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失控隧道 Tunnel

隧道/TheTunnel

6.9 / 7,333人    126分鐘

導演: 金成勳
編劇: 金成勳
演員: 河正宇 裴斗娜 吳達庶 鄭碩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影書

2016-09-12 04:10:55

災難是一隻蝴蝶:《隧道》隱藏的三個經典社會學問題



大家發現了沒——無論哪個國家,任何災難類的影片,都藏著一顆和社會關聯的心,而不僅僅漂浮於呈現場面視覺本身。

一向任性大膽的韓國電影更是這樣。比如《隧道》,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它呈現了一個激烈的新劇情,也搬出了三個熟悉而經典的社會學理現象。

之前參與過劇本工作,這次我嘗試用編劇的思路,結合《隧道》劇情,還原下影片裡的矛盾原點。

►第一個問題:薛丁格的貓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隻貓了,加菲別不服。

「薛丁格的貓」原是薛丁格先森用來解釋物理問題的,它卻衝出科學界,成為一個社會學理論。

省略複雜的過程,歸結成最小白的一句話:密閉的箱子裡放著貓,在打開之前,你無法知道它的死活。

這隻「貓」屢次出現在災難片的劇情設計里。《隧道》後半部份,漫長的20多天後,河正宇手機沒電了,與外界失聯,各方將停止對對河正宇的救援,包括部份救援人員在內,都認為河正宇已經死了,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成了尋找一具「屍體」。

隧道裡的人的死活,與隧道外一幫人的心思,糾結擰巴在後半程。

這份擰巴,對於影片來說,是一個個的戲劇衝突點;對於觀眾來說,是一份感受帶入點。因為,每個人在生活里都會遇到類似的困局——在你無法判斷一個事情、一個人狀況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一個電視主持人說:相對於數字,我們更相信希望。這是一句令人感動的話。同樣令人感動的還有救援隊長吳達洙,他也沒有放棄這份希望,最終找到了氣息奄奄的河正宇。
 
感謝堅持的人,貓,活著。
 
吳達洙幫他傳達的那句「都給我滾開,你們這些混蛋」真酷;坐在妻子車上,河正宇再次穿越隧道後的天,真美。

►第二個問題: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大概是嚴肅辯論賽中最經典的一個選題了。題面很簡單: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你開著一輛剎車失靈的電車駛來,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前面有個道口,不幸的是,另外一條軌道上也綁著一個人。你要不要拉扳手?

災難電影導演同樣使用了太多次這個電車的梗,並在各自的影片裡給出了他們的選擇。
在《隧道》中,這個問題的出現絲毫沒有遮掩——

大雪封山,隧道外的救援隊長吳達洙要除雪車,但市政部門告訴他,市里已出現了50多次車禍和相關傷亡,所以除雪車都調取市里了。全部市民和一個人,哪個重要?

救援人員在工作中不幸遇難,輿論指責向著河正宇妻子撲面而來:救一個人時,犧牲了其他人,而且還有可能犧牲更多人,還要不要堅持救?

城建單位因為救援遭受重大經濟損失,負責人為此慷慨陳詞,上升到國家損失層面,你是決策者,怎麼權衡?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隧道外的人,每個人心裡都開著一輛電車,作為觀眾,你能看出他們將要開往哪條軌道。

正是困境中選擇的不同,電影才能構建起一個回味悠長的故事,觀眾才能被拉進去各抒己見地火熱討論。

►第三個問題:蝴蝶效應


和「薛丁格的貓」一樣,「蝴蝶效應」也屬於從科學概念延伸到社會領域的概念。

這個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一隻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在現實中,一個微小的行為,都可能在社會鏈條中層層疊加後,帶來不可逆轉的巨大結果,對應中國的古話「陰差陽錯」,類似的事例太多了。

《隧道》的劇本在開篇就用了這個理論,如果加油站的老爺子,不給河正宇加多三倍的油,就不會有後面的小爭執,用河正宇的話說「早就開出隧道了」,也就沒這部電影了。

影片展開,它的針砭也集中在蝴蝶效應上:如果施工方不偷工減料、如果隧道圖紙不那麼馬虎,隧道也不會塌方、打出的救援井也不會跑偏150米……

「蝴蝶效應」的魅力,在於事情發生後,人們可以找到N多個「如果」,但每個「如果」都是蒼白無力的。

好的電影總是這樣,劇情張力揪住了觀感,內涵悄然滋養了思維,由此,才不枉花了2個多小時。

✎原創撰文:@韓影書 ©著作權所有

——純屬個人觀感,歡迎交流,感謝輕拍。
——有興趣的親故,可以移步到博主的第二篇評論,更加細緻點▼
《隧道》觀影手冊:20個實力吐槽點全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8388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