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 The Purge: Election Year

人类清除计划3/国定杀戮日:大选之年(台)/新人类清除计划

6 / 110,148人    105分鐘 (theatrical version)

導演: 詹姆斯狄莫納哥
編劇: 詹姆斯狄莫納哥
演員: 法蘭克葛里洛 伊麗莎白米歇爾 麥凱泰威廉遜 Ethan Phillips Raymond J. Barr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淺眠的棒棒糖

2016-09-06 03:40:12

由小愛恨到大情仇----清除鄰居,清除富人,到清除體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儘管The Purge 1有很多惡評, 看完以後仍然對這個電影的整體創意和人物設定很是喜歡,到Purge2出來對這個系列更是欲罷不能, Purge 3 成為這個系列的昇華之作,藉由人類清除計劃這個主題,對現有體質進行了更加毫不留情的諷刺,也正因為如此,這個系列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引人深思。

清除鄰居
很多人覺得Purge1設定的局面過於狹小,只是表現了一個Neighborhood內發生的矛盾。我卻覺得此言差矣。當一個電影企圖反映入性這種宏大的主題,如果劇情設定也同樣宏大,只會顯得假天空,反而沒有震撼效果。 編劇絕妙的把背景設定在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裡,前一秒還和鄰居談笑風生,談論家常,後一秒刀槍相見,互相廝殺,設定場景雖小,更讓人膽顫心驚,因為這樣一個場景可以隨時發生在任何人上,也讓人不經意浮想聯翩。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的小矛盾,小嫉妒, 你家房子比我大,我的聚會沒邀請你這種雞毛蒜皮,卻在Purge 之夜被放大到你死我活的慘景。編劇想表達的正是人內心理性與暴力的相互交叉糾纏。我們因為有文明的制度和法律法規,這些小情緒被壓抑在心頭。若我們現代社會真的有PurgeNight,鄰里之間難保不會真的有真刀實槍的爭鬥。

清除富人
第二部的精華部份在最後面。本來是富人通過這個制度消滅窮人,從中獲利和娛樂,結果卻backfire了,自作孽,不可活。最後富人們爭相拍賣屠殺窮人的娛樂機會就是一個絕妙的諷刺。他們太輕視窮人,太高估自己的力量,以為他們是囊中之物,所以才搞成古代角鬥場的樣子。而殊不知窮人力量開始覺醒,到最後衝進來的黑人領袖拿著武器端了富人老巢,看得我內心連聲叫好。這也很好的反映了絕大多數政策的兩面性,和推行政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么蛾子。可以說任何一種政策如果本身設定是有些極端的,最終絕壁會走向極端,並且backfire制定政策的人。這也是政治和統治的絕對弊端。因為只要有統治,就會有對立階級,只要有對立階級,任何強力政策最終都可能跑偏或者兩敗俱傷。

第二部還高明的延續了第一部反映入性的主題。 其樂融融的胖姐妹家庭成了主角和豬隊友們的保護傘,結果最後因為家庭矛盾自相殘殺,強力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這個細節反映了,如果沒有法律和體質的健全和保護,太多心靈脆弱的人,會因此採用極端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即使問題沒有到你死我活這麼嚴重。看得出來編劇不太支持無政府主義,並且贊成人的暴力需要通過體質和法律加以規範和壓抑。

清除體制
整部電影高潮迭起,矛盾鬥爭層出不窮,因為設定是選舉,是國家體制,所以矛盾激化,更加緊張刺激。更多更大的勢力被拉入到這個設定中。浮出水面的統治階級卻比較讓我失望,與第二部的富人一樣,他們對待敵對者就是把他們拉入這個體質設定中殺死。情節又重複了好萊塢一貫的反派死於話多套路。不明白為什麼好萊塢給豬腳光環的方式一般都是兇殘可怕的敵人終於制服了主角,然後突然情節陽痿,反派智商猛烈突降,開始對主角採取洗腦式嘴炮或者沉浸在勝利中不可自拔,最終主角神兵突降,反派失敗。為什麼好不容易抓到女議員,先要殺一個窮屌絲,不先殺了這個最大的敵人?這是為什麼冰與火之歌那麼成功的原因,就是沒有這個套路。反派都不是吃乾飯的,喜歡哪個英雄殺哪個英雄,在看客心中留下無數道驚嘆號和陰影。這部電影總體很精彩,但如果減少套路,founding fathers 不要智商突降,可能會更有震撼力。

總體上這個系列的電影是非常成功的,也像網友指出的是少有的越拍約有口碑型。個人比較希望如果有下一部可以反映更多除了統治階級和窮人之間互相傾軋,統治階級內部,窮人內部的矛盾。以及反對廢除purge 體制的群眾,應該也會比較精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