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USS Indianapolis: Men of Courage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

5.2 / 8,700人    128分鐘

導演: 馬力歐范畢柏斯
編劇: Cam Cannon Richard Rionda Del Castro
演員: 尼可拉斯凱吉 湯姆賽斯摩 湯瑪斯潔恩 Matt Lant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omradeant

2016-11-03 04:30:07

悲情「印地」—「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的悲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和平歲月

1930年3月31日,一艘嶄新的波特蘭級(PORTLAND)重巡洋艦在紐澤西州卡姆敦紐約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該艦的贊助人是已故參議員托馬斯·塔加特(湯瑪士 Taggart)之女——露西·塔加特小姐(Lucy Taggart),次年11月7日,該艦下水,舷號CA-35。由於贊助人曾擔任過印第安那波利斯的市長,因此該艦遂被命名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號(USS Indianapolis)。按照海軍的傳統,艦員們都把這艘排水量9000噸的重巡洋艦親切地稱為「印地(Indy)」。「印地」標準排水量9950噸,艦長610英尺,寬24英尺,高66英尺,裝有8英吋主炮9門,5英吋副炮8門,4聯裝12.7毫麥克射機槍8座。「印地」水線部份裝有5英吋厚的裝甲帶,炮塔及甲板裝甲厚度為2.5英吋,指揮塔裝甲厚1.25英吋,主機功率107000馬力,4軸推進。最高航速32.7節,艦員621人。1932年11月15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費城海軍基地加入現役,首任艦長是約翰·M·斯麥利(John M. Smeallie)。「印地」的一生註定將是不平凡的一生。


1932年2月23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結束了在大西洋和關塔納摩灣(Guantanamo Bay)的試航,此後開始在運河區和智利以西的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在費城海軍基地進行休整後,「印地」啟程前往緬因州,1933年7月1日,一位貴賓在坎波貝洛島(Campobello)登上了「印地」:羅斯福總統將搭乘「印地」。兩日後,載著總統的「印地」抵達安納波利斯(Annapolis),在那裡又有6名政府要員登艦。7月4日,羅斯福總統離艦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啟程返回費城海軍基地。



9月6日,「印地」桅杆上升起了海軍部長克勞德·斯萬森(Claude A. Swanson)的將官旗——他要乘艦前往太平洋地區視察運河區、夏威夷以及聖佩德羅-聖迭戈(San Pedro-San Diego)的美國艦隊。10月27日,斯萬森在聖迭戈下艦,隨後「印地」於1933年11月1日成為偵察分艦隊的旗艦。此後,「印地」參加了美國海軍在西海岸的演習,演習結束後,「印地」於1934年4月9日離開長灘(Long Beach)前往紐約,5月29日抵達紐約後,「印地」再次載上總統一行參加閱艦式。11月9日,「印地」抵達長灘會同偵察艦隊一同進行戰術演練。

在餘下的和平時期里,「印地」一直作為偵察分艦隊的旗艦。1935年11月18日,榮耀再次降臨「印地」:羅斯福總統在查爾斯頓(Charleston, S.C.)登艦,乘坐該艦出訪南美。「印地」一路護送羅斯福總統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和烏拉圭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進行訪問,於12月15日返回查爾斯頓,在那裡總統一行離艦。



印地的初戰

此後幾年隨著國際形勢緊張程度的加劇,美國開始為可能發生的戰爭進行準備,「印地」也進行了緊張的訓練,軍艦和艦員都成為高效的戰鬥武器,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此時「印地」正在對強斯頓環礁(Johnston Island)進行模擬炮擊演練,偷襲發生後,該艦立即加入第12分艦隊開始搜尋日本航空母艦——因為根據報告日本航母還在附近海域。12月13日,「印地」抵達珍珠港加入第11分艦隊開始參戰。

「印地」首次參戰是在南太平洋新不列顛群島的拉包爾以南350英里附近海域,那裡是日本海軍控制區。1942年2月20日臨近傍晚時分,「印地」遭到兩波共計18架雙發日本轟炸機的襲擊,在隨後的激戰中,「印地」艦員們發射的精準防空炮火以及「列剋星敦」號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總共擊落了16架日機。整個艦艇編隊未受任何損傷,而且還擊落了兩架掉隊的日本水上飛機。

