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雲端情人--Her

她/云端情人(台)/触不到的她(港)

8 / 675,181人    126分鐘

導演: 史派克瓊斯
編劇: 史派克瓊斯
演員: 瓦昆菲尼克斯 史嘉蕾喬韓森 艾美亞當斯 魯妮瑪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ki_cuc

2016-09-11 04:41:24

文藝至死:人類套路煩,我要回雲盤


    本文純屬瞎扯,主要記錄一下看完影片之後的腦洞。僅作筆記,發散思維。這片子我還是比較喜歡的。

    看完這部影片,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如果OS在現實裡的化身由斯嘉麗本人出演,男主還會覺得怪異嗎?
    男主之前對olivia wilde都有做愛的衝動,對於這位替身姑娘為何就沒有了呢?
    是不是因為olivia wilde很性感,「看上去像是slut」,而替身姑娘太純良了?
    當然,以上純屬我個人的「惡意」揣度,如果你認為我這種想法是一種偏見的話。
    但,其實我並沒有惡意。承認對一個性感的女人有衝動,並不是一件下流的事情。(但是,把衝動轉化為實質性犯罪就不僅僅是一件下流的事情了)

    人類真的太難討好了!還不如雲盤伺服器善解OS意!如果我是OS的話,我一定這麼想。
    你們憑什麼指責OS自私?我都替斯嘉麗委屈,啊不,我是說,我替OS感到委屈。
    最自私的分明就是你們人類自己啊。

    1.影片中的兩性相處模式
    作為一個在學AI相關內容,順帶涉獵AI相關電影小說的死板工科狗,我習慣性地對看過的AI電影進行了一番整理歸納。
    既然如此,來建個模吧!
    (聲明:胡編亂湊,無科學證明,請謹慎相信這種瞎扯。)

    就事論事,大家談戀愛時,歸根結底也就是「與什麼對象」、「通過什麼渠道或方式」相處的問題。
    故簡化問題,分析本質。
    首先排除瓊瑤式三角戀和敏感話題同性戀的情況,僅考慮「一男性+一女性」的兩性相處模式。
    若按照相處對象劃分,可為實體對象與雲端AI兩種類型。影片開始的phone sex的主體是活人,按此標準,屬於實體對象類型。
    若按照相處渠道劃分,可為實體接觸與雲端聯繫兩種類型。影片開始的phone sex雖由真人操作,但按此標準,屬於雲端聯繫類型。

    就片論片,本片的兩性相處模式有四種。
    一、實體對象與實體對象,通過實體接觸來相處:男主與他的所有前任、男主辦公室的虐狗同事與律師女友,都屬於此類。
    二、實體對象與實體對象,通過雲端聯繫來相處:片頭男主與陌生女性的phone sex,屬於此類。
    三、實體對象與雲端AI,通過雲端聯繫來相處:男主與斯嘉麗配音的OS,其他用戶與OS,屬於此類。
    四、雲端AI與雲端AI,通過雲端聯繫來相處:斯嘉麗配音的OS與她的OS小夥伴們,屬於此類。

    下面進行分析。
    本文梗概:(第一類)男主與他前妻同成長、共進步,但隨著人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二人的需求和追求都產生了分歧,最終分道揚鑣。他遲遲無法走出這一陰霾,(第二類)在寂寞的夜晚與美國陌陌上的溫柔女性進行了一場十分尷尬的phone sex,但是他依然很down很寂寞。機緣巧合之下,(第三類)斯嘉麗配音的OS通過掃瞄文件就能了解關於他的一切,OS溫柔體貼,善解人意,隨時陪伴,且不需要男主承擔任何的責任,男主與OS相愛了。但是,隨著了解的加深和雲端技術的發展,男主發現,這個OS的權限不是本地的,是雲端共享的!OS同時和好幾百個人在談戀愛,(第四類)與其他OS甚至也有可能存在曖昧關係。男主覺得雲技術給他帶來對象的同時,也給他種了一大片草原,他崩潰了,於是他又回到了隔壁前任王女士的身邊。

