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咖啡‧愛情 Cafe Society

咖啡公社/咖啡·爱情(港/台)/社团咖啡店

6.6 / 81,341人    96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傑西艾森柏格 史提夫卡爾 克莉絲汀史都華 雪洛李 Todd Week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獅子歌歌

2016-10-08 00:17:57

伍迪艾倫在《咖啡公社》中的人性哲學解讀



       現在更體會到為什麼伍迪艾倫被人們稱作「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帶著一絲黑色幽默和認可式嘲諷的標籤,《咖啡公社》依舊帶著那種哲學話癆+文學式的浪漫,製作精良配樂和懷舊感的畫面,與之前他講述每個故事一樣,總是令人陷入無法久久平復的思緒,失神在遠處的天際間;從《午夜巴黎》《午夜巴塞隆納》到《咖啡公社》,伍迪艾倫喚醒了人們對愛情、婚姻、幸福是什麼的質疑和思索…一個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卻又迷失在內心深處的思考。
      《咖啡公社》中,同在之前的影片中已多次表露出的看似對「倫理」的批判——為什麼如此的荒誕和矛盾,卻又有如此真實的質感?首先我絕不認為伍迪艾倫是一個單純以諷刺、挖苦社會準則,調侃、刺激觀眾為樂的怪老頭。他塑造的角色,從《安妮霍爾》到《午夜巴塞隆納》的胡安、維姬、克里斯媞娜、瑪琳娜,從《午夜巴黎》吉爾、海明威到《咖啡公社》的瓦尼、菲爾、鮑比;解讀這許多角色與情節的「然性、矛盾、荒誕」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真實的映射著每一個在慾望與現實中矛盾和迷茫的我們,追求自由、理想、愛情、性、安全感和被認同感,同時又渴望新的刺激、新的體驗和個性的獨立,卻又似乎永遠無法擺脫伴隨而來的孤獨、恐懼的折磨。

—————————————思維熱身結束 進入正題——————————————

       《咖啡公社》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對台詞劇情前後字句斟酌,生怕以目前的認知無法領悟這個老頭的思想,總體上我的理解《咖啡公社》與前幾作相比,還是「戲劇化偽裝」很少的,故事本身比較好懂的一部諷倫理劇,伍迪艾倫為我們虛構了一種極端的真實——愛和婚姻沒有(也不必有)必然聯繫,劇中一切矛盾和荒誕都圍繞此鋪開。

       劇中鮑比和瓦尼的前後變化,和最後看似荒誕卻絕非偶然的戲劇化再結合、再選擇分離,嘗試解讀它們,就必須先解讀故事本身——「荒誕」但卻是必然的。瓦尼與鮑比的戀情是真實的,瓦尼與舅舅菲爾的戀情更是真實的,(這都看不出來的我質疑你對文藝作品的鑑賞能力,伍迪艾倫不會無聊到把人性思考轉變成賤民茶餘飯後的桃色段子)而瓦尼在婚姻的選擇是菲爾,而不是鮑比,只能說在婚姻對象的問題上,瓦尼有自己的標準;而對菲爾和鮑比更愛誰,劇中並無太多資訊表露,只表露了她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所以在愛情的選擇上她其實無力做選擇(或許根本不需要選擇?),這種人性和倫理的矛盾同樣存在於菲爾與原配凱倫的離婚掙扎中,而鮑比似乎從頭至尾並沒有顯露出多餘的這種在矛盾上的「掙扎」(這樣的設定讓我感到了導演淡淡的「惡意」)。

       要解讀劇中這種矛盾和必然,我們需要對愛情和婚姻的性質延伸和思考——在當下普及的包裝在家庭責任、夫妻身份、倫理約束、利益束縛下的契約式愛情模版中,我們也許已經淡忘、已經沒有標準去分辨「真愛」了。純粹愛情首先絕不是同某個人、某個對象的關係,而是自發的傾向和自我的意志的行為——一種從自我生命的本質出發,去體驗對方生命本質的傾向和渴望、到交付自己的秘密、理想、身體的決定或判斷(這裡暫不討論性成份),沒有渴望哪裡來的魂牽夢繞,不是決定又談何不離不棄。
       雖然愛情影響著我們的生理和行為,但它仍是精神世界的產物,只因現實世界對它的映射太多了;而婚姻—— 一種基於社會倫理,法制基礎,契約精神上建立的儀式,它本身就是文明世界的產物:一夫一妻制度,夫妻名分,財產共有,都很能證明,至於說它是儀式,是因為它對我們本身的影響,除了強烈的心理暗示,什麼都沒有。(賦予它再神聖的光環也無法填平彼此間原本的溝壑,只能暫時壓制彼此的騷動和隔閡,於是極具諷刺的是當代青年窮其青春,全家人一所懸命也要的完成的終身大事:是婚姻本身,而不是愛情本身~都在嘗試繞過真正應該面對的本真,去追求一個盛大的儀式感、一個霧裡看花的幻象、一個幸福未來的希望)扯遠了~
       那麼帶著「婚姻」和「愛情」的性質再延伸一個真實問題,請問多少人可以做到在對方離開自己後(甚至成了別人的老公,成了別人孩子的媽媽後)依然去愛,而不要求有愛的回應?(這裡絕不是鼓吹愛情要具備「犧牲奉獻精神」這種噁心的東西,只是有必要強調下愛的單向性)我們確實因為一些問題無法走向婚姻——無法在現實體制中找到保障,但我們曾經彼此交付的生命、經歷、共同見證的成長的體驗和真摯,並不會就此消失或者變得虛假,甚至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愛情的美好就在於我們一起體驗生活(現實世界)的過程中見證/完成彼此(自我世界)的成長,進而與TA(TA們)、TA的世界的結合、統一。
(————消化下這句話,並嘗試克服一下下對性愛的獨佔欲,用心讀下面的話————)
這樣的結合、同一的愛情體驗是最真實的,更無需考驗的,不會因為你成了別人的妻子,在別人的床上呻吟,有了別人的孩子而消失,它只會因為你收回了你的秘密、你的託付,切斷了聯繫才讓這一切成為過去——在茫茫人海中,還有距離我最近的靈魂;在殘酷的冰冷世界,還有屬於我的溫存;我與這個世界,還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此乃真愛,完全和婚姻,道德無半點因果的真實的愛。
       到這如果還有人認為瓦尼選擇和菲爾結婚,就代表不愛鮑比,我為閣下的智商感動之餘也驚訝於閣下與世俗倫理的融合之深,咱可以洗洗睡了

