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看見魔鬼--I Saw the Devil

7.8 / 147,459人    141分鐘

導演: 金知雲
演員: 李秉憲 崔岷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顏林

2016-10-12 06:57:51

為啥我不看國產電影。


由韓國電影《看見惡魔》引發對國產電影的一些思考:

    電影簡介:

  《看見惡魔》由金知雲執導,崔岷植,李秉憲等主演,於2010年在韓國上映。由於該片的部份鏡頭過於血腥而成為韓國首部被限制上映的商業影片。


    影片講述的是以殺人作為人生樂事的連環殺人魔與決心為死去的未婚妻報復的李秉憲之間展開對決的故事。


    供職於國情局的青年警員金秀賢(李秉憲飾)即將和心愛的女孩珠燕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在一個飄雪之夜,獨自驅車夜歸的珠燕被人殘忍殺害並分屍。秀賢痛不欲生,他找到四個主要嫌疑人的照片,開始獨立追查兇手。經過一番調查,終於將目標鎖定在為某學院包車的中年大叔張京哲(崔岷植飾)的身上。張生活坎坷,性格極度扭曲,他經常襲擊夜歸的女子,並將她們無情殺害。秀賢找到張的據點,對其進行殘酷的懲罰,卻最終手下留情。僥倖活命的張反而由此激發所有的獸性,一場野獸對野獸的修羅之戰漸次激烈。


  

                                                                                 ——摘自百度百科
                                     註:電影情節過於XXX,不建議女生獨立一人觀看。

    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因為劇情情節過於血腥殘暴而被韓國電影影像等級委員會下令限制上映的一部商業電影。


    韓國總能貢獻這些震撼內心深處的號電影,這種電影不是那些美國式華麗誇張場面宏大的大片,看過就直呼過癮但是一天之後就忘乎所以的快餐式影片;不是成龍式的電影,結局皆大歡喜的消遣片。韓國的電影總能貢獻出那種直面的社會黑暗;敢於正面拷問人類善惡的好片子。 例如《殺人回憶》、《熔爐》、《老男孩》、《黃海》等等深刻的電影,這些電影往往讓你流淚;讓你驚喜;更讓你在電影落幕之後深思好幾天不得釋懷。 我想導演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們通過電影傳達了他的思想。 這等同於那些作家,通過一種媒介表達了自己的思考。 而這種思考的深度,代表了也就是一個藝術家的成就;一個藝術家的高度。 而不是如同國內電影界那般以票房作一切的尺度,以銅臭衡量一部電影的價值。我從來對國產電影沒有很大信心,特別是那些票房很高的。我不知道其他人在看了例如《筆仙》例如此類的電影什麼感覺,在我看來這就是浪費時間。 浪費時間這種行為挺可恥。


    我對國產電影的態度很受王小波的影響。按照王小波的說法,中國的電影只是在傳播意識形態,傳播「思想」;弘揚「正確」。中國的電影傳播要嘛都是正確,要嘛都是錯誤;要嘛生,要嘛就死。從來沒有看到過質疑與抗訴。 例如早起自49年解放之後,我黨一黨專政時期的經典電影藝術作品:《白毛女》、《董存瑞》、《小兵張嘎》,我想不用我介紹大家都知道這些電影表達了什麼藝術思想。 講到這裡我真的很同情那個年代的同志們,處在身體與靈魂不自由的不理智年代這應該是很不幸的一件事了。相比我們現在真是幸福多了。


    當然,藝術創作受到正統思想鉗制只是一方面,中國從來都不缺好的藝術家與電影,中國缺的是有質量的觀眾。到了我們這一代,自由的氣息相比以往更加濃厚了許多。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優秀作品慢慢的冒出來,我們國內的導演家也嘗試大膽的表達自己,嘗試控訴和質疑。我們可以看到例如《立春》、《天浴》、《高考1997》等電影,雖然還是會遇到剪刀手廣電局,但是如今藉助網路的自由,我們已經能夠很方便的聽到些這些聲音。可是畢竟是那麼少數的人喜歡去思考《高考1977》,那麼少幾個人願意去感受老三屆的無奈,去同情他們,去感受那段歷史。即使你現在走進大學校園,你隨便問問哪位同學他也未必了解文革歷史,大多數不會去同情那些牛神鬼怪。大多數喜歡的是美國式的大餐影片,他們更願意選擇一種輕鬆而不是思考的痛苦。


    中國電影的發展之路還很遠,很慢長。

    以上!

顏林

2016.10.11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