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S1

西部世界第一季/西方极乐园

8.5 / 532,168人    6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無非

2016-10-05 01:14:51

邪惡精靈、缸中之腦與意志的勝利


       

第一集觀感:

         從第一集的設定來看,題材並不新鮮。質疑所生活世界真實性的「懷疑論」古而有之,無論在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中。就西方哲學而言,懷疑論主要集中在知識論領域,即尋找知識和真理完全確定性的客觀依據。最成熟的懷疑體系來自於柏拉圖的「洞穴隱喻」和笛卡爾的「邪惡精靈」思想實驗。笛卡爾設想,對於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所有的感受都有可能是被某個邪惡的精靈操控的虛假,但他說,我們懷疑東,懷疑西,但「我懷疑」本身是不容置疑的,於是就有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式的懷疑在後世變換了不同的版本,哲學領域中最著名的是1981年美國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提出的「缸中之腦」,設想科學怪人把人腦放置在缸中,神經系統與電腦相連,進一步細化了思想實驗的細節,但核心並沒有什麼變化。
        鑒於原版電影《Westworld》拍攝於1973年,顯然已經遠早於普特南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而這個題材也是好萊塢慣用的科幻題材,如《駭客帝國》《全面啟動》《原始碼》等等。所以從《西部世界》第一集來看,它雜糅了許多之前電影和科幻小說設定的元素。
        從「何為真實,何為虛假」的角度而言,顯然Westworld更接近《全面啟動》的設定,但對真實世界的懷疑論假定面對的最基本困難叫「infinite regress」,即「無窮倒退」,以《盜》為例,從最「虛幻」的一層夢上升到上一層,仍然要面對這一層夢境是真是假的問題;同理,Westworld中,當小鎮的「演員」發現自己生活的世界為假,進入真實世界中,他們又如何斷定這個真實世界不是假的呢,以此類推,似乎除了上帝的絕對性,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擔保當下世界的真實性。
        而另一個角度「人工智慧的崛起」以及「人工智慧在何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人,如何定義人本身」的問題,更不是什麼新鮮的料,改編自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電影《銀翼殺手》,《逃出複製島》《我,機器人》隨便列舉就有一大堆。而這個角度最典型的代表當然是《駭客帝國》,在其中人工智慧不但是一種文明,而且超越了人類文明。
        當然,可以預見的是,《西》應該不會單純把情節設定在《逃出複製島》的角度,它會一步步設置更大的陰謀,包括但不限於,西部世界管理層、股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甚至上升到更大的政治格局和鬥爭中;艾德·哈里斯為什麼要收集仿生人的頭蓋骨,他是幹嘛的;仿生人意識覺醒之後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女主角在醞釀什麼?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在解決懷疑論問題的過程中,哲學家一直從「理性」和「邏輯」的角度出發,比如仿生人的設定就是按照電腦程式,而電腦程式中無論是認知、情感還是意志,都是按照固有的邏輯程式設計設定到仿生人系統中的。女主角的父親所設定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他的女兒」,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他強烈地調動保護「意志」施行,而當他保護女兒的意志過份強烈,就會超越對他施加的理性和邏輯設定使得意志佔據上風,從而不再服從設計者,成為西部世界裡玩偶的重要突破口。所以從女主角父親的「反常」行為來看,情感、意志和信仰一直都會是人工智慧相當棘手的領域,因為無論科學技術所依賴的理性和邏輯的力量多麼強大,至少目前,始終無法完全把這三個領域技術化和程序化統攝進來。以信仰為例,經常會有科學主義無神論者質問宗教人士:如果你相信上帝,請「證明」上帝的存在。這在某些信教的人看來是可笑的,因為問題在於,「證明」的行為本身屬於理性領域,是運用邏輯和理性讓認知和信念與事實吻合,但信仰屬於人的另一個領域,信仰只能以信仰的方式與人溝通。同樣,情感和意志也是如此。
期待第二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