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珍妮的肖像

2016-09-22 21:17:00

風拂藍煙


    Chet Baker 的人生順意多數發生在23歲以前,當然他一直是個天才少年,一個俄克拉荷馬鄉村樂吉他手的孩子。自學小號,基本不識譜不識和弦,就憑耳聽學會了第一支曲子,這發生在12歲,大概用了兩週的時間。
      

       他不刻苦,天才只順應自己的節奏的嘛,所以很容易會路線曲折,率性野生不羈。他自覺掌控著這必要的界限,因為同行的他們跟不上他,還在吃力的擺脫音符的銜接生澀期,他已經吃透消化反芻過,再給出他覺得的恰好。極其厭惡圓熟得來的雷同性完美,所以拒絕重複練習。他跟那些套路來的樂手完全不同,那時只憑記憶來演奏自己的曲子。一個美少年,從容的拎著小號一路斬獲著各種掌聲和認同。母親,因為充滿了對他父親的長期失望,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唯一的兒子,讓他有了完美無憂的童年。那是他的黃金時代,不論做什麼都輕而易舉成功的閃閃發光。

      
      在23歲生日這天,他因吸毒第一次被抓包。後來他被捕醜聞成了家常便飯,開始有國家拒絕他入境。他的門齒,有說因強制戒毒,有說是因為毒資問題,被毒販全部敲落。這對一個小號手來說,漏風撒氣沒法用傢伙,還能怎麼更致命?!

     本片截取的是他黃金期翻頁,至去往歐洲發展的人生低谷時段,他開始經歷爵士樂的衰落期了,「迪倫都去玩電音了。」 那自我的衰落期是這樣,吸毒讓他的演出水準嚴重不穩定,讓工作機會拒絕他了好多次,相熟的「」鳥島「(成立於1949年,百老匯劇院區52號的著名Jazz俱樂部)老友們以及邁爾斯戴維斯都開始不信任他,待到那些好時光真的成為回望式存在了,他仍然不確信,自己被Charlie Parker挑中加入他的樂隊,聽完他的演奏,Charlie Parker直接揮手讓其他參賽樂手走吧,拒絕聽後續的比賽。他還是那「西海岸的白貓」,那還是不久以前的事啊。
    

     他帶著女友回到俄克拉荷馬,他的出生地。母親熱烈歡迎的同時,扭頭製造尷尬癌的評價說他女友長的真像Chet Baker前妻,而她是個婊子~~衰弱疲憊的父親告訴他,加油站在招人,是該把小號掛起來了。他試圖跟父親講和,把自己的膠片送給父親說裡面有個曲子是按照你教的吹的,父親說,那你幹嘛要像個女人式的唱歌呢,然後指責他為姓氏蒙羞。

     這是一個章節里太長的空拍和變調。所有人間的愛,給付都有條件與期限,因你也同時背負了對方的期待期啊。相互要如何面臨大量的時間消磨空耗。背運期,由親友來扔的石頭格外夠份量。他不得不慢慢吞嚥,面無表情的離開,在人群裡的消耗無謂,或者這是種唯一能做的及時止損。

     他開始練習用假牙吹奏,也戒除了海洛因,改用低階的美沙酮(雖也有癮,但不會磕嗨),但是這種做法,讓他陷入新一輪情緒無常低落,演奏水準也低幼,再不見當年的天份銳氣意氣風發。這就是海洛因的迷局吧,非常魔鬼契約。讓你嗨到一個盡頭好了,也遲早要把這多餘的給付加高利討回來。

      可以直接去到片尾了 ,通過考核,就會有個去歐洲發展的機會,他獨自坐在鳥島的後檯面臨一個抉擇, 是冒險就用這種誠實的低幼去打動邁爾斯戴維斯一夥,此時這些人就是他的人生陪審團。還是用海洛因回到過去的那個閃光的自己。


      他長的像詹姆士迪恩,一直浪子型,二十秒半小時就能吊到女人。可作為個溺水者,他愛了很多次。他說:"你並不知道什麼是愛,在弄懂憂鬱的意義之前,在愛上一個必須失去的愛人之前。「他在片尾選擇了海洛因,必須得要回自己原本的生活。他眼看妻子走掉,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宿命。
   



片外

    Chet Baker的獨特,是在他出氣呼氣自由斷句的方式,始終是即興隨意又靜氣不波。他自己成為了一種透明介質,音符自帶光線通過了他,浮揚著不一樣的明暗色階變化。曲風裡堅持著一種誠實與坦白,他就站在原地,決定毫不掙扎,讓一切來襲好了,能濾過的那些清泠反光,碎片,距離感,高冷又詩意,絕不過度駕馭與闡釋,就單純中立,不動聲色自由如風中呼吸,輕盈落體。業內甚至會覺得這處理的太平了,又說然而不知為什麼,那又很不錯。。。或者這就是Cool Jazz的度,小號這樣霸氣的音色,查特貝克的平,不知所起,不給控力,就適度的剛剛恰好。

   村上春樹說:「Chet Baker的音樂里,有一種決不含糊的青春氣息。」」有一種令人胸顫的痛楚。『』
   毫無疑問,這是在與海洛因共生的他,在柔和煙霧中依稀所辯的。個人生活軌跡,與毒品迷幻色彩並行,之間的斑駁色差,流動的冷僻冰藍。面容的迅速衰老還給魔鬼,他則選擇在少年期的自己定格不走了。

  1988年,在Chet Baker荷蘭演出前夕,酒店的三樓摔下了一個吸毒者,後腦勺著地。後來人們通過小號確認是他。三週前,他們才給他實錄完一個傳記片《讓我們一起迷失》,你看,已經有了一份遺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