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22,384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飛 二番

2016-09-02 21:35:52

,美國造夢工廠的殘次品


在這部由ESPN出品的電視電影紀錄片和迷你劇(「美國犯罪故事」第一季)之間,我選擇了推薦前者。

我一直篤信一個道理:對於一個已然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我們不需要再進一步把它戲劇化,忠實地呈現已經能確保足夠的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在回顧一些重大事件時,紀錄片往往會得到比劇情片更好的評價。

現在能想到的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囧瑟夫主演的,從各方面上說都可以算是一部基本合格的商業片,但和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相比,說分分鐘被爆也不算誇張。

好吧,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太長了,總片長10個小時,我還沒跟完。

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先安利一下這部迷你劇,so far so good,光是看這個卡司,約翰屈伏塔和大衛·休默(裡的Ross)分別飾演辯護律師團中的Robert Shapiro和Robert Kardashian,就足以讓人為之興奮了。

可以說將鏡頭對準的方向,和不同,甚至和大多數之前關於這樁案件的紀錄片都不同。導演Edelman精準而獨到的視角,讓本片在深度和廣度上較同題材作品都有一定突破。

縱向上,影片將時間線前展後延,回顧了辛普森的成長經歷和成名道路:在USC的風光無限,在職業聯盟的慢熱起步和最終的功成名就,成為美國家喻戶曉得黑人體育明星。這些對於擁有翔實數據和豐富製作經驗的ESPN來說,可謂是手到擒來,參考之前的「30 for 30」系列就不難看出。

而對於「後殺妻案」時期,一個徹底跌落神壇的辛普森,影片也給出了耐心而全面的展示:他沉迷於毒品,終日與狐群狗黨為伍。他為了維持生計和他可悲的名聲,參加低俗的電視節目錄製,販售他的橄欖球紀念品,甚至以他的「殺人過程」為賣點,出版一書 。一次又一次的自暴自棄和對公眾良知的踐踏,最終讓他鋃鐺入獄,可謂「自作死,不可活」。

橫向上,Edelman的關注重點不侷限於案件本身,而是拓寬到種族問題、司法公正、家庭暴力、公民權利和名人效應等等。對於辛普森所處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與最終釀成的慘案和他的悲劇人生,導演展開了合理的關聯。於是我們看到了1968年奧運頒獎禮上運動員高舉手臂伸張黑人權利,看到了拳王阿里拒絕服兵役,也看到了羅德尼·金被白人警察毆打而引發的大規模暴動。甚至在一個大膽的交叉剪輯中,馬丁·路德·金遭到暗殺和辛普森與喜劇演員鮑勃·霍普一同登台被同時展示出來,其中的諷刺意味不言而喻。

"I』m not black; I』m O.J.!"

辛普森從未把自己看作一個黑人,而是一個超越膚色和種族的存在(其實這和幻想自己是神一樣有點中二)。當上世紀60年代,黑人同胞們在為自己的生存和權力鬥爭的時候,辛普森選擇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捷徑,巧妙地避開了這趟渾水,一如他性格中的狡黠和圓滑。他真的沒有「黑白」嗎?這騙得了誰?他參加白人的俱樂部,結交白人的社會名流,娶白人女子為妻,就像他的兒時好友Joe Bell所說:「辛普森已經被白人社會誘惑了。」而在此起彼伏的恭維和利誘下,辛普森越陷越深。「他是個黑人,卻很帥。他幾乎具有白人的特徵。」當年合作的廣告導演對於他的這番評價也是全社會對其定位的一個縮影。

而一生都在致力於自我洗白的辛普森,在最關鍵的時候,卻被他的黑人身份拯救。這裡的故事已經無需贅述,眾所周知,這場大審判之所以會以辛普森的無罪釋放告終,除了檢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是種族因素了。片中導演採訪了一位當年的陪審員,這位年過七旬的黑人老太太承認陪審團做出這樣的裁決,很大程度上是對羅德尼·金事件的一次報復,或者至少是尋求平衡。當被問到「如今回想起來,當時做出的裁決是否正義」時,老太太無奈地舉起了雙手,臉上流露出的更多是無奈,而非懺悔。

 "Not only did we play the race card, we dealt it from the bottom of the deck. "

「我們非但打了種族牌,而且我們還是用作弊的方式出了這張牌。」律師夏皮羅如是說。這也是為什麼這位呼聲甚高的律師在審理過程中逐漸退出了主導地位,甚至和這支「夢幻律師團」產生了隔閡。片中披露了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在陪審團參觀辛普森的住所前,他的辯護團隊把牆上懸掛的辛普森和白人朋友的合影全部撤下,換上了與黑人的合影(有些估計辛普森本人都想不起是誰)和黑人藝術畫。陪審團就這樣被玩弄於鼓掌之間。這個細節也充分暴露了伊藤法官對審理過程的失控以及控方的嚴重滯後。

如果從性格分析,辛普森的自戀和對他人格魅力的自信是他膨脹乃至墮落的源泉。他幾乎可以用他的魅力得到所有想要的東西,甚至是擺脫麻煩。他對妮可拳腳相加,但法官對他的暴行的懲罰竟然是參加社區服務,服務的內容:慈善高爾夫。如今從結果推導出這個「煉成惡魔」的內部成因無異於是馬後炮,但是,我不知道當時的人是怎麼了,你看到下面這張照片會覺得這是個正常人嗎?咱別說「時代不同,審美不同」這樣的bullshit,咱就看這雙眼睛……


即使你對這場世紀審判再熟悉,也能從中有新的收穫。很多關於辛普森或是關於審判的細節都是在本片中首次披露。比如辛普森的父親是個gay;辛普森搶走了他好友的女朋友;妮可在和辛普森第一次約會時,被撕扯了牛仔褲,卻毫不介意;妮可遭遇家暴撥打911求助,接線員竟還問了一句"What did you do?"(你可能認為這是直男思想,但接線員還是個女的。)……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資訊,拼湊在一起組成了一副完整的圖景,在展示內因的同時也不忘這些外部因素的助紂為虐。

O.J.兩個字母被貼上「美國製造」的標籤,提醒人們他承載著一段發人深省的歷史。今年有兩部辛普森的劇集同時上映或許只是巧合,但這樣一場悲劇在當今的語境下依然具有現實意義且如此深刻,卻是一個讓人不安的事實。

P.S. 如果對本案沒有初步的了解,我建議先看,輔助閱讀林達的。然後你依然覺得自己閒得蛋疼,可以再看看這部ESPN的紀錄片。不過好像至今還是沒有熟肉資源……


本文首發於「三分熟影評」訂閱號:MediumRare
請掃瞄下方二維碼關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