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深夜前的五分鐘--Five Minutes to Tomorrow

深夜前的五分钟/深夜前的5分钟/凌晨前的五分钟

5.7 / 157人    Japan:129分鐘

導演: 行定勳
編劇: 本多孝好
演員: 劉詩詩 三浦春馬 張孝全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森蚺

2016-09-18 20:31:20

做你所是的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慢節奏 長鏡頭 細節殺

很小眾的電影 票房不高簡直是肯定的

沒什麼賣點,在國內電影商業化形勢下甚至讓我以為是一部老片

跟王家衛的片子給我的感覺很像 節奏很慢很慢

前半段幾乎沒有什麼矛盾點

耐著性子看完,看完之後卻會想很多

像 重慶森林 春光乍泄 一代宗師 有時候懶得去找新電影 就把他們再看一遍 每個假期 一遍又一遍

看完電影去豆瓣看了影評,又忍不住搜了費爾南多的詩和詩評

看到豆瓣有人說看了三遍深夜前,終於看懂。笑,原來也是有一樣喜歡把一個電影看好多遍的人。

撇開感興趣的認知障礙心理戲不談,單就暗色調的背景,古色古香的鐘錶鋪和老式的街道一開頭就吸引了我。

阿良走出鐘錶鋪,騎著車子穿過小巷,兩邊都是上個世紀老上海那種西式建築。鏡頭慢慢遠離,俯瞰整條街,水果店門口的老人和晾在街道上方的衣服,恍然還以為是民國電影。

電影前段慢的可以也悶的可以,耐心不夠的人定是看不下去。

印象最深的還是細節。看完之後慢慢回想了許多遍,只看了一次,卻記得很清楚。

鐘錶鋪的佈局擺設,費爾南多的詩集藏藍色封面

若藍在鐘錶鋪閉上眼睛聽錶針轉動,清晨陽光照進來,金黃色

阿良和若藍看露天電影,一個牽手的鏡頭就拍了三十秒,卻動人勝過一切甜言蜜語

還有後半部份影片的混合剪輯,將現實跟回憶穿插在一起,兩次在教堂中聖母瑪利亞的特寫,一瞬間打動人心。在這樣的眼神微笑注視下,所有邪惡的念頭都會消失殆盡的吧,是不是在那時起,若藍就放下了呢

關於結局到底活下來的是誰,一開始的確糾結了很久。

看電影的時候開始站在若藍的角度,討厭那個搶走了她的生活的如玫,直到後來發生了意外。之前看過一個細思恐極的關於謀殺的推理小說,大致是兩姐妹中一個人害死了另一個並整容後替代她生活的故事。因而在看電影時不由得想到了是否模里西斯之行不是意外而是人為。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回來的人是若藍,是她想讓如玫消失,找回自己的生活。原本就是她想要演戲,她先認識了天倫,她愛的也是天倫,如玫死了,她正好可以替代如玫生活,拿回原本就屬於她的。

很殘忍,也很現實。

如果是這樣,這大概是一部關於人性與慾望,謀殺與心理變態的片子。然而後來事態變得更複雜更捉摸不透。

是的,如果跳入水中不會游泳還可以理解為是假裝,那麼當阿良讀到若藍在模里西斯給他的信,信中的淡然與釋懷讓我開始動搖。或許那一刻她是真的愛著阿良也愛上了自己的生活的。 她說,她愛上了鐘錶鋪錶針轉動的聲音,她還說:「不需要快五分鐘,也不需要慢五分鐘,只是那一刻就好」。

於是影片最後我也不知道最後活下來的到底是誰,看完影片去豆瓣看了許多大神寫的影評,眾說紛紜,每一條分析都好像很在理。看到後面更是不知道該相信誰。

直到讀到費爾南多的詩,細細讀了兩遍,又看了詩評,這才有些恍然明白,導演的本意本就不是去扣細節死分析,也許根本就沒有確切的答案,不管是人性慾望說還是認知障礙說,都不重要了。最後天倫選擇了放棄,阿良選擇了寬容,而若藍,選擇了做自己。

不再是撥慢五分鐘的世界,而是此時此刻,自己的世界。

儘管還是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不過,的確是值得多看幾遍的電影,也許下次再看會有新的收穫。

PS:我個人就有手錶撥快五分鐘的習慣,大概從兩三年前開始,手錶,手機,自己房間的鐘錶都撥快五分鐘。因為我討厭遲到,而且這樣做事時可以更從容一些。 所以看到影片中鐘錶撥慢五分鐘的設定覺得很有意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