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綁架海尼根--Kidnapping Freddy Heineken

惊天绑架团/绑架海尼根(台)/喜力綁架案(港)

6.1 / 19,758人    95分鐘

導演: 丹尼爾‧艾佛瑞德森
編劇: William Brookfield Peter R. de Vries
演員: 吉姆史特格斯 山姆沃辛頓 萊恩昆坦 安東尼霍普金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孤煙

2016-08-24 09:07:43

最寫實的故事,帶來最深刻的人性剖析


英文片名比較精準的翻譯應該是喜力綁架案。1983年,喜力啤酒的總裁阿爾弗雷德•弗雷迪遭到綁架,和他的司機一起做了三個禮拜人質,最後成功獲救,影片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驚天綁架團」這個略顯浮誇的名字,顯然是從商業的角度出發,讓觀眾和「驚天魔盜團」聯繫起來。
事實上,兩部片子風格大相逕庭,《驚天魔盜團》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堆砌起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層出不窮的視效帶給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感官刺激。相比而言,我更喜歡《驚天綁架團》,沒有大場面、沒有特效鏡頭,甚至導演連一場任性的警匪火拼都放棄了,我想這一切為的都是兩個字——真實。同時,這樣的處理方式也體現導演的高度自信,這種自信來自紮實的劇本、縝密的邏輯、流暢的節奏、演員精湛且老道的演技。
同一個題材有很多種拍攝方法,《驚天綁架團》其實完全可以打造成一部徹頭徹尾的動作電影,比如拍成《颶風營救》那種,找幾個硬漢來幾段精彩的打鬥。或者學習一下《倫敦陷落》,喜力先生的超能保鏢或警探獨闖虎穴,來一場炫目的槍戰。對於當下成熟的電影工業來講,格鬥、爆破、火拼的呈現在容易不過,編劇可以編個不太花腦筋的本子,就能奉上一部主流商業片。但導演卻選擇了另外一條很難的路,他想儘量的還原事件,這意味著劇本要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細節要一次又一次的推敲,信馬由韁的編造容易,想最大限度的貼近真實很難,這意味著回歸電影本質,用最原始的面目去打動觀眾。
這樣的路子,拍好了就是傑作,比如《致命魔術》,去年的《解救吾先生》,還有這部《驚天綁架團》。有綁架元素的電影很多,像這部作品如此寫實的很少。影片在邏輯和細節上做到了毫無破綻、滴水不漏,任何一種犯罪都不會輕而易舉,更不用說綁架一個舉世聞名的公眾人物。影片不吝篇幅的詳細記錄了五個犯罪分子的整個策划過程,確定綁架對象後,首先想到的是怎樣把警察引到錯誤的方向,讓自己不被懷疑,為了做到這一點,甚至先搶一次銀行,完善自己的裝備。他們沒日沒夜的踩點,找最合適的時機下手,他們為安放人質找了個偏僻的穀倉,在穀倉里建了兩個完全隔音的房子,房子外面貼上了厚厚的吸音棉。在勒索信送出去的前一刻不忘確認下是否留下指紋,然後又去重新複印一次確保萬無一失。另外,人質和劫匪的關係也描繪的非常真實,喜力先生被抓之後戴上手銬、燒燬衣物,和劫匪間也沒有什麼交流,不得不說話的時候,還不忘用上變聲器。真實,成為了影片最引人入勝的武器,影片自始至終從幾個劫匪的視角出發,有極強的代入感,每一個決定、每一次行動,每一回和警察玩的貓鼠遊戲,都讓人心情悸動、脊背發涼。
影片另外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完全以劫匪為中心,以人性的挖掘為核心。在犯罪題材中,警匪對抗一直被看做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能夠營造緊張、刺激氛圍的首選方法,但影片為了人性的鋪陳,連這部份也捨棄了,而是始終圍繞五個劫匪和被劫持的喜力先生,家屬完全沒有出鏡,警方也被極力的弱化,甚至沒有一個能叫上名字的警察出場,也沒有給一個警察的特寫,這樣的犧牲讓影片成為最精彩的「犯罪心理調查」。綁架過程每走一步都能夠清晰感覺到劫匪不同的心理變化。導演對劫匪的同情讓影片顯得很有趣,五個小夥伴本想好好做生意,銀行貸款受阻,想收回房子反被關進看守所,父親給喜力打了一輩子工最後下崗,導致一家生活困頓,而薩姆•沃辛頓飾演的Holleeder不過說了句不喜歡喜力啤酒反倒被父親羞辱,這讓Holleeder做出了綁架弗雷迪的決定,這樣的出發點,讓影片看起來更像是對社會頑疾和資本主義的批判。綁架前的緊張,綁架後的得意,漫長三週等待中的掙扎和糾結,以及預感到被抓之前夜不能寐的心理狀態,都極為精準的得以展現。而五人小團隊,也隨著事件的變化,從團結到分歧到最後的各走各路,完成了對人性最全面的剖析。塵埃落定,罪犯伏法,最後給了幾個小夥伴在酒吧開心的鏡頭,「世界上有兩種方法可以變得富有,他有許多的金錢,或者許多朋友,但兩者不能兼得。」畫面配上這句台詞讓人唏噓,每段人生都有既定的軌道,他們不是壞人,也不想傷人,只不過走錯了一步,就再也沒能回頭,命運的捉弄,實在讓人唏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