       那麼瓦尼與鮑比在重逢後的出軌行為也得以解釋,他們掙扎後還是選擇了面對了自己(的真實)、面對曾經的真摯,我認為這種出發點的再次結合,並不意味對彼此家庭的不忠,忠誠是不是一定要專一我不想討論,但忠誠應有忠於自己的真實內在,才能有對愛情負責的態度;鮑比無疑是負責和忠誠的,雖然還有看似心虛的送妻子花和對妻子做夢的回答沒有直接承認出軌「Well,dreams are dreams.Hmm?」,但這就是他個人選擇的權力或隱私的空間了,坦白與隱瞞已經沒有區別了,他就是愛著兩個女人;此後的「真愛」又被伍迪艾倫戲劇化的包裝在了「荒誕的出軌」中——折服老頭的表現手法的同時,在劇情的發展上,再次領會到伍迪那種對世俗倫理的「尊重」、對麻瓜們的逆鱗「溫柔的撫摸」。
       最後的鏡頭裡,在新年來臨之際,雖然兩人選擇在現實中分開——為了尊重彼此的另一份愛,為了尊重彼此選擇的家庭,為了尊重這倫理道德,但他們的愛情仍是自由的,在鐘聲中又再次結合。

       末了,於是問題來了,最後我們會發現伍迪艾倫好像給我們製造了一個事實,鮑比,瓦尼,菲爾,都愛著兩個人——荒誕只存在於倫理的角度中,而真實角度的愛情,從沒有矛盾,愛誰、愛幾個在原則上不起作用。

       我想,伍迪艾倫的譏諷並不是否認倫理的意義,倫理的存在意義是保證了體制下每個人都有他應得的幸福(下限),但它絕不應成為你追求真實自我幸福(上限)的障礙——不該因為被包羅、被保護在這社會倫理中,因懼怕而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情,即:心念所囚即為牢籠,心念所駐即為堅城。


       進行一些必要的相關延伸問題的探討,好讓我們更好的解讀、更加接近伍迪艾倫希所表達的思想。在人類本能需求中,必定存在(通過某種方式)迫切的渴望同這個世界(他人)結合,來克服一切恐懼的根源——孤獨;孤獨感能讓人感到被自己世界淹沒,無法把握一切,只能聽之任之,直到徹底感覺不到「我」生命的存在;正像人會感覺與眾不同、群體疏遠、與世隔絕是多麼不安和風險;只有了解人是多麼懼怕孤獨,懼怕與這個世界斷了聯繫,才能體會到,「愛」是人的唯一生存的方式,人沒有了愛就無法生存,而伍迪艾倫作品在愛與人性題材上的專注,讓我體會到這個老頭對世界的善意和他獨特的人文關懷,伍迪艾倫用戲劇化的表現,包裝了一種種極端的「真實」,「溫柔」的撕開了遮蔽在世俗禮教和社會規範掩護下的真實人性,當我們赤裸裸的正視自己的需求時,原來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骯髒…

———————————————————————————————

       《咖啡公社》中,還有一些對形式主義、宗教、上流社會的諷刺,也是伍迪的一貫風格了,就不討論太多,這裡我解讀一些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愛的)典型:

       大哥本・多夫曼的愛,高票人氣的角色,一個高能量的「給予型的愛」的典型,他體貼家人,捍衛自己的幸福,對自己的世界(家人是他的世界的一部份)和自己的認知負責到底的忠實,並在「給予」的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愛和力量,這是他人性中最重要的組成,這與他本性中被放大的殘暴和血腥、一樁樁喋血犯罪無關,他的愛比我們現實中大多數人都真實且可靠——並不是因為他一言不合就開槍、能動手絕不動嘴的粗暴作風和在道德角度上他「人性」的淪喪,而是他的愛、他的行為、他的世界和現實本身的高度的共生、結合、同一,讓他的愛堅實有力;能被這樣「高等級」的愛所關懷,難怪能被這份愛的厚厚的魅力吸引。只可惜他觸犯了社會構架的底線:法律至高無上。 末了,向司法致敬,向大哥致敬,願來生他不再被暴力毒害。