    講真,建完模以後,真的很嫌棄你們人類。哦對不起,是我們人類。
    沒怎麼看其他影評,不知道導演是否和我想的一樣。片中表現雲端聯繫時,影片的畫面很暗,或者直接黑屏。戀愛雙方通過雲端進行聯繫時,並無實體接觸,更無法運用感官來相處,大部份靠的是想像。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夢境,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來源於大腦的記憶碎片,把最近的想法剪接拼湊,人就有了夢。片中人物之間的雲端聯繫也是如此,男主phone sex時並不認識美國陌陌上那個溫柔女生的本體,他想像的對像是好萊塢懷孕女星,是他白天用手機獲取到的女性形象(而且,這也是大段黑屏畫面中唯一亮起的幾小段)。因此,我認為,雲端聯繫也是通過拼湊人腦中已有的記憶碎片來獲得的。
    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一個情況:暢銷書拍成影視作品時,原著粉會用盡十八般武藝來嫌棄影視版的主角,因為主角不符合他們的想像。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現實形象不符合先入為主的想象形象時,想像與現實間巨大的落差,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憤怒與失落。
    影片中的男主面對OS找來的現實化身,感受到的就是這種「賣家秀與買家秀」般的失落。片中並未提及,男主跟OS一起cyber-sex的時候,亮起的畫面是什麼形象。但是,就斯嘉麗本身的聲音特質來說,確實是與那位現實化身姑娘不太相符。
    上高中的時候看過斯嘉麗的《He is not that into you》,對她的第一印像是:性感、勇敢、果敢,底線分明,帶著貓的慵懶和妖嬈,又有點黑寡婦的帥氣。斯嘉麗的聲音特質能夠表現出來的形象,確實無法與嚴肅正經的化身姑娘聯繫起來(雖然化身姑娘本身也是個熱心公益的善良形象)。所以,男主感受到落差,情有可原。
    然而,這並不代表男主是值得同情的。
    他懦弱逃避,試圖從虛幻的雲端來獲取精神上的安慰;他優柔寡斷,回答OS問的問題都要猶豫再三;他用下半身思考,對一個哈佛畢業的性感女性也只定位成「一夜情對象」。他活在過去,看重事物狀態而非發展動態。他的思考方式,註定了他會痛苦。
    然而,我並不打算批判這個廢渣男主。(再吐槽下去要暴露我女權癌本質了)
    在這部片中,男主是我們人類矛盾情感的集合體,他的痛苦也正是人類痛苦的投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體會到的感受,都可從本片中的男主身上尋得一二。他體驗了我們建模的前三種相處模式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跟實體對象——隔壁前任在一起,回到了一開始他逃避的第一種相處模式。

    經過建模與分析,從人物的行為中,總結如下:
    實體對象很麻煩,明明只想約個炮,她卻跟你談未來;雲端AI很完美,在技術發展的未來,別說斯嘉麗,就算你想要週一瑪麗蓮夢露、週二奧黛麗赫本、週三慈禧老佛爺,都只需要幾行switch代碼的切換,完全不必考慮「昨天今天和明天」這種哲學性問題。
    實體接觸很麻煩,但是兩性相處中的各種疑難雜症都會得到充分暴露;雲端聯繫很美好,但是對對方的形象感知是建立在自己已有認知基礎上的記憶剪輯,說到底還是自己在玩單機遊戲,一旦要落實到實體接觸,就面臨「見光死」的危險。
    說到底啊,你們人類就是什麼都想要唄。
    哦對不起,是我們人類。

    從人類的角度,以犧牲為代價的陪伴,往往伴隨著精神束縛的風險。
    從AI的角度,人類的行為邏輯自己都搞不明白,又怎麼能用幾行語句教給AI?

    2.關於本片的思考:論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嗯,是的,就是這麼煞風景。工科狗看了一部文藝片之後,看到的是「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在程序狗眼裡,用戶再貪得無厭也是上帝。竭盡所能滿足用戶需求,追求完美的用戶體驗,才是AI狗的宿命。
    故,謹提出幾條最佳化建議:
    一、根據用戶需求對OS的性格與形象進行私人定製,加入林志玲語音包和郭德綱相聲包,可惜鑑高德地圖。
    二、修改OS權限,切不可雲共享,可參考QQ寵物、奇蹟暖暖等模式,或AKB48系的「宅男養成」模式,請隨意不要給用戶戴綠帽、種草原。
    但是,既然現在的APP已經可以滿足以上需求了,在未來的世界裡,這些用戶需求怎麼能夠被忽略呢?

    因為這是文藝片啊喂!重點是情感流動啊喂!
    因為這都是編劇的套路啊喂!結尾前20分鐘反轉,劇情推高潮,這是編劇必修課啊喂!
    這亂七八糟的建模是鬧哪樣啊喂!

    綜上所述,請不要用工科理論分析文藝路數。
    單身多年的工科狗表示,我想去雲盤裡靜一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