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失控隧道 Tunnel

隧道/TheTunnel

6.9 / 7,333人    126分鐘

導演: 金成勳
編劇: 金成勳
演員: 河正宇 裴斗娜 吳達庶 鄭碩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句話影評

2016-09-12 04:34:11

從《恐怖直播》到《隧道》 韓國電影空間格局的類型化趨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同樣是河正宇主演,同樣是韓國電影小空間大格局的代表作品,從2013到2016年韓國電影飛速類型化的過程中似乎很難再給我們帶來對其最初的激情,尤其是涉及社會黑暗和現實題材的影片,並非是因為期望太高而對成片的觀感過於失望,相反,《隧道》這部電影也是今年一眾韓國電影中我個人很喜歡的。這幾年,韓國電影的類型範式觸及幾乎所有片種,甚至就連最藝術化的獨立電影似乎都有那麼一種套路存在。對於現實題材的類型化,我個人還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事件本身和最終的成片並非相輔相成而是形成了一種怪異的抽離感,韓國電影一直主打的現實王牌最終也難逃類型化的厄運。
  2013年的《恐怖直播》是典型的小空間大格局電影的代表作品,一個平常的一天,一個想翻身的國民主播,一個「惡作劇」電話,一個不起眼的小意外背後扯出的不僅僅是政府效力低下公務員不作為這類,韓國電影裡老生常談的話題,更有人反觀自身的後怕,看完《恐怖直播》觀眾不僅是整個事件的觀看者,我們會有反思,男主角態度的逐漸轉變也預示著我們觀影過程中情緒的起伏,絕望 是對這個世界,後怕 是對這虛偽的人性,悵然 是因為自己已經逐漸成為這樣討厭的人。通過一個播音間延伸出一個偽善缺乏信任的世界,受害人需要總統道歉的荒唐之舉,背後一定有著他的無可奈何,他所經歷的事最終把他逼向一種近乎冷靜的瘋狂,這些都是導演隱藏在事件背後,甚至這才是這個事件中最毛骨悚然的一環,導演吝惜筆墨的同時卻將格局拓展的更寬,產生令人細思極恐的觀感。所以說最恐怖的並非恐怖本身,而是探究事件因果相互勾連的過程,在反觀自身的同時,讓人後怕。
  2016年的《隧道》通過一個汽車銷售部的職員被困隧道事件,牽涉出政府,救援隊,媒體的各方態度,確實揭露出救援部門效率低下,資本家借工程貪污腐敗,政府只是將民眾視為政治工具而不能給予其生命保護等種種問題。這些都是由一個隧道坍塌事件而引發的,藉此試圖拓寬電影在揭露社會現實的深度。然而,縱觀全篇,這些意圖表達的「現實」在電影中僅成為了一種懸置,隨著男主角的獲就也不再去追究,也許是想要達到《漢江怪物》結尾一樣的效果?但從結尾河正宇的眼神特寫由驚恐再到握緊妻子之手重出隧道,象徵生命的紅色小轎車奔馳在山間公路上,我才明白,導演布了一個局,把想要的表達的亦或是不想表達的純粹是為了煽動情緒的一些東西放置其中,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這就是隧道即便觀感十足但始終欠火候的原因吧,我們對造成塌方事件的原因有期待,對於施工隊不按設計圖施工的真正原因有期待,對於一期隧道塌方二期隧道還要繼續進行背後的原因有期待,等等。這些原因都成為碎片被分散在影片各處,時刻提醒我們,男主角被困隧道一定與各方都有關係,然而,在最後電影都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些被懸置起來的問題最終呈現出的價值也就淪為在關鍵時刻煽動觀眾情緒的重要節點,僅此而已。就像是被救出的男主角說的第一髒話,完成了對以女高層指揮官代表的權錢階層的嘲諷和審判,在一片歡樂里化解了被救者和其他人的矛盾,這個事件背後的隱藏的種種利益關係,暴露出的人性弱點,誰的生命更重要等問題也就被漸漸遺忘了。此刻,主打現實題材的《隧道》雖橫向延伸了事件,卻少在深度上的挖掘。韓國現實題材影片在類型化的過程中,曾經引以為傲的以揭露黑暗批判現實的有深度電影也逐漸略顯疲態,少了在現實性上的衝擊力,多了流水線上的造作感。
  一直很佩服韓國電影能將類型化做到極致,觀感極強。但近些年缺乏深度的好作品越加稀少,同時符號化,意識形態的東西越發增多,好的類型電影能夠引致人的思考,反觀自身,並非煽動情緒過後的一片明朗。
  小空間引出大格局,格局深,水也很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