美好的設定想像都打破了:小丑對醫生施行了電擊,並說服她跳入了同樣使他瘋狂的化學試劑,Harley Quinn 就此誕生。兩個人之間少了心理上的牽制,即便是同一類人,互動也隨即完全失去了張力。我可以任你擺佈,只因為我愛你。沒有任何解釋,庸俗得可怕。就像這部電影裡每一對人物關係一樣。 DC 曾為 Forever Evil 的宣傳製作過一部名為 Necessary Evil 的水片。永恆的邪惡,不可或缺的邪惡,這才是我期待在 DC 的這些角色身上看到的獨特魅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