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慕尼黑惨案/复仇

7.5 / 242,893人    164分鐘 | Philippines:163分鐘 (cut)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東尼庫許納 艾瑞克羅斯
演員: 艾瑞克巴納 丹尼爾克雷格 希朗漢德 馬修卡索維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你才到碗裡去

2016-09-05 00:04:57

老片新看之《慕尼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好萊塢電影越來越高科技以後,能看的電影真的越來越少。那幾個在漫畫裡互不相幹的英雄,如今組成了聯盟。每年都出來鬧騰幾個月,實在無聊。
所以我最近重新看了很多老電影,跨度在十年到十五年之間的。有些電影是第二次看,有些是第N次看。這次重看《慕尼黑慘案》,其實是看著奧運會突然興起的結果。也算應景吧,雖然這景應的有些沉重。
1972年20屆奧運會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正開得花團錦簇其樂融融的時候,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成員衝進了奧運村,綁架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要求釋放巴勒斯坦政治犯。最後在德國警方草菅人命式的營救下,恐怖份子和11名運動員全部死亡。這件事在當時震驚了世界,史稱『慕尼黑慘案』。直到今天,歷史上排名最糟糕的奧運會,慕尼黑奧運會還是名列第一、事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穆斯林激進組織進行了長達九年的報復行動,成立了暗殺小組,(也就是後來世人眼裡談之色變的摩薩德前身)發誓要殺掉11個激進組織裡的首腦,為死去的運動員報仇。故事由此展開。
2005年,由猶太人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拍攝了這部電影。不同於有著明確立意以及悲天憫人情懷的《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猶如幪上了一層輕紗的窗戶,你能看見屋裡影影倬倬,但是怎麼看都看不清楚。只有濺在這些紗上的血肉醒目的懸掛!其實看到最後,能體會到史匹柏的絕望以及曖昧。片中主人公用那種笨手笨腳的刺殺,刺殺那些看起來無害的老人、教授、女人甚至孩子。可是即便是復仇,就一定是正義的嗎?
我前不久在網上看過一個視訊,美國的加州大學請來了猶太教裡的幾個長老和穆斯林的幾個阿訇,都是德高望重的那一類,都是學者。然後組織論壇,坐下來好好討論兩個宗教,兩個民族,爭取擱置上千年爭議,能不能共同友好的可能。台下分左右坐的是年輕的穆斯林學生和年輕的猶太學生。台上的學者們說的很好,氣氛很融洽,儘量客觀的講述了歷史,也提出了各種建議,可是到了學生發言的時候就全變了,一個猶太女孩先站起來冷冷的說:他們都該死。然後穆斯林這邊也不感到意外,站起來回擊,然後越說越激烈,直至聲嘶力竭,兩邊最後都動了手。這時鏡頭給了台上坐著的學者們,都是一臉的絕望,一臉的無奈。但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制止這一切,他們只是看著。
因為這樣的事發生了上千年。直至刀劍相向。
人類確實是個奇怪的種族,一邊盼望著和平,一邊卻捉對各自廝殺,一邊說仁慈,一邊卻屠戮。我不想評判兩個民族和兩個宗教的問題,我只是看到,在那人類最崇尚最自我標榜的體育五環上,被噴濺的血跡!
我記得卡夫卡說過這麼一段話:家園,對於一個有家的人而言並不代表什麼,然而,家園對於流離失所或者受著外族侵入的的族群而言就是一種近乎瘋狂的精神凝聚力。那麼,祖國到底是誰的祖國,人民為了誰而戰?!這段話看似公允,但是立意特別模糊,因為廝殺的雙方都受過同樣的苦難!不說猶太人在歐洲幾千年的苦難,還有被納粹屠殺的辛酸,更有最後建國的艱難。可是即便是巴勒斯坦地區的那些穆斯林們,在這片土地上所受的苦難,同樣也是苦難!誰該為此負責?上帝嗎?還是這一切就是上帝設的一個死局?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高貴!上帝也應該尊重生命。雖然這些生命是由祂所創。
十一年前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時有點昏昏欲睡,當時也寫了觀後感,從導演到演員到情節的胡侃了一通。如今再看,結合這些年粗看的歷史,以及發生的事情,居然越看越毛骨悚然。史匹柏是猶太人,所以他儘量想把視角和立場中立,但是這根本就沒辦法做到。所以影片的懸疑,恐怖以及血腥就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模糊立場,史匹柏差一點就做到了。所幸,這部電影只是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舊約.申命記》 19:21記著「 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這是律法,於是殺戮繼續,直到今天看不到任何停止的希望。
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當年還沒有倒塌的紐約雙子塔,矗立在那裡,曖昧,絕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