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夜半歌聲--The Phantom Lover

夜半歌声/新夜半歌声/ThePhantomLover

6.6 / 895人    100分鐘

導演: 于仁泰
編劇: 于仁泰
演員: 張國榮 吳倩蓮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era1023

2016-09-05 05:37:22

那些年驚艷到我的夜半歌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功成名就的宋丹平,風華正茂的哥哥
《夜半歌聲》拍過三版,最早成片於1937年,1995年版也是翻拍自這一版,也有人說95年的《夜半歌聲》是脫胎自歌劇魅影,其實,兩者唯一共同點僅僅是歌頌愛情無私,此外,再無其他聯繫。然而,歌頌愛情的電影比比皆是,幾乎是部電影就多多少少得沾感情話題,這一部又有什麼獨特呢。
       先從缺點說起吧,從情節上,這真是一部有點兒乏善可陳的電影,所有關於愛情的電影裡都會有至少一對兒才子佳人,必須愛的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然後也總會遭到世俗的打壓拆散,這個世俗有可能是父母家族、有可能是第三者霸道總裁、再就是吃人的封建禮教(允許我借用魯迅先生的說法),心心相印的才子佳人們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狀態,和有情飲水飽的心理素質,醞釀著如何衝破枷鎖桎梏,其間或許會出現穿針引線的小紅娘,弄出個紅葉題詩錦袍藏信的花樣,無非是要私奔,最後私奔不成,紅葉錦袍錯付,約定也就成了空言,這樣的故事裡結局最好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稍次一點兒的相忘江湖,再淒涼點兒的非死既瘋,本片就屬於最後一種,就是想虐觀眾的,吃這一套的人淚流滿面,不吃這一套的大呼狗血。可是導演於仁泰是以詭異風格立足的,這樣安排劇情一點兒也不酷,所以一般情況下的淒涼結局成了夜半歌聲的初音——宋丹平假死,杜雲嫣真瘋,紅極一時的名伶瞬間變成鐘樓怪人,杜雲嫣聽信謠言以為心上人已死,變得痴傻瘋癲,被婆家和娘家雙雙拋棄。
往事不用再提,最美好已成雲煙

       正片開始已是悲劇發生的十年以後,韋青的劇團被騙到荒郊的廢棄劇院裡,不知是真有緣,還是宋丹平刻意誘導,英俊、善良又胸懷大志的韋青被隱忍已久的宋丹平選中,由看門人講出的恩怨糾葛,成功吸引了這個熱血青年,一張網悄悄鋪開,先是以利益為誘餌拋出劇本,再以教導乃至關鍵時刻的救場,讓這個空有大志的毛頭小子深深折服,接著是以培養為名安撫為實的「約會」、在一次次與杜雲嫣的短暫接觸中,韋青一步步接近真相,既激起了反感也激發了同情心,於是替身安撫就變得半推半就順理成章,直到佈局的宋丹平先生發現棋子入戲太深打翻了自己的醋罈子,師徒反目,韋青作為棋子感到自尊受挫,而宋丹平也被迫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感情需求。
 若個書生萬戶侯
 
       經此一事,落難鴛鴦並沒有真正走到一起,因為吃人的封建禮教和霸道總裁併沒有消失,10年前加害宋丹平的這股反面力量一直堅挺並且官運亨通,代表人物就是雲嫣的婆家趙氏父子,此時趙家子已經從當年傻傻愛的少年成長為大權在握色慾薰心的少年,他深諳上層社會的遊戲法則、懂得討人歡心的套路,視人命如草芥視女人如玩物,他對杜雲嫣的恨意有增無減,街頭相見也要拳腳相加,但同時他還能若無其事的拋出珠寶追求韋青的戀人。這是一個很悲劇的角色,他的愛一直是自說自話,像個一直要糖卻永遠未遂的委屈孩子,陷入惡性循環,越想要越得不到,越得不到就越不擇手段要,直到最後變得暴戾異常,甚至為保全自己,拋出父親作為擋箭牌。由頭至尾,他不懂愛、未得到過愛、亦無機會付出愛,身在繁華心在地獄。


