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一夜狂欢/艰难时光/一夜狂欢

7.6 / 38,790人    87分鐘

導演: 理查‧萊斯特
編劇: 艾朗歐文
演員: 約翰藍儂 保羅麥卡尼 喬治哈里遜 林哥史達 Wilfrid Brambel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oseBud

2016-10-29 15:29:08

It's Been a Happy Day's Night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misunderstanding what you see」

看完 It’s A Hard Day’s Night, 同名專輯中的歌曲幾乎都過了一遍,但影片結束時,我腦子裡反覆縈繞的,是這首 John Lennon 在 3 年後的 Magical Mystery Tour 中所唱的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中的這句歌詞。也許是那些充滿了青春氣息和歡快無束的鏡頭畫面使我想起現實中的 The Beatles 在之後所經歷的那些事,樂隊內部不和導致分崩離析終於解散,60 年代的純真終結,然後毒品和性等元素開始成為搖滾樂的一部份,以及最後的 Lennon 被殺。

也許這是為什麼在將近 50 年之後回頭再來看這部電影,並沒有讓人感覺過時的原因之一。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讓人有一種真實感,彷彿觀眾也屬於樂隊經理團隊中的一員,一同經歷了這繁忙的一天。但有些鏡頭又顯示出一副非現實感的畫面,在黑白畫幅的渲染下,給人某種預言般的想像,比如說開頭火車車廂中,The Beatles 走出車廂讓那個老乘客一個人呆著看報紙的那場戲,突然下一個場景 The Beatles 竟然出現在車廂窗外了,騎著自行車一邊追趕火車一邊大聲嚷嚷,故意惹怒那個老頭。

影片中還有好些幽默又諷刺的情節,比如 Lennon 說的 「 A room and a car and a room and a car…」,或者是在記者招待會上,一個人問 Ringo 是一個 mod 或者是一個 rocker,Ringo 回答 「mocker」,這些片段都暗示了當時的披頭士雖然還在唱著 「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和 「She Loves You」 這樣的流行小情歌,還只是女孩們瘋狂追逐的青年偶像,但他們絕對不只如此。很快,他們將帶來 Revoler 和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他們將寫出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和 「Helter Skelter」 這樣的歌曲,他們將去印度冥想,吸食大麻,最終轉變為一個文化的偶像,和流行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的代表。

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 Ringo 被其他人冷落,於是拎著一台相機在街上游蕩的那幾分鐘。在二手衣店裡,換一副打扮,從明星變成一個閒蕩青年,在河邊自拍,結果相機掉到水裡,踢不動一片絆腳石,於是舉起扔到河裡。到一家小酒館裡喝酒,又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這一段畫面似乎是整部電影裡唯一一段節奏不那麼迅速的。場面也從熱鬧的人群舞會移到蕭瑟的南方小鎮。Ringo 在岸邊走著,被一個小孩的輪胎撞到,於是兩人聊了起來。小孩說 「我 『開除』 學校了」,然後談起自己的其他三個朋友。不禁讓人聯想他們是不是暗指那還沒成名時的四個開心單純的玩音樂的小孩。這段的氛圍給人哀傷的感覺,好像這也是整部電影唯一一個不那麼讓人感到歡樂自在的片段。

但當時的他們玩得很歡樂,還處於 60 年代反抗父權反主流文化的最初勝利階段,還待在青春期最無所顧忌的時刻。影片使用的快速剪輯,乾脆的鏡頭切換,增加了這種活力感,渲染了這種氣氛。片中劇情也處處體現著這種約束規範與自由自在的對立。當這四個大男孩每一次逃脫經理人的控制,跑到外面草地上瘋玩的時候,俯拍的鏡頭使四個人顯得很小,草地很大。天地遼闊,自由飛翔。然後鏡頭變成仰拍,一雙靴子後跟的特寫鏡頭,靴子主人責令他們踏壞了他的草坪。

但他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或者影片中的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已是浪濤的最高潮了,接下來是要在成年人世界中需要面對的各種煩惱,他們也將漸漸厭煩史上最流行樂隊這個稱謂和它所帶來的壓力,他們也將漸漸走向 The Beatles 神話的巔峰時期。而在浴室裡的那場戲似乎為最終神話的終結作了某種啟示:馬上要綵排了,經理人想法讓賴在浴缸裡的 Lennon 趕快出來,於是拔掉了缸塞。水面下降,水和泡沫漸漸放掉流走,但是 Lennon 也隨著一起消失了。

「It’s getting hard to be someone but it all works out, it doesn』t matter much to m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