3月10日,得到「約克城」號航母增援的第11分艦隊攻擊了紐幾內亞萊城(Lae)和薩拉莫阿(Salamaua)的日軍港口,當時日軍兩棲作戰部隊正在那裡修整。美軍艦載機從南部進入發起突擊,越過高高的歐文·史坦利(Owen Stanley)山對港內的日軍船隻發動俯衝攻擊。這次襲擊重創了日軍戰艦極運輸船,美軍飛行員還擊落了不少起飛迎戰的日本戰鬥機,而自己僅受到輕微損失。

戰鬥結束後,「印地」返回美國本土進行休整,並在梅爾島(Mare Island)海軍船廠接受了改裝。此後,重振旗鼓的「印地」執行了一次為前往澳洲的運輸船隊擔負護航的任務。此後由於日軍在阿留申群島登陸導致戰場形勢惡化,「印地」受命急赴北太平洋,這裡對於「印地」而言完全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在這些荒無人煙的島鏈附近,氣候寒冷、時常大霧瀰漫,雨雪不斷,還經常會有大風和巨浪。

8月7日,「印地」所屬艦隊終於在濃霧中發現了隱藏在其後面的吉斯卡島(Kiska)上日軍的永備工事,另外還發現在錯綜複雜的海岸附近的日本船隻。「印地」和其他美軍戰艦一道,用自己的8英吋口徑主炮對這些目標進行了炮擊。儘管濃霧使得艦隊無法觀測到炮擊效果,但根據巡洋艦派出的偵察機發回的報告,港內部份日艦被擊沉,岸邊設施也被擊中起火。日軍完全被這突如其來的炮火弄懵了,直到15分鐘後岸防炮火才開始還擊,但卻是朝著天上射擊——他們以為是遭到了美軍空襲。在日軍暴露了火力設施後,美軍艦隊再一次用準確的炮火對它們進行了逐個「點名」。

日軍潛艇也趕來助戰,但美軍驅逐艦不失時機的對其進行了深彈攻擊,迫使其倉惶逃遁。日本水上飛機也試圖轟炸美國艦隊,但被炮火擊退。儘管準確戰果不詳,但據信炮擊還是取得了成功。這次行動表明,美軍需要在日軍佔領的島嶼附近建立基地。隨後,美軍在當月晚些時候攻佔了阿達克島(Adak),為水面艦艇和飛機提供了穩固的基地。1943年1月,「印地」參與了支援美軍佔領阿姆齊特卡島(Amchitka)的作戰行動,奪取該島使美軍獲得了阿留申群島上另外一個基地。

好幫手印地

2月19日夜,「印地」和兩艘驅逐艦在阿圖島(Attu)西南海域巡邏,其目的是阻截向吉斯卡島和阿圖島運送增援部隊和補給的日軍運輸船,巡邏中「印地」碰上了日軍運輸船「英惠丸(Akagane Maru)」號,當時日艦試圖發送虛假應答信號進行逃避,結果被「印地」識破並果斷的發起炮擊。「英惠丸」被8英吋炮彈命中,發生了驚天動地的爆炸,全船乘員無人生還,據推測船上可能滿載彈藥。

1943年整個春夏,「印地」都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為美國運輸船隊擔任護航以及掩護兩棲進攻部隊等任務。5月,海軍攻佔了阿圖島,這是美軍從日軍手中奪取的第一處要地。此後,美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吉斯卡島,這是日軍在阿留申群島最後一個堡壘。但遺憾的是,在美軍於8月15日成功登陸前,日軍已經藉助濃霧的掩護將全部守軍撤離。

在梅爾島進行休整後,「印地」前往夏威夷,在那裡它被選為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第5艦隊的旗艦。11月10日,「印地」隨南方攻擊艦隊從珍珠港出發執行進攻吉爾伯特群島的「電流行動」。11月19日,「印地」作為巡洋艦分艦隊的成員對塔拉瓦展開了炮擊,次日又炮擊了馬金島。此後該艦返回塔拉瓦作為火力支援艦為登陸部隊提供掩護,戰鬥中,艦上的防空火力擊落了一架敵機,在登陸部隊同狂熱的日本守軍展開血腥殘酷的激戰過程中,「印地」的艦炮對島上的堅固火力點進行了有效的壓制射擊。

在成功佔領吉爾伯特群島後,美軍立即開始奪取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戰鬥中「印地」依然作為第5艦隊的旗艦,它在塔拉瓦和艦隊匯合,在行動前一天的1944年1月31日,它作為巡洋艦分艦隊的主力對誇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群島實施了炮擊。炮擊一直持續到D日,「印地」摧毀了敵人兩個岸炮陣地,次日,「印地」又用艦炮消滅了一座碉堡及其它一些岸上設施,並且用延伸彈幕為前進部隊提供了有力的支援。2月4日,「印地」進入誇賈林環礁進行抵近射擊, 直到日軍抵抗徹底被清除。

