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危機救援 The Crew

火海凌云/危机救援(台)/机组乘务员

6.9 / 3,669人    Russia:138分鐘 | Taiwan:124分鐘

導演: 尼古萊列別代夫
編劇: Tikhon Kornev Yuriy Korotkov Nikolay Kulikov
演員: 弗拉迪米爾馬西科夫 阿格妮格魯迪特 Sergey Shakur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鎂雲

2016-08-20 23:39:37

感《火海凌雲》


1.
看科幻片能看哭的,出來舉個爪子,我不笑你。因為我看《火海凌雲》看哭了3場哇,唉,真是沒出息。

可素,劇情真的很緊張,很感動,又很傷痛才哭的好嗎?

作為俄羅斯災難片《機組乘務員》(1980)死忠粉的尼古拉·列別捷夫36年後的今天以此電影作為藍本拍成一部新電影來表達自己對此部經典之作的回報。

事實證明,不是經典不可超越,超越不了都是因為沒實力。

尼古拉·列別捷夫的用心無論從人設還是劇情發展還是特技方面,都下了百分百的心機,用盡了誠意。

影片中讓你腎上腺激素飆升,心臟狂跳的熊熊大火燒飛機那段,尼古拉·列別捷夫讓劇組自己建了一個飛機場,購買舊飛機進行燒,然後在根據舊飛機複製了兩個金屬飛機模型,反覆點燃熄滅,點燃熄滅。

所以吃瓜觀眾們透過3D眼鏡看到的那些火是真的火啊,跟噴湧而來的用特效製作出來的火漿岩流還是很好區別開來的。

1980年的《機組乘務員》,大火燒飛機的整個地震場面,熊熊大火也是真的。在那個寒冷,大火,泥石流噴湧而來的拍攝年代,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還是幕後工作人員,都是極其辛苦的。

這也是現在這些動不動就用替身,影片全程用5毛特效來替代的浮躁年代完全體會不到的寶貴精神。

以前的人用信仰、生命去拍電影,現在人用機器去拍電影。

2.
情感方面,兩部電影前部份都用了差不多一個鐘在敘述作為乘務員們的情感、家庭生活。

1980年的《機組乘務員》敘述方面更加像文藝片,《火海凌雲》則加入了更加現代的元素,特別是在反應現代青少年成長和長期缺少感情溝通的夫妻生活方面,尼古拉·列別捷夫更勝一籌。

在表達主題人性方面,每一次生死抉擇都在考驗著人最本性的東西。

就像莎士比亞的:TO BE OR NOT TO BE。

姐姐從大巴趕下來說,妹妹和妹妹的孩子留在了後面的大巴,希望機長津琴科可以去救他們。這時:TO BE OR NOT TO BE ?

5分鐘後再不坐貨機離開火山岩區,就沒機會走了,但是機長機長津琴科的兒子瓦勒拉和他的副駕駛古辛去救另一台大巴車的人還沒回來。這時:TO BE OR NOT TO BE ?

貨機燃油將要耗盡,古辛的飛機要在高空打開機艙門,冒著生命危險救可能是自己親人,也可能完全是陌生的人。這時:TO BE OR NOT TO BE ?

3.

在換湯不換藥靠高科技拍出來的眾多災難片中,尼古拉·列別捷夫這部《火海凌雲》之所以會令人感動,我想他不僅僅只表達了上述的兩點,更多的是他用平民百姓的眼光和觀點去表現了人性中的某些東西。同時影片中的HAPPY ENDING也以某種方式告訴我們:有愛,就會創造奇蹟。

是的,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