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屍速列車 Train to Busan

釜山行/釜山行:尸速列车(台)/尸杀列车(港)

7.6 / 258,014人    118分鐘

導演: 延尚昊
編劇: 延尚昊
演員: 孔劉 鄭裕美 馬東石 安昭熙 崔宇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東村深井冰

2016-09-18 09:31:30

釜山行為什麼不值一提


你們還是應該克制住看韓劇、韓國電影的慾望,因為它只呈現了影視的教育,沒有能力反思它的社會,沒有力量映射更廣泛的歷史。即使你看到它在某些劇作中影射了歷史政治事件,那也都是為了體現其資本主義制度得優越性而設計的。它不是真的要攻擊他的政府,恰恰相反是為了諂媚它現實中的政府「經得起攻擊」、它是不談時政的,它只從故紙堆里找故事——體現議員可以打架、媒體可以轟炸。 它太醉心於其他強權賦予的近代制度(政體的、家庭的),彰顯的全是得意洋洋,體現的儘是愚蠢不堪。韓國電影、電視劇儘管非常易看, 對豐富精神並沒有什麼可預見的益處。

也不知道是不是a站花了錢找木衛二寫的那片放在我豆瓣推薦裡的影評。如果只是討論技術、商業運作,我也無話可說。可偏偏他要來談人性、搞一搞社會批評。這就滑稽了,我們說你要賺這個錢,起碼要回顧一下喪屍電影的歷史,做一點點功課,顯而易見的社會語言,三言兩語地談一談,這真的說不過去。 釜山行最受到木衛二讚賞的地方無非是主人公從一個道德上存在缺陷地年輕父親,變成一個為了拯救女兒而犧牲生命的活死人。在他看來這個「轉變」(我不認為這裡有什麼轉變,這應該是他一廂情願的意淫)體現了

「對弱小者的庇護,對同行者的援手,對陌生人的信任,乃至於對人類陰暗面的失望,它們共同組成人類集合的豐富面貌」


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不存在這樣一個理想的人性的轉變:這個父親從始自終都是以家庭紐帶為核心、為了保護女兒倖存下去而不斷的順著自己的線索往下走的。他從影片一開始就是可以為女兒去死的,那麼最後也確實死了,這是非常可以預期的、不存在任何轉變的線索 —— 他就是為了他的「私德」可以出生入死的一個人。 至於說在列車上男主角公德方面的前後變化,與其說是他的「醒悟」不如說是其他幾段「私德」和他自己的「私德」產生了共鳴、鞏固了彼此吧。 主人公父女、老年姐妹、大叔夫婦,都是以直系親屬的關係登場的,是對這種血緣關係極強的認同鞏固了他們求生的慾望,如果沒有這層關係,大家也是生無所戀的。故而,對於他們的社會、對於他們的青年一代、對於其他超血緣人際關係,這裡都是沒有思考的。這樣看來,沒有生育的人、沒有親眷的人首當其衝的該死了、因為他們為誰而活呢?永遠是那股「出了雙門洞」、「沒了街坊鄰里」就不知道該怎麼描繪韓國社會的味道。所以費了這麼大的勁兒,批判了什麼呢?——我的鄰居和我?

喪屍電影真正成為有影響力的類型片,大概要從60年代末的美國電影活死人之夜算起。 在他以前,電影中的喪屍只是被巫術控制住了思想的行屍走肉;從他以後喪屍開始吃人並且傳播喪屍病毒。喪屍吃人不是喪屍群體功能的進步,而是喪屍電影政治化的開始。從70年代對消費主義的反思,到80年對環境問題的批判,一直到9/11以後再次登場成為集體焦慮的隱喻,喪屍類型片一直在為社會和文化批評增加新的註腳和喻體。而這部韓國電影,就是抄了個工業流程,把一種類型片的全部演員換成了南韓演員,它哪裡值得任何愛電影藝術的人為它大書特書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