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酣歌唱戲--Topsy-Turvy

酣歌畅戏/斗气歌剧院/颠三倒四

7.3 / 13,489人    154分鐘


演員: 提摩西司伯 導演: 麥克李
編劇: 麥克李
演員: 艾倫柯德勒 戴克斯特佛萊契 Sukie Smith Roger Heathcot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兔恰恰

2016-10-19 22:02:35

邁克·李的浮世繪


這其實已經是1999年的作品了,現在來說它是因為從傳記片的角度來講,它也並不會過時。2014年的坎城電影節,邁克李的新作《透納先生》在主競賽單元收穫一路好評,更為主演蒂莫西斯波送上影帝寶座。而邁克李最早的人物傳記片就是1999年的這部,講述著名作曲家阿瑟沙利文和劇作家吉爾伯特合作輕歌劇《日本天皇》的電影《酣歌暢戲》。

最近幾年,人物傳記片非常流行,一些拍的中規中矩的傳記片都在奧斯卡上提了幾次名,學院派青睞的那些名人傳記中對於名人的真實還原、偉大成就、情感再現的電影,都透露著某種普世意味,注重挖掘人物情感甚至超越了人物本身自有的情感,反而脫離了一些讓人應該感受到的真實和客觀性。傳記片當中那些為了勵志而勵志的成份,很多時候就像拍攝普通人的愛情故事或者奮鬥生涯一樣,只是有了一個更加能讓觀眾八卦和感興趣的劇本,雖然本身存在的致敬成份不會丟失,但是影片的內涵也就只是存在於劇本的打磨而不是名人本身的經歷了。所以我想談談《酣歌暢戲》。

電影導演邁克李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導演,區別於長期為好萊塢拍片的諾蘭、雷德利斯科特甚至近幾年的蓋里奇,他依然是一位非常英國本土化的導演。他的電影風格更多的是基於真實,挖掘的是平常生活中的瑣碎和細節,是和好萊塢電影中那種刻意打磨精雕細刻的電影完全不同的一種類型。為了追求人物在當下情況的真實反映,導演常常是準備好一個劇本框架,讓演員即興表演,由他捕捉令人動容的細節片段,再重新加工成劇本進行有序拍攝。這樣拍攝出來的電影其實更加真實、更加貼近人物本身。

《酣歌暢戲》從拍攝角度上來說,將輕歌劇還原到螢幕上,和電影有機結合,演員就像真正的歌劇演員一樣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服裝精妙,形成了有趣的戲中戲;台下則是還原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每一個歌劇演員角色並不是走馬觀花,都有其豐富鮮明的個性,或市儈精明,或風度優雅,或插科打諢,或輕浮挑逗,群戲十分出彩。

整個電影可以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吉爾伯特和沙利文之間一個重複寫作嬉鬧歌劇,一個渴望嚴肅作品創作突破自我的衝突,即將面臨合作結束的危險之際,吉爾伯特偶然陪妻子逛夜市看到的日本街頭藝人,引發創作《日本天皇》的靈感。第二部份則是劇本寫就後,吉爾伯特和沙利文各自對於歌劇排練當中追求的真實性、藝術高度所做的努力。最後是歌劇正式演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結尾。

影片結尾剪輯的是女演員利奧諾拉扮演的雅雅在台上唱的一段,片中刻畫的紳士們都是主動的、有強烈主見的,對於紳士背後的女性就像是點到為止,來自於生活中的秘密一般,旁人不需多做琢磨,卻能瞥見其處境不安,身上帶著某種悲哀色彩。雅雅唱的那一段和利奧諾拉台下對著鏡子前自言自語的內容都有著一定程度上,女性覺醒的意義。同樣還是邁克李電影中經常會出現的對女性問題的關懷。結婚,離別,感情失敗和死亡,都是他鏡頭當中最長注視的問題。再舉一個例子,電影裡吉爾伯特和妻子莉莉夫妻分房睡,或許是前面交代的父母婚姻給他造成了一定心理障礙,或者是工作太忙,他不想要孩子,他和妻子之間存在的狀似無法逾越的鴻溝,更多是來自他自己設置了不願溝通的屏障,這對於妻子莉莉無疑是一種不公。可以看做這樣的家庭生活必然是不幸的。影片尾聲莉莉也曾有過失控,藉助寫劇本來向吉爾伯特傳達自己的痛苦,也只能換來吉爾伯特只以劇本論事佯裝不知,給避過去了。也許傳記片這樣拍會更好,尊重人物本身的歷史感,同時不去神話他們,祈求不犯錯並不代表可以避免犯錯,再偉大的人也理應有屬於他的普通人的生活。

影片電影剪輯採取碎片式剪輯,由生活片段隨時間推移架構出更宏觀的敘事,細節就像流水帳,節奏緩慢,十分任性得考驗觀眾耐心。但是每個細節都像是一樁密事,講述這個人物背後事蹟的同時,並不是打開了一扇門而是只能往裡一瞥的一扇窗,並不做足功夫去揭曉了解這個人物的答案,而是供觀眾自行想像。一千個觀影者也是一千個哈姆雷特,以往的觀影體驗(特別是傳記片)更多的是直陳故事發展,讓觀眾接受人物主角本身,重點放在人物塑造的故事。而邁克李的這部傳記,就像沒有絕對的主角一樣,只是單純在講兩個劇作家怎樣創作一部歌劇怎樣排練怎樣演出怎樣成名的故事,故事才更加像是電影的主角,裡面所有的人物都是為講故事而服務,而還原其真實性最為可信的,就是保留角色自身原有的事件和特性,家庭不幸也好,無依無靠也好,身體孱弱病入膏肓也好,都只是需要觀眾自行腦補開發的屬於人物自身的故事。在這一點上來說,這部電影行雲流水的生活流水帳,就很好得做到了細節中體現微妙的戲劇張力,不再是像其他野心勃勃的傳記片電影那樣消費觀眾,而是觀眾在消費電影了。

拋開內容和剪輯,電影的服裝設計一流,配樂優雅,幾場喜歌劇還原把現代觀眾更好地代入到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的英國大劇院當中,無論是否真懂得欣賞,這種濃厚的古典英國文藝氣氛也更加具化了。同時,電影就像是輕歌劇《日本天王》一樣,核心自是嚴肅認真的,卻是用戲謔的方式表現出來,對於想看維多利亞時期英倫風貌和紳士風度,又不想電影太沉悶克制的人來說,這部電影應該會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