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手機 [2003]--CELL PHONE

手机/CellPhone

7 / 1,539人    107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震雲
演員: 葛優 徐帆 張國立 范冰冰 范偉 趙奎娥 楊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沐拉拉miss

2016-09-18 04:43:38

電影《手機》中的謊言與恐怖感


       電影的開頭是講述嚴守一騎著自行車載著他的表嫂呂桂花去縣城裡面給他的表哥牛三斤打電話。那個時候親人之間的距離會很遠,打電話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或許是因為不容易和難得,才是一切變得極為珍惜。即使自己沒有親自和遠方那位思念的人說上話,只是知道消息被傳達了,就很知足;即使沒有親耳聽到對方的囑咐,只是通過一個大喇叭,也會覺得開心。那時候,一通難得的電話跨過了空間的距離,也不會有感情疏遠和虛偽。所以,載著呂桂花回家的嚴守一可以有那樣真心實意的笑容,他的生活是快活的。

一、手機帶來的謊言
       自從嚴守一成為了電視談話節目《有一說一》的主持人,他在去電視台錄節目的路途當中發現自己忘記帶手機,在老費車裡的他是極度不安和惶恐的,他的不安從另一個方面暗示了他心中有鬼。在他回家拿手機的時候,影片播放的音樂是緊張的,畫面也有些昏暗,營造出很恐怖的氛圍,似乎是在掩飾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整部小說都與嚴守一的感情糾葛為線索從而引出許多問題來。嚴守一無法做到對感情專一,自然也不會像節目裡那樣「有一說一」。他對每一個女人都有感情,他割捨不斷,也處理不好,所以只能靠一個個謊話來掩蓋事實。或許他是真的需要於文娟,不可否認,對於他來說,於文娟是一個非常賢惠和稱職的妻子。正是因為如此,這樣的女人只適合被嚴守一留在家裡,嚴守一想要的激情和討巧都是於文娟給不了的,所以嚴守一會很晚回家,不會跟於文娟聊那些有趣的話題,但是他也有著大男子主義,不允許妻子的懷疑和質問,然而這只是偽裝,他畢竟做了虧心事。所以再被於文娟發現他有外遇的時候,他由一開始的理直氣壯變成後來的底氣不足,到最後的聽從吩咐,他聽從於文娟的話把衣服一件件的脫下,也脫下了他虛偽的外殼,也在一步步的傷於文娟的心。通過言語和行動間接呈現了人物性格,使嚴守一整個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手機是嚴守一說謊的幫兇,幫嚴守一圓了一個又一個的謊話。所有上一刻的甜言蜜語都可以立馬消失的無影無蹤,上一刻的精心計劃也可以通過手機的刪除鍵毀滅的一乾二淨。手裡握著冰冷的機械就可以滿口胡說,似乎謊話沒有面對面的傳達給對方,而是先傳給了一個空格子,再通過那個盒子傳個對方,這樣一來,心裡的愧疚感和罪惡感就沒那麼深了。

二、伴隨謊言而來的恐懼感
       謊言就想一張巨大的網,會罩得人透不過起來,人活在需要謊言編製的生活中,也是活在終日的恐懼中。手機的存在影響著人們的婚姻生活,使感情變得淡薄;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它可以在不經意間就打斷工作進程;改變著人的交友生活,朋友也可以用手機去幫你圓謊。這部電影都是以第三者的敘述角度來講述故事,這體現在電影開頭和結尾的那大段旁白上,這拉開了關於與劇中人物的距離,從而引發人們的思考,也將嚴守一的恐懼感傳達給了觀眾,根據電影畫面,觀眾可以從電影最後嚴守一的眼中體會到那種恐懼感。
      老費說過,這個世界就怕結盟。他所指的是沈雪和他老婆的結盟,可是他自己也和嚴守也結盟,相互包庇和袒護。就像之前他在進行開會的時候,開會的進程被一個個的電話所打斷,他眼看著手下的員工一個個的拿著手機撒謊。他也開始指責他們,他指出手機給人帶來的壞處,可是他忘了,自己也是眾多撒謊者的一員。他在指責別人的同時更是指責他自己,像他這樣的人。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戲劇性反諷,體現他言語的悖謬。手機不再是手機,更是一個大手榴彈,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爆炸,所以生活有了恐慌,總怕自己想要掩蓋的醜惡被別人一不小心就掀開,這時手榴彈便爆炸了,把自己原有的幸福生活炸得面目全非。增加了整部電影的恐怖感。
      手機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操控了人的生活方式,它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太近太近,以致於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手機開機時,似乎代表著對對方的接納;手機關機時,就是為了逃避;設置鈴聲時,內心是坦蕩的;設置成震動時,就是想掩蓋自己的小秘密。手機的存在使嚴守一的生活逐漸變成了「恐怖片」,當他想要掩飾的事情被別人企圖掀開時,他惶恐不安。影片中沈雪察覺嚴守一還與別的女人有私情的時候,那天晚上她待在黑暗地房間裡,一言不語的坐著,不停地擦火柴,一根又一根。嚴守一在接起電話的時候,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他最親的人的逝去終於使嚴守一醒悟過來,於是把手機扔進火堆。可是他並沒有好轉,他的眼中只剩下恐懼,整個人都是頹廢和蒼老的。手機給他的恐怖是永遠的。於是,他的人生不再是喜劇,反而是一部恐怖片。

       電影開口和結尾都是以那首方言歌,這運用了重複的手法。可是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開口響起那首歌時,或許是笑料,而結尾響起那首歌,卻讓人感覺有些悲慼和苦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