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危機救援 The Crew

火海凌云/危机救援(台)/机组乘务员

6.9 / 3,669人    Russia:138分鐘 | Taiwan:124分鐘

導演: 尼古萊列別代夫
編劇: Tikhon Kornev Yuriy Korotkov Nikolay Kulikov
演員: 弗拉迪米爾馬西科夫 阿格妮格魯迪特 Sergey Shakur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曾念群

2016-08-19 23:16:35

戰鬥民族才有的高空雜技!




感覺從《2012》和《少年派》之後,已經很久沒看過災難片了,不是真的沒看過,而是因為《2012》把胃口吊得太高,以致於後來除了《少年派》從人文角度超越,其它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災難片鳳毛麟角。想了半天捋出兩部,一部是根據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真實事件改編的《海嘯奇蹟》,一部是以古羅馬時代維蘇威火山爆發為背景的《龐貝末日》,正好都是俄羅斯災難片《火海凌雲》的製作量極。《火海凌雲》比《2012》不足,比起《海嘯奇蹟》和《龐貝末日》等同量級災難片前輩來,戰鬥民族的優勢立顯。


《火海凌雲》翻拍自1980蘇聯影片《機組乘務員》,講述了三位飛行員帶領的機組成員,志願前往火山爆發的昆吾島營救被困人員的故事。這樣的老梗,固然是一個大無畏的主旋律故事。影片到了導演尼古拉列別捷夫手中,大無畏的救援精神依舊,但對人物的塑造卻有新的理解與使命。藉著喜歡打破常規的飛行員古辛的塑造,影片轉向成了一個破規矩求大義的故事,彷彿昭告天下,一個循規蹈矩乖乖聽話的時代過去,這大許也就是前蘇聯到今時俄羅斯大眾意識變遷的烙印吧。


影片以三位在「規矩」中圖生存的飛行員為樣板。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飾演的年輕飛行員古辛因為「不聽話」得罪長官被免軍職後,好不容易得到一份民航實習生的工作,然而他的個性又陷入一系列「規矩」的束縛與掙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飾演的老機長和古辛形成鮮明對比,他一向古板而守舊,對實習生以及週遭的一切極盡苛刻;阿格尼格魯迪特飾演的亞歷山德拉本是位出色的女飛行員,因為世俗對女飛機長的偏見,一直的不到認可和機會。新老兩代,三位飛行員,他們上演了一個民航版的「裝在套子裡的人」。


在此基礎上,影片花了幾乎一半的篇幅不緊不慢地鋪陳三條幾乎不可調和感情線:一是戀人古辛與亞歷山德拉由一見鍾情的熱戀急轉直下,突然陷入冷戰;二是老機長與兒子之間格格不入的代溝,以及與妻子之間的疏離;三是古辛與父親的衝突,影片雖未大書特書,但古辛寧可被開除也不求父親出面的細節可見,父子間的不可調和到了相當程度。


三條衝突線看似涇渭分明的,冥冥中又若有關聯。老機長其實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過來人,他深知自己常年在外飛行,是造成妻兒隔閡的根本原因,古辛與亞歷山德拉的熱戀和冷戰他都默默看在眼裡,他不希望兩個年輕人因為聚少離多的冷戰而錯過彼此,於是撮合了兩位實習生為期一個月的共同飛行。另外,古辛的個性其實也是老機長兒子叛逆的倒影。直到影片後程我們才知,古辛父親是民航』規矩「的締造者,父子觀念衝突由來已久。這重關係投射到老機長家,一面是老機長的嚴厲與呆板,一面是兒子的全面叛逆——回家不走樓梯而是爬三樓的危牆,外語補課不學習而是與老父親請問的女同事有染。兩個父子間的矛盾看似不同,其實都是」規矩「與」不規矩「的衝突。


當然,對於極度務實的中國觀眾來說,要看的可能並不是這些,他們更希望直奔主題。別急,俄羅斯人沒有玩《太評輪》明修災難片棧道,暗度借船難由頭訴戰爭國難的把戲,這部電影導演表達和觀眾刺激兩不誤。在完成了小半場不緊不慢的情感鋪陳後,三位飛行員帶著解決一卻情感衝突的使命飛向了火海。作為千萬美金量級的災難片,《火海凌雲》呈現出來的視覺衝擊和代入遠超同以火山爆發背景的《龐貝末日》,並實現了《2012》與《雲中行走》的合體。


航班是突然接到救援任務的,災難的場面與預警皆未事先交代,觀眾與幾位主角一臉懵逼的視野同步進入火海。還沒來得及搞清狀況,餘震和燃油爆炸繼踵而至,跑道不是坍塌就是熊熊大火,岩漿轉眼包圍了機場,一切來的猝不及防,救人機組轉眼成為難民。機組的逃離沒有絕招,只能像《2012》那樣在山崩地裂中凌雲而起,所不同的是,《2012》一批人前後分兩次奪命起航,而《火海凌雲》則分為兩批人兩幾架次飛機先後凌雲火海。


前面言情太多,後程僅僅逃出火海顯然不足以交代。俄羅斯人果然不負戰鬥民族的稱號,火海逃出生天之後,又在空中玩起了萬麥克空走鋼索的遊戲。美國人曾在空中劫難片中嘗試過軍用機與客機的對接與輸送,但那畢竟都是特戰軍人的冒險,美國人還曾在《雲中行走》中高度還原菲利普帕特在紐約雙子塔尖鋼索行走的奇蹟,但那畢竟是訓練有素的職業表演家的瘋狂。《火海凌雲》要完成的是普通乘客在兩架飛機之間的高空傳輸,這一招,似乎也就只有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想得出並做的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