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amouse

2016-09-17 22:48:48

被提純的傑奎琳


(原載威尼斯電影節期間的騰訊娛樂報導)
1963年11月22日,亞伯拉罕•澤普魯德手持8毫米家庭攝影機意外拍到的畫面,是20世紀新聞史上被播放次數最多的視訊之一。

12:30'30"時,正當甘迺迪總統向人群揮手微笑時,廣場上響起了沉悶的第一槍,甘迺迪總統用手摀住了喉部——他被擊中了脖子。緊接著又響起了第二槍,由於遭到第一槍槍擊的總統此時頭部正向前微傾,而致命的第二槍擊中了總統的後腦勺,甘迺迪的頭猛地向後倒去。更詳盡的案情現場描述如此,「第一槍打中甘迺迪的喉部,傑奎琳在甘迺迪受到最後致命的一槍頭部爆裂時,直覺反射動作地攀爬到長禮車的後緣,捧回激射而出的腦部組織。她一直捧到醫院,交給醫師。」

「世界上很多女人都會失去丈夫,但其中並沒有幾個的丈夫會被打死在自己身邊」,影片《第一夫人》(Jackie)中,扮演者娜塔莉.波曼說到。

這位以34歲年紀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第一夫人的傑奎琳,當時就坐在1961年產林肯大陸豪華敞篷車后座,總統身邊。她是時尚、成熟、上進的標誌,是20世紀被拍攝最多的女人之一,也是真正把甘迺迪總統塑造到魅力無窮的背後那個女人。可她偏偏也是當代「最不知名的名人」。

不久前,我去過甘迺迪遇刺之地——達拉斯埃爾姆大街。其中一側,槍手奧斯瓦爾德射出致命子彈的六樓(雖然陰謀論者認為他只是個替罪羊),已經成為從歷史到事件深度剖析的博物館。關於傑奎琳的生平也淹沒在看似更重要的文獻之中,更不會有她把「激射而出的腦部組織捧到醫院」這一路上及之後的心路歷程。

因此,智利名導帕布羅•拉雷恩另闢蹊徑的,讓娜塔莉.波曼以出眾演技,展現著傑奎琳在總統遇刺後一週內的舉止、反應和心理。表現在外的,是她為全世界所讚賞的勇氣,拉著兩個孩子的手主持葬禮、在國會大廈與女兒一道在靈柩前下跪、隨靈車艙白宮步行道聖馬修斯教堂、在阿靈頓公墓點燃墓前長明火。在《倫敦晚報》帶著英式自豪感的描述中,她「給了美國人最缺少的一種東西——貴族的威儀」。

然而,世人也都明白政客永遠只能展現出最合適和恰當的一面。看不到的另一面,煙不離口、吐槽丈夫……即便可以在兩年後對前來採訪的記者直說,但也會跟上一句「我可不會讓你寫進去,當我沒說過」,於是呈現給公眾的專訪稿,只會是讀起來非常帶著人性溫度的正能量,譬如「甘迺迪如今已經成為一個神話,可我寧願他還是一個男人」。

帕布羅•拉雷恩尤其擅長在大時代背景和影響力巨大事件中,展現當事人的焦慮狀態和複雜情感。《殺手夜狂熱》是皮諾切特政變奪權那陣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出現的連環殺人狂,《智利說不》是國家恢復民主後第一次真正選舉時的忙碌競選廣告人。

這部新片雖然名為《第一夫人》,卻並沒有展示傑奎琳在甘迺迪去世後情史豐富的歲月——與小叔羅伯特.甘迺迪的浪漫假期、與馬龍.白蘭度的兩夜激情、踢走歌劇之後瑪利亞.卡拉斯,與希臘船王奧納西斯開始第二段婚姻。她的悲傷、痛苦、堅韌和勇氣,被90分鐘的電影濃縮在一週時間,最多加一些入住白宮時關於裝修品味的偽紀錄片式閃回,把最純真美好的部份,留在白宮的2年多時光里。

甘迺迪遇刺後,林登.詹森入住白宮。忙完喪事的傑奎琳差不多得搬回麻薩諸塞鄉下大宅。電影中的傑奎琳對女傭說:「你可以叫我Jackie了」。本來,這個天性自由卻得為政治禮儀束縛的漂亮女人,就從不喜歡第一夫人的稱呼,覺得那像匹賽馬的名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