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03:51:04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 The finest eloquence is which gets things done.
最好的口才,是把事情做好。
20世紀初的英國,溫莎王朝第一任君主,喬治五世統治時期。
電影開篇很明確地說了,這只是婦女參政活動中,作為倫敦的一小部份女工人的運動。一葉知秋,因為流血犧牲,和其獨一無二的代表性(在倫敦),這個故事被挑選成一個來描述這場運動的側面。
主人公Maud Watts 最開始並非一個婦女參政論者。她很勤勞地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她有一個還算美滿的家庭:丈夫典型而傳統,兒子可愛也聽話。 可某天在目睹了工廠新來的女工被廠長性騷擾,她回想起了自己10年前同樣的遭遇。彷彿見證了自己的輪迴一般,她覺得這是一種錯誤,是一種應當被修正的命運。終於,權利意識,在當時是弱勢群體的,Maud這樣一個女人的身上爆發了。而這一切更是在她聽了當時婦女參政論者的領導者Pankhurst發言之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全影片的高潮,在其中一個婦女參政論者Emily慷慨就義那裡戛然而止...
這群婦女做了很多工作,遊行示威,砸窗抗議,甚至用自製火藥炸掉了政府高官的一處住宅(無人傷亡)。然而和任何反政府運動一樣,她們收到來自警局,媒體的忽視和無情打壓。於是他們決定做一件讓高層無法無視的事情...在喬治王參加的賽馬中舉起自己的旗幟。也許整個聯盟並沒有策劃Emily走上賽道那麼一出,但是Emily急於推動她們的事業...於是選擇了最激進,也是最慘烈的方式,以生命為代價。
就最終結果來看,她們取得了「勝利」。不過女性真正得到投票權,也是在10年後的1928年。然而,這就像一顆火種一樣,被傳遞到了全世界。
後面提了一些有意思的,關於婦女參政運動的事實(女性獲得投票權的時間)。
中國是在1949,女性擁有投票權(我們國家建國的時候已經確立了男女平等)。
有意思的是沙烏地阿拉伯,2015年,去年,他們國家的女性才獲得投票權。我現在大概才能理解Tariq(我的沙烏地阿拉伯男同學)之前在討論Women Leadership時,臉上的難懂的表情了。也許在心底,他在某些方面是和電影裡Maud丈夫是一樣的。
投票權是最基本的一項權利,它是最近幾年興起的女權運動的開端(也許正是因為女權運動,才有了這部電影)。但和任何變化一樣,這將會是一場漫長的運動,所幸這場運動不會有流血犧牲,感謝文明社會。
昨天讀的一本書裡面提到,就改革而言
>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理想的狀態是保留過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覺的方式一點一滴地改進他們。這個理想不易實現,使它變成現實的幾乎只有古羅馬人和近代英國人。
>
> 龐勒《烏合之眾》
我對政治並沒有見解,但就我對我們國家改革的了解,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實現這樣一種變革方式?
Seriously, 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其實,點一最後有一小段我是沒看懂的。Maud 在Emily被馬撞之後,跑到洗衣工廠裡面把之前那個被性騷擾的小女孩拉了出來,送到一個她認識的還算富裕的太太家裡,給太太做女傭。也許我沒有注意看到細節,電影似乎沒有介紹這個小女工和Maud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闡明為什麼Maud要那麼做——Maud甚至沒有去抱著Emily的屍體痛哭。
我自己的猜測: Maud 意識到了這項運動並不只是砸幾個窗戶,炸幾棟房子那麼簡單——是要有流血和犧牲的,她不希望小女工重新走自己的路,或者說,她希望把這個只有14歲的小女孩得到保護...
整個電影當中,我注意到了幾個有趣的地方:
1. 英國在20世紀初對王權,對皇帝King, 應該也是有很強的個人崇拜的。不然鏡頭不會給小喬治(Maud 的兒子)給喬治五世問晚安的這樣一個鏡頭特寫。這大概和多年前的中國,今天的朝鮮並無不同。帝制,極權,個人崇拜...這應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是主流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過去之事看起來有些反感。
2. 從民族的角度來說,盎格魯撒克遜人非常注意禮節,注意自己的著裝,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你會發現所有出席在公眾場合的人,穿的一定都是禮服:大衣,帽子,襯衫...今天的話來講,就是suit. 而且,不得不說,20世紀初英國人的裝束我覺得非常優雅..嗯,elegant.
在這裡附上一張Maud的日常照(左邊站起來的女性)...注意,Maud只是一個最平常的女工人,雖然整部電影,Maud基本上沒有換過這件外套,但是從工廠里出來,走到大街上她基本上都是這個裝束。其他的女人也是,不說如何華麗,但是都非常地考究(英國當時可能有規定,女人在公共場所是一定要戴帽子的?)。
也許是因為現代人的審美是奠定在歐洲時尚崛起的基礎上。也有可能,在服裝設計,品味這一塊,歐洲人天生有優勢?
3. 一個傳統的英國人大概不斷地在對自己說「要優雅,要紳士。」他們講道理,由此孕育出來的政府,也講道理。這也是為什麼聖雄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能在大不列顛的旗幟下成功(雖然在某些人眼裡看來並不是好事)。換做希特勒,這幫人早被坑殺了。
4. 20世紀初的英國人很勤奮,上班認真上班,開會認真開會,改革認真改革(說真的,裡面有些場景真的很像某些電視劇描繪的地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