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傾城之戀--Love in a Fallen City

倾城之恋/LoveinaFallenCity/倾城之恋

6.3 / 173人    93分鐘 | Hong Kong:100分鐘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張愛玲
演員: 周潤發 繆騫人 姜中平 焦姣 鍾景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鳳梨罐頭

2016-10-21 18:02:21

頑固的舞場裡成就的登對的舞者



《傾城之戀》,原著:張愛玲,導演:許鞍華,主要演員:周潤發、繆騫人,講的是這樣的一個愛情故事,舊上海的六小姐白流蘇,年紀輕輕離了婚回到敗落的娘家,遇到了南洋華僑闊少范柳原,幾經輾轉,兩人在淪陷的香港結為眷屬。

亂世是一個舞場。


第一個舞場:三十年代的上海。

兩人相識於柳原與白家七妹相親的舞場,可柳原偏偏相中了陪同而去的流蘇。流蘇的失婚新寡身份,本是不適合跳舞的,柳原卻一再邀請她,跳了一晚上舞。不由地想起了《亂世佳人》中,白瑞德與郝思嘉的相識也是在舞場,一場為前線戰士募捐的舞場上。郝思嘉的新寡身份,同樣是不適合跳舞的,白瑞德卻也同樣地邀請她一舞再舞。原來,浮世的繁華里總是召集來孤獨的靈魂。

如果說舊上海是一個被舊傳統頑固佔領的舞場,柳原則是一個放縱不羈的另類舞者,流蘇也剛好是一個孤獨落寞的同類舞者。


第二個舞場:三十年代的香港。

柳原托徐太太一家把流蘇帶到了香港,又在入住的酒店裝作碰巧重逢了她。晚上,在徐家一行的接風舞會上,柳原告訴流蘇,這裡是香港最頑固的舞場,他也是個最頑固的傳統的人。

柳原口中的頑固的舞場,對他來說,是風塵四起的香風瀰漫,而對流蘇而言,是世間風雨的暫時躲避。

舞伴之間講究的是琴瑟相和。

柳原堅持著不需要婚姻,因為他有的是錢,有的是時間,而且,有的是情話會講。柳原像狩獵一樣尋找著自己喜歡的東方女人,流蘇是他在舊上海尋到的一個獵物。流蘇也像一個守株待兔的獵人,堅持著尋找合適的目標再嫁,柳原是一個條件不錯的歸宿。

在舞場裡周旋,需要練就進退自如。流蘇一度選擇了以退為進,回到了上海的娘家待了三個月。

流蘇的理性退守,換來了柳原的任性進攻。舞還沒有盡興跳完,中意的舞伴怎麼可以先撤?柳原發了一封電報,流蘇返港。


這回,她無路可退了。

她只好回來,賭一局,或許贏了吶。

一週後,柳原給流蘇租了一幢樓,獨自去東南亞打理生意,或許一年半載,才回來。可是,船剛走出碼頭不遠,香港被轟炸,柳原接著調轉船頭回來了。


第三個舞場:兩個人的家。

兩人逃難、避難,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幢樓,柳原先打來了水,擦起了木地板,流蘇捲起了袖子,和著面,在紛飛的戰火中點起了自家的煙火。流蘇對著水缸,映照出了自己的笑容,心安即歸處。

上一回的賭局,結果是流蘇贏了。

任何持久的關係,終究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博弈。

柳原,風流倜儻,追尋自由,在沒有文化根基的東南亞長大,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回到了故鄉,他想尋找東方女人的傳統之美,閱盡千帆,遇到了流蘇。

流蘇,年輕美麗,自卑而又高冷,不願向傳統禮教低頭而擺脫了舊式的婚姻,卻又沒有能力出去工作,在娘家受到兄嫂的排斥,期待著再婚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個不想娶,一個很想嫁,本無持久可言。

可是,戰亂打亂了遊戲規則。面對斷牆殘桓,面對戰火紛飛,兩個無依無靠的人相依為命地活了下來。原來,世間的溫暖就是一夢醒來身邊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柳原明白了這個道理,流蘇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於是,無情的戰爭傾倒了一座繁華的城池,成就了一對登對的舞伴。

故事,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結局,就是這樣的一個結局。如此的因果,也不會令人接受不了,本來,男主、女主就是登對的帥哥靚女。當然,按照舊式的規矩來看,單身的少爺是不會娶離婚的新寡,何況,柳原,還有大量的家產,流蘇,娘家已經敗落,自己也花光積蓄。不過,天時、地利、人和之齊,促成了這個似乎偶然實屬必然的結局。

男主,由發哥來演,非常的形神兼備,對於感情的駕馭,對於女人的俘獲,都是發哥的拿手好戲。

女主,由繆騫人來演,曾經的港姐,似乎沒有太多的風情,但是極具東方女人的矜持和隱忍,而這剛好符合柳原要找的風格,如果演成了一個光芒四射的交際花,那柳原可以直接去娶那個流亡的公主。

導演,許鞍華,把結局收到去報館登結婚啟示。很難忘流蘇最後的鏡頭,幸福地點起了香,然後淘氣地踢了一下。


這只是許鞍華懷著對女性的關懷而改動的一個溫暖的結局。

而原著,張愛玲筆下的結局是結了婚的柳原把那些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是一個無奈而薄涼的結局。懂得張的人,會懂得她為什麼這麼寫。她如果用刀的話,不僅是一把利刃,而且是一把冰冷的刀,刺出來的血接著就凝固了。她如果縫出一件華麗的袍子,上面也會抖出幾個小虱子。

張愛玲的生活背景和感情經歷與流蘇是相似的,她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家境也是敗落,也有過一次短婚,後來獨自生活,也曾輾轉於三十、四年代戰亂中的上海與香港之間,也同樣愛上了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人。所以,《傾城之戀》中高冷、自卑的白流蘇身上有張愛玲的影子,柳原的放縱不羈與不願受婚姻束縛,也與胡蘭成十分相似。

順著時光軸追溯回去,1939年,19歲的張愛玲從上海來到香港,入讀港大文學院,1941年,香港淪陷,她被迫中斷學業,於1942夏天回到上海。1943年8月,張發表了短篇小說《封鎖》,胡蘭成讀了之後,從南京來到上海探訪張愛玲,落難才子遇到了紅顏知己。1944年8月,兩人成婚,胡38歲,張23歲,婚書上胡寫了這樣一句話: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而《傾城之戀》發表於1943年9月,並於1944年12月由張親自將這部作品改編成舞台劇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演。張創作《傾城之戀》的時段正與胡相戀成婚的時段重疊,並且張對世事的浮沉還是很有預見性的,對胡這個男人還是很了解的,所以原著的結局就是柳原把那些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究竟誰是流蘇?

究竟流蘇是誰?

想來,流蘇不僅是繆騫人所飾的那個女人的形象,還是這個形象之下所附身的精神氣質,所演繹的生活方式,所代表的頑固的舊式傳統下的一個孤獨的舞者。

張愛玲賦予了流蘇一個婚姻的歸宿,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期待,哪怕這個期待並不完美,哪怕這個愛人並不完美。

如果說流蘇和柳原是一對登對的舞伴,那麼張愛玲和胡蘭成也是同樣的琴瑟同譜,用胡蘭成的文字來記錄,就是: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

人生的舞場,成就了一對又一對登對的舞者。

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