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比海還深 After the Storm

比海更深/比海还深(台)/AftertheStorm

7.4 / 8,871人    Japan:117分鐘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演員: 阿部寬 真木陽子 樹木希林 中川雅也 小林聰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瓦達尼尼

2016-08-25 01:33:54

面對現實的無力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八月的香港,連續迎來幾場颱風過境,熱度比江南降了好幾個檔次,任性到說下就下的雨,把焦慮的港人和迷茫的遊客交織在夏末潮濕而溫熱的氣氛里。出了油麻地站C口沿著背向彌敦道的方向一直走,耳邊的雜音漸漸變小,零星的傘花綻出來,凌晨打烊的店舖還未開,紅色的士時而穿梭,讓人不由地感覺步調輕快許多。很早就計劃了來電影中心看是枝裕和的新作《比海更深》,正式上映已一個多月,難得的是這裡還保持一天三場的排片。我趕了工作日的早場觀影,進場時發現後排坐滿了衣著樸素的老頭老太太。

近年的是枝裕和非常高產,保持著一年一部的穩定節奏。前作《海街日記》用少女般的心境治癒了無數對生活仍有著美好想像的觀眾,而這部《比海更深》卻是用了相反的筆調描繪失敗者的無奈日常:我們總是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電影的灰暗色調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唏噓無力的情緒肌理。遠離市郊的清瀨團地,只剩下老年人混混度日,廣播裡反覆播送的老人走失通告,和鄰居口中傳言的獨居老人悲劇,都顯示著這個老年化社會的疲態;在公寓二居室的小空間裡,母親與姐姐不緊不慢地處理著父親的身後事。小的只容得下一人的客廳,連開冰箱都要上身前傾以避開箱門,各處堆滿了雜物,似乎生活的間隙也變得不那麼通透;身材高大的良多一回到家就顯得格格不入,第一件事不是找尋母親或是祭拜父親,而是大翻抽屜尋找值錢的物品。摸到父親的彩票果斷放進自己口袋,放肆地咬著祭壇上的年糕,儘管已然步入中年,他仍舊心安理得地向原生家庭剝削。母親用陽台矮小的蜜柑樹暗示良多向前奮進,良多卻強烈否認「不開花不結果」的「無用之說」。頹廢的人,總有藉口逃避上進。

「哪裡失常了,我的人生?」

良多曾經寫小說獲獎,經歷了人生的小高潮後,卻意外地跌到了谷底。與妻子離婚,和孩子分隔兩地,一月才見一次面;自己以創作的名義在私家偵探社混日子,甚至靠敲詐委託人獲得不義之財。他一味地勸自己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夢想,不要重複父親那樣毫無價值的人生。

可是恰恰他重蹈了父親之路。染上了賭博買彩票投機的惡習,厚著臉皮向姐姐借錢,偷拿母親的私房錢卻反被姐姐將一軍,對於破碎的婚姻,他沒有想著去爭取挽回,而是嫉妒地在一旁嘲諷前妻的新歡以獲得所謂的優越感。而如今落魄之時,良多卻靠著典當父親的藏畫和硯盒換錢;即使討厭那樣的人生,但沒有辦法還是得像寄居蟹一樣在無用的螺殼裡求生,這或許是一種諷刺吧。

阿部寬飾演的廢柴總是帶鼓孩子氣。在我看來,良多彷彿一直都抗拒長大。前妻響子說,良多是不適合結婚的人。他的內心還是個小孩,卻要在行為上不得不表現出大人的成熟來。考慮事情只顧一方面,連每月5萬的撫養費也老是拖欠;日子過得緊巴巴,卻掙扎許久在母親面前假意大方地給零用錢。很多時候,對於必要的常識和自我控制,他往往要依靠於部下健斗的指導。這麼看來,良多面臨的與其說是中年危機,倒不如說是長大的軀體對緩慢發育心智的無所適從。他覺得自己是在追求夢想,到頭來卻是踩空了現實的階梯。

而相比之下,本身是孩子的真悟卻是外表幼稚但內心成熟的設定。他能參透父母兩方的顧慮,小心翼翼地經營著易碎的情感。買鞋子的時候挑特價款,故意打四壞球保送,母親的新男友教他做英雄,他卻拿外婆做偶像。真悟也不認同爸爸的廢柴態度,但這無疑挫敗了他夢想的積極性。他明白了想做與能做是兩回事,所以務實地做個公務員才能不讓人生失常(但實際上還是可能會墮入庸常)。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真悟與健斗的形像在電影裡形成有趣的互文性。無論從經歷還是性格上來說,健斗都像是長大後的真悟。在工作中他與良多寸步不離,相互間有種父子般的依賴感;在代際上偏於小輩的健斗能從「子」的角度揣摩真悟的想法,並給出自信的建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健斗的存在填補了良多和真悟相處中的時間與情感斷層,沒有讓真悟失去父親的想像,也沒有讓良多淡忘兒子的存在——「雖然離了婚,我們仍然是真悟的父母」。