       和所有符合傳統價值觀的電影一樣,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王子和公主也幸福的在一起,韋青和戀人冰釋前嫌,宋丹平帶著頭腦清醒的杜雲嫣遠走高飛,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雲嫣以失明和耗盡生命為代價,換來宋丹平的終身未娶。很多人不滿電影后半段簡單倉促,惡人伏法的太輕易,好人結局太潦草,不夠深刻也無情感的昇華。但不精良的製作依然有無法磨滅的亮點,一是絕對的演技擔當張國榮和當時的影壇新秀黃磊,二是攝影和音樂。
許你肩膀,免你無枝可依

       先說演員。黃磊和韋青有相輔相成的效應,一方面黃磊演活了韋青的初出茅廬、不諳世事,自負才華,卻無處施展,被人利用後雖然惱羞成怒,依然扶助弱者的善良,不同的情緒在不同的場合生動表達,有「言簡意賅」的深刻,尤其是充當信使卻被拉住念信一場戲,進門時的猶豫與抗拒是屬於男孩兒的,被拉住念信時拆開的是一張空白信箋,那一瞬間憤怒掙扎認命到隨口唸出專門為杜雲嫣改編的江城子,他又變成了溫柔包容的男人;口紅店門口自以為機智擺脫窘境的行為,將形象打回不懂事的少年,見到杜雲嫣被辱,毫無顧忌的出手相救,挽回了做男人該有的擔當。十分鐘的戲,至少四個側面,使韋青豐滿可信。這樣一個相對多層次的角色同時也觸發了黃磊的爆發力,讓人看到了倜儻文藝青年的另一種可能性,既可以花前月下吟詩作對,也能夠赤子之心以昭日月,濃郁的書卷氣下藏著金戈鐵馬的銳利。經歷了《邊走邊唱》和舞台劇中的各類角色,黃磊奉獻了更圓融的表演,一顰一笑舉手投足,處處著痕跡又處處無痕跡。
如此猙獰的傷疤妝依然擋不住動人的氣質

       說到張國榮,在此向他致敬,無論這部電影有怎樣的瑕疵,他始終是最精緻耀眼的,近乎完美,這樣稱讚並不誇張。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演繹了一個傾城名伶的跌宕人生,卻與兩年前的程蝶衣絕不雷同。功成名就時的神采飛揚,面對戀人時的熱情體貼,反抗壓迫時氣宇軒昂的沉著應對,毀容落魄後被迫隱藏的陰鬱自卑,每一種性格特點的過渡銜接恰到好處。如果黃磊的演技讓人舒服,張國榮的演技則叫人驚艷,以背影出鏡時,一回首間的神態已經完成角色性格樹立,之後的每一個場景不斷賦予新的性格側面,每豐富一點就是一次情節的推進,如果宋丹平是一切故事的源頭,張國榮就是所有角色的精神核心,無論是意氣風發、溫柔動人還是怒髮衝冠,他不僅與角色本身融合,更與對手角色的情緒融合,對立時火花四濺,溫存時情意纏綿。雖然故事是簡單粗糙的,虐戀梗是老生常談,可是宋丹平是讓你移不開眼的。怪不得人說十年才得一個張國榮,如果說合拍片時代是香港電影90年代經歷的最後一個巔峰,那哥哥一定是巔峰上耀目的明珠。
       音樂和攝影的優秀不言而喻,主題曲《夜半歌聲》、《深情相擁》、《一輩子失去了你》由張國榮親自作曲演唱,至今仍是經典,貼合劇情的歌詞和角色飾演的投入,使三首歌聽來尤為動情。鮑德熹掌鏡的攝影基本上可以用色彩講故事,屬於韋青時代的昏黃黯淡、屬於美好過去的鮮艷明媚、屬於當權者的壓抑暗沉、屬於洞房花燭的濃烈血紅、還有屬於幽靈宋丹平的模糊光線。
        回到本文的主題,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故事不獨特、情節矛盾太狗血、人物設計臉譜化,但是許多年以來,多少或平淡或偉大的愛情電影陸輪番上映,看著多少俊男美女紅顏逝去,匆匆忙忙間你一定還記得韋青吟詩時柔軟雋永的目光,記得宋丹平望著杜雲嫣的眷戀深邃,有過盡千帆後終於回家的安定,還有動人心弦的音律,引人懷舊的色調。不論有沒有十全十美的電影和真正完美的演技,只要夜半歌聲響起,我總會回想起眉梢眼角的清淺笑意,還有少年時心動的聲音,比電影更美的應該是這份欣賞的心情吧,驚艷了許多人的青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