       父母的愛,鮑比的父母與現實世界中大多數婚姻一樣,攜手白頭、樸實無華的親情:沒有荒唐、沒有動盪、沒有激情,同時又積累了歲月的嘮叨、挖苦、遺憾,來對潛意識中彼此遺失在青春的激情、騷動、機會的抗議,一種對命運、對體質的抗議;當然,這也是一種幸福。 只是這種愛情最後發展成為一種「共生有機體」的個體,可以說高度結合,但它卻又無法同現實世界產生更多結合,所以讓人難免感覺單薄和不起眼。不能因為愛一個人進而愛上她的世界,在愛情結合的過程中體驗自己與現實世界的結合,進而愛上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現實世界,有一點點遺憾吧。父母身上還隱藏著對宗教的一些思考,不討論了

       姐姐姐夫的愛,來自於他們的思想、信仰、共識上的契合,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愛情模式,彼此在對方身上找到被認可感、安全感。姐夫說的話很富於哲理,但還是只能保持在思想層面,無法讓思想和現實世界產生更多結合,從「對鄰居無賴束手無策」「鄰居因為姐姐一句話遭殺害」在姐姐、姐夫身上體現的矛盾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愛,或者說他們精神世界的「富足」依舊無法處理她們的思想在現實上的矛盾。請先消化一句話:「矛盾」這個東西只存在於認知中,現實本身發生的只能是答案——矛盾、痛苦所反映的是我們的內心,而不是現實因素。姐姐姐夫的愛的問題在於,人有沒有能力將愛在現實中所體現出的矛盾消化或推動,這一能力的先決條件是需要一種對自己人性力量的信賴,並以此嘗試觸摸現實恐懼的勇氣,否則,人會害怕去愛,害怕「犧牲」自己。最後說一句:思想的完全體一定是現實。

       伍迪艾倫的藝術情感——人需要愛,又難以忍受孤獨恐懼的折磨,在與世界(他人)結合的過程中,大多數人為了擺脫恐懼 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只能採取同「一組人/一群人」同一化,代價是選擇過度和失去大部份「個性」——如果我與他人完全一樣,我的感情、思想、習慣、看法都與這一組人的楷模看齊,我就可以同這一組人(這個世界)達到結合,我就可以得救,不必經再受孤獨和恐懼…但諷刺的是生來就包羅在體制和現實的模板中,被「圍困」的每個人,如何才能不忘記我們人人都是只有一次存在機會,只能存在一次,並渴望觸摸和體驗這個世界呢——伍迪艾倫正是把這種人性本身的矛盾在他的作品中頻繁和多角度的展現:將情與理的矛盾升級、將真實真相戲劇化、把必然用偶然偽裝,質疑、摩擦、刺激著埋藏每個人在心底、深淺不一的火種,直至達到燃點:「只是一部電影啊,只是一部文藝作品啊。」按耐不住這場「倫理遭遇」的我們若有所思,卻心底又明明感覺到騷動:好像不只是一部文藝作品這麼簡單。恭喜你,你如果有這個感覺,那麼你已經開始了自我意識的覺醒。

———————————————————————————————

       題外話,伍迪艾倫的影片總體上,不適合還沒有對「自我」與「世界」產生意識或思考的人,可惜大多數人似乎並沒意識到這一點的必要,從滿螢幕飛過的對影片情節的大肆批判和吐槽人物狗男女,三觀不正什麼不相幹的都能扯進來的情況,可以看得出來,衛道者和假幸福們捍衛自己的幸福的手段卻是充沛的口水,我只能說:滾你媽的智障——原諒我,深思熟慮後,還是只能選擇這個言簡意賅、人人能聽得懂的詞語。現實本身就是最真實的答案,如果能願意剖析現實,直面人性需求本身去思考愛與婚姻,思考社會倫理的形成,就不會停留「人渣、三觀渣、狗男女」這些偽道德標籤上。
       不過不由得讓我感覺「自我幸福」在當代社會,多麼容易被人們輕視,容易被眼前的幻象所滿足——體面的婚禮,穩定的工作,光鮮的學歷,或更具幻象的:「愛一輩子」的承諾,萬眾矚目的榮耀,堅如磐石的處事信條...
       探索自我(幸福)的先決條件在於能否接受與自己價值觀相違背的價值觀,任何單線的對「價值」和「幸福」的圈定,只能暴露無知和脆弱,具有包容力的價值觀是智慧的土壤和內心強大的開端——願意理解異於(甚至悖於)自己認知的世界和價值;從這裡出發,才能證明你是帶著哲學化的思考去探尋現象本質,才有能力,在如此眾多角度對「幸福/自我/世界」的闡釋中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
       向每一個人生致敬,我們只能存在這個世界一次,用心活著
                                                                            ——獅子歌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