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4 01:25:2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部年齡比我還大的片子,時長二百多分鐘的導演剪輯版,我花了兩天時間看完,此刻凌晨1點半,卻依舊抑制不住想寫點兒什麼的心情。
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一個義大利人,居然拍出了一部如此中國的電影,沒有西方人的獵奇視角,除了英語配音以外感受不到絲毫的文化隔膜。我從未看過一部如此有真實感、有代入感的歷史題材電影,說是身臨其境都不為過。跟隨導演的鏡頭,你就像真實地站在了歷史的現場,深切感受著主角的愛恨掙扎,又帶著旁觀者的冷靜和客觀,沒有國產電影容易犯的過份煽情或動輒高潮,始終冷靜,克制,又帶點悲哀和憐憫。
特別喜歡電影的色彩感覺,用得最多的是兩種顏色:紅和黃。紅是故宮的朱紅城牆,是妃嬪們的艷紅嘴唇,是聖旨上的莊嚴玉璽,特別是皇帝大婚之時,滿目的紅色快要溢出螢幕,伴隨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這是大清最後的輝煌和喜慶;然後紅色就變成了傷痛和悲劇,是溥儀在火車站割腕自殺的鮮血,是監獄裡牆壁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大字,是特殊時期的紅袖章和紅語錄。而黃色總是聯繫著宮廷和權力,是鱗次櫛比的琉璃瓦,是金碧輝煌的龍椅,是天子的明黃錦袍,也是傀儡皇帝的勳章和軍刀,又冰冷又刺眼,還有整個片子都採用的那種懷舊氣息的蒼黃色調,更是點睛之筆。
選角更是經典。扮演溥儀不同年齡段的四個演員都非常出色,幼年的懵懂天真,少年的驕傲狂妄和看清現實後的失落憤怒,青年時期的壓抑,扮演成年溥儀的尊龍更是把野心、自大、屈辱、悲傷、憤怒,還有老年時期的平靜滄桑飾演得非常到位。老去的溥儀回到故宮,從龍椅下面找出一個裝蟋蟀的籠子送給看守的小男孩,然後對他一笑,那個笑容里包含了滄桑、溫暖和天真,是最打動我的一幕。最最難得的是,青年和成年時期兩個演員的外貌神韻都很像,中年溥儀在監獄裡交代過往的時候,被管理人員訓斥,他抬起頭靜靜看著對方,那個倔強的眼神,和之前那個皇宮裡倔強的少年,一模一樣。
電影不是紀錄片,出於藝術的需要對部份情節人物進行了改動,我覺得並無不妥。電影要講述的不僅僅是歷史故事,更重要的是人在歷史洪流中的無奈與脆弱,即使是看似強大的帝王,也抵擋不了時代前進的腳步,要嘛順勢而為做出改變,要嘛捲入其中粉身碎骨;而其他普通平凡的人們,更是被兜頭淹沒,連一聲呼喊都來不及留下。
我真是遺憾,過了將近快30年,中國電影依舊沒有達到類似水平的作品,甚至可以說還差得遠。但我還是抱著期待,中國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和充滿哲學的世界觀是藝術創作的無盡寶藏,只要我們保持前進的腳步不要停止,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探索,有一天終會達到。畢竟那麼多的艱苦壓迫和打擊我們都挺過來了,證明中華民族也是優秀的堅韌的充滿生命力的,我始終充滿信心。這也算是我看完電影的一點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