「無論好壞,都是我的人生」

第二次和委託人交涉時,率性的外遇女收回自己出軌的證據,心情大好甩下一句「無論好壞,都是我的人生」後就瀟灑離去,留下良多愣愣發笑。劇情到了這裡,就進行了態度上的轉折。前半段陰沉地拆解廢柴的人生,後段則開始了冷靜的表態。

颱風夜,良多和母親都試圖留響子母子一晚以點燃殘存的復合希望。提前曬好的被褥、依然放於櫃子上的一家三口甜蜜合影、聯合起來編織的藉口,都顯示了這一家對往日的留戀,同時也帶著點悔意。兩對母子在同一屋簷下,度過了不平靜的一夜。窗外呼嘯的風雨讓人睡意全無,四個有故事的人互相開展了四場交心的夜談:良多和響子彼此都對婚姻惋惜非常卻否定了復合的可能,母親向良多傾訴了對媒妁之婚的遺憾和對餘下人生的看淡,婆婆將真悟的臍帶交到前媳婦手裡決定結束以前重新開始,爸爸帶著兒子重演上一代的遊戲即使面對失意也要鼓勵未知的人生繼續向前。

母親在父親去世後發出「到最後也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人」的感嘆,即使共同生活漫長的幾十年,母親的情竇依舊未開,因為她始終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但她笑著說幸福不是享受,而是因為處在追尋的過程中才充實快樂,平平淡淡,穿衣吃飯,她專心體驗生活帶來的苦與痛、愛與笑。開始她賭氣說父親的東西一樣沒留,末了卻拿出精心保存的襯衫,看來沒有愛也至少有過情感。

響子則是「高階版」的母親,從她傾聽男友對良多小說評價時的期待眼神和「既然想做個好父親,為何當初不努力?」的責怪中看出,她還是愛著良多。但良多囿於自身的態度也讓她對挽救婚姻無從著力。在她和母親的理念中,幸福就是放棄一些什麼,才能得到一些什麼——然而認同歸認同,她們採取的是不同的行動。之於母親,是放棄個人幸福追求家庭的幸福;之於響子,是放棄家庭的幸福追求個人的幸福。評判誰對誰錯是荒謬的,畢竟人生就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

這對良多來說也是一樣,既然做了選擇,就不要勉強猜想另一個選項上的自己,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接受。接受你的廢柴老爸,接受你不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的事實,接受你沒有天賦和足夠的運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接受之後呢?那就再繼續選擇。颱風過境之後,除了街道上殘存的破傘,其他幾乎都沒有變化。在回市區的輕軌上,良多把從風雨中搶救來的彩票全數送給了真悟,這或許預示了一個新的選擇:父親選擇結束幻想,兒子則選擇建立夢想。

從故事結構和卡司選取上看,《比海更深》都不由地讓人想起08年的《步履不停》。同樣探討家庭關係,同樣發生在短時間小格局裡,同樣講述鬱郁不得志的苦悶,也同樣帶有導演的自傳性質。看似姊妹篇的兩部電影,中間卻隔了整整八年。有觀點說,《步履不停》是溫暖柔和的,《比海更深》是頹喪陰鬱的。的確,從畫面的色調對比來看,前者偏暖色系,而後者偏冷色系。但我並不認為這是與作品主題相呼應的處理。從表達方式上來看,《步履不停》以感性的回憶為主導,抒發人生總是不合拍的遺憾唏噓;而《比海更深》則以理性的思考為主線,關注當下時態,以做出下一步的判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比海更深》其實更具積極意義,它呈現開放式的結局,而不是利用環形結構將可能性封鎖在想像之外。

《步履不停》將所有的矛盾集中在24小時同一空間中,展現出絕妙的戲劇思維。相比之下,《比海更深》的筆調比較散漫,重點放在了人物的詮釋上,戲劇性被分散在了細節里。兩者各有側重,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來。事實上,觀察是枝裕和這幾年的創作軌跡不難發現,他對親子關係的探討非常執著,從《步履不停》對父親權威的質疑,到《如父如子》和《海街日記》對親子是由相處還是血緣定義的辯論,再到《比海更深》對代際延續的思考,無疑都在遵循著導演個人的成熟變化——所謂半百後再成長,隨著父母的離世和下一代的出生,男人在這時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也被迫蛻變。所幸我們看到是枝把這個過程記錄了下來,並用他的思考換來了這些瞬間的艱難與歡欣。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門外又下起瓢潑大雨來,剛散場的人們就齊刷刷站在一旁等雨停。方才和我一起觀影的老人們此刻聚在佈告欄前百無聊賴地查看各式影訊影評。我側眼望去,他們都佝僂著背,雙手抱在胸前,極力把眼睛湊到玻璃擋板前,耐心研究那些字裡行間。此刻室外安靜得出奇,只剩「嘩嘩」的雨聲肆意獨奏著。

再過一陣兒才會停吧?我心想著,於是把撐到一半的雨傘又收了回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