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失控隧道 Tunnel

隧道/TheTunnel

6.9 / 7,333人    126分鐘

導演: 金成勳
編劇: 金成勳
演員: 河正宇 裴斗娜 吳達庶 鄭碩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ts

2016-09-13 02:13:03

《隧道》:被遺棄的受害者


災難片通常以末日奇觀為賣點,與好萊塢天崩地裂式的宏大場景不同,河正宇主演的《隧道》顯得十分質樸,主要場景和人物都很少。然而,影片卻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地刺中了現實世界的心臟。圍繞營救男主這一歷時35天的全國重大事件,影片呈現了當代社會一個荒誕,殘酷亦真實的橫截面,有力地嘲諷了官員,媒體與愚昧的普通民眾。電影開門見山,開車進入隧道的男主不幸遭遇塌陷,萬幸的是及時地用手機與外界取得了聯繫。隨後的營救場面堪稱盛況空前,令人不免產生了一種錯覺:塌了的隧道似乎搭建了一個大舞台,專供政客,記者們粉墨登場。前者在電視上拋頭露面表示一定盡全力救人,後者的無人機如蝗蟲一般迫不及待地飛進隧道。可這些看似關切地守望在現場,實則各懷目的的人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關心男主的安危呢?事實是,官員只在意自己的形象和政績,記者們只想搶個料多掙點工資罷了。以趙陽哲為代表的一眾記者是影片重點刻畫的對象。在一開始,有記者擅自給被困的男主打電話,想方設法誘導他說出救援不力的話,令男主情緒一度陷入不穩。看不下去的救援隊長吳達洙上前呵斥,用隨口亂編的記者法嚇到了他從而阻止了採訪。專業素養和道德水準都堪憂的記者在第一次錯誤施救時甚至覺得男主沒破被困記錄呢,在得知搞錯了之後還眼睛一亮。利用他人的痛苦和災難博取眼球,這一耳光不知要扇在多少的媒體面上。

再來看民眾吧。儘管影片並未具體地拍攝這一群體。但民眾的注意一直是營救行動進行與否的關鍵。一開始男主被困,經過報導的大肆渲染,每個人都對男主懷抱深切的同情,以顯示自己是一個善良而富有愛心的正義人士。但諷刺的是,作為一種善變的動物,人們的同情心是會過期的,耐心也有限。當一名救援人員意外身亡,大家的態度就180度大轉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亡者的母親朝男主的妻子扔雞蛋,譴責她都是因為男主,所以兒子才死了。這位因喪子而悲痛萬分失去理智的老婆婆,不去追究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施工隊,和將隧道建設承包給黑心施工隊的政府,反而去恨同是受害者的女主角,讓人不免哀其不幸,痛其愚昧。民意,有時是很可怕的。《隧道》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那所謂的65%贊同重新開工,是覺得反正男主也幾乎活不了了,還是認為根本沒必要因為一個人而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細思極恐。於是,民意成了工具,成了官員去要求女主角同意放棄救援以所謂的大局為重的籌碼。從始至終,女主角身上都充滿了一種強烈的虧欠感,她感到驚動如此之多的人只為救她丈夫心中有些過意不去,所以即便是做飯也要感謝她們。可是她或許不知道的是,可能這一大群人中,才沒有幾個真心實意想救男主的人。被困隧道長達35天的男主成了新聞焦點人物,但外面的熱鬧卻與他無關。他為一個同是遇難者的女孩的死去內疚不已,後悔自己捨不得給她喝足夠的水;之後又與女孩的狗狗相依為命,共同分享一包狗糧。孤單的他喝尿時對著狗說,看我的身上擠出橙汁。在得知自己被遺棄後,強烈的求生慾望讓他為自己爭取到了被救的機會,多虧無法放下責任感的隊長始終沒有放棄,聽到了他按響的鳴笛。為了救一個人,政府願意花多大的代價呢?這是《隧道》所關注的問題,但卻不是《隧道》中的唯一問題。在終於得救後,男主角的感言是:「都給我滾,你們這些混蛋!」的確,隧道塌陷不是他的錯,救援失誤不是他的錯,好不容易堅持了35天差點被炸死難道是他的錯?從始至終,男主都是一個受害者。可當他被救出時,卻還要等長官來慰問,氣憤地唯有一罵了之。送給如實傳達了他的原話的耿直隊長的大拇指,卻在主旋律新聞台報導中成為了「再一次感謝了政府和國民的救援努力」。影片結尾,似乎皆大歡喜,男主得救了,官員深情地演講「比任何東西都寶貴的是人的生命」;記者振奮地報導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救援記錄具有特殊意義。一場塌方彷彿增強了國民的凝聚力,媒體的注意力,官員的領導力,說不定還促進了GDP增長。可是當男主乘車再度經過隧道時,提心弔膽地看著上方生怕發生不測,或許是大難不死仍心有餘悸,或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又或許是,他對這個粉飾太平,官商媒勾結沆瀣一氣的國家和社會,已經失去了基本的相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