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

2016-09-10 20:57:21

這樣的英雄主義電影真是喜聞樂見


發現漢克斯大叔最近的戲路都是演看似平凡卻頂天立地的英雄呀——菲利普船長、間諜之橋、Sully.
每一個都不讓人失望。

這部電影好看的兩個重點,一是這是以真實發生的事件為題材的,觀眾看的時候非常能夠代入角色,二是導演的敘事手法把一件208秒的空難事件前後穿插得恰到好處,沒有一秒鐘廢鏡頭,人物刻畫幾乎完全基於事實,情緒表達很克制,反而有非常震撼的效果。

這樣的英雄主義電影真是喜聞樂見。

看完跑去把US Airways 1549空難報告找來看了一下。影片在敘事的細節上反映得很準確。只是最後模擬飛行安全回到機場的實測數據是8/15,也就是說15次人類模擬飛行只有8次成功,這還是沒有35秒反應時間的情境下。而最後加入35秒的反應時間後,只模擬了一次,失敗。

我相信寫書的Sully的確充滿了文中的壓力和委屈,調查結果的確也證明了這是一個充滿經驗和安全意識的好機長,用自己40年的飛行經驗救了155條生命。這是個美滿大結局。更震撼我的是,一場無人罹難的空難,事故調查卻不自動assume機長的英雄行為,而是仔細通過工程師機器模擬和人工模擬判定是否有人為錯誤,是對每個乘客和以後的乘客負責的行為。這對比起我們死傷動輒上百的各種天災人禍到如今仍然無從知曉真實原因和咎責,還真是蠻鮮明的……

這件事故的最終真相很簡單——排除人為因素,有超過一半可能可以毫髮無損地回到機場跑道。但是在花費了一些時間重啟無效、呼叫塔台MayDay和找跑到過後,機長Sully做了迅速的分析,靠經驗確定不可返回,水上降落。客觀上這是第二好結果(因為水上降落也許也不超過50%的倖存率),但由於機長的判斷和技術,成為了可能的最好結果。

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同看電影的朋友說,他遇到緊急事件會思考ABCD幾種方案,從而選出最合適的方案執行,思考的過程當然佔用時間。我通常卻根本都不會仔細想B方案,大約比較A\B兩個念頭後,馬上迅速拋棄B,全心執行A方案。有可能最後回過頭看A方案不是最好的,但是結果通常還算滿意。

大致人的思維方式也和性格相關。深思熟慮派和立馬行動派,都會在一些領域體現出優勢來。恰巧我和朋友工作性質分別正好也是如此。很有可能是性格->選擇工作->性格最佳化工作->工作鞏固性格。

片尾機長和乘客的花絮很讓人動容,能共同經歷災難的倖存者都會有special bonding,相信經歷此事當事人的人生都因此發生了積極大於消極的扭轉。

每次乘機前我都會再梳理一遍自己的遺囑,發給律師。其實準備好死的人,都會懂得如何積極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