1944年3、4月間,「印地」作為第5艦隊旗艦攻擊了西卡羅林群島(Western Carolines)。3月30-31日,航母艦載機對帛琉島(Palau Island)進行了空襲,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日軍艦船。空襲中美軍擊沉日軍驅逐艦5艘、運輸船17艘、油船5艘,擊傷其他艦船17艘。此外,美軍還轟炸了日軍機場,並在附近水域布設了水雷以防止敵艦進行機動。3月31日,美軍攻擊了雅浦島(Yap)和烏利西環礁(Ulithi),4月1日又攻擊了沃勒埃島(Woleai)。在這3天中,日機也對美軍艦隊發動進攻,但被艦炮成功驅逐,沒能對美艦造成傷害。戰鬥中「印地」擊落了它的第二架敵機——一架魚雷轟炸機。日軍總計損失了160架飛機,其中46架在地面上被擊毀。美軍的攻擊成功阻止了卡羅林群島的日軍干預美軍在紐幾內亞群島登陸的企圖。

6月,第5艦隊又緊張的投入了對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s)的攻擊行動。6月11日,美軍艦載機開始空襲塞班島(Saipan),隨後艦隊對島上目標進行炮擊。從6月13日起,「印地」在炮擊中發揮了主要作用。6月15日即D日,斯普魯恩斯上將接到報告,一支由戰艦、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龐大日本艦隊正向南推進準備解救馬里亞納的日本守軍。鑒於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在塞班的兩棲作戰行動,斯普魯恩斯無法把他的艦隊調到較遠的地方,於是,他派出一個快速航母編隊前去應付日軍艦隊,讓另一個航母編隊攻擊硫磺島(Iwo Jima)和父島(Chichi Jima)上的日軍機場——日軍可能會利用這些機場對美軍發動危險的進攻。

菲律賓·東京·硫磺島·沖繩島

6月19日,在菲律賓海戰鬥中,美軍特混艦隊和日軍遭遇,在美軍航母艦載機和護航艦隊艦炮的猛烈打擊下,那些企圖利用關島(Guam)和提尼安(Tinian)島上的機場補充燃料和彈藥攻擊美國近岸艦船的日本艦載機損失慘重。當日美軍擊落日機402架,自己僅損失17架。這一天的輝煌勝利在美國海軍歷史上被稱為「馬里亞納火雞狩獵(Marianas Turkey Shoot)」。隨著日本空中抵抗行動的基本瓦解,美國航母艦載機攻擊並擊沉了日本航母2艘、驅逐艦2艘、油船1艘,並且重創其他日艦。6月23日「印地」返回塞班島繼續對島上美軍提供火力支援,6天後該艦又轉到提尼安島打擊日軍岸防設施。與此同時,美軍奪取了關島(Guam),「印地」成為自戰爭初期該基地陷落後第一艘進入阿普拉港(Apra)的美軍戰艦。此後,「印地」又繼續在馬里亞納作戰數周,爾後轉往西卡羅林群島準備支援美軍計劃中的登陸行動。9月12日到29日,「印地」炮擊了帛琉群島的貝里流島(Peleliu),有力的支援了登陸行動。此後,該艦前往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的馬努斯,10天後回到梅爾島海軍船廠。

經過修理後,「印地」再上征程,於1945年2月14日加入了米切爾中將(Marc A. Mitscher)的快速航母編隊,兩天後編隊進行了繼杜立特之後對日本東京的首次空襲。美軍計劃在2月19日登陸硫磺島,「印地」隨同編隊對島上機場設施和防禦工事進行了火力準備。艦隊藉助惡劣天氣的掩護對日本守軍發動了突然襲擊,炮擊持續了整整兩天。2月16到17日,美國海軍損失了49架艦載機,但在地面上和空中總計擊毀了499架日機。除此以外,米切爾的艦隊還擊沉了1艘日軍航母、9艘岸防艦、2艘護航驅逐艦和1艘運輸船。美軍還摧毀了島上日軍的機庫、倉庫、營房、工廠以及其他工業設施。在整個行動中,「印地」擔負了重要的支援任務。

攻擊結束後,艦隊立即馳赴波寧斯支援美軍在硫磺島的登陸行動。「印地」在那裡一直呆到3月1日,此間它負責保護艦隊並用艦炮對灘頭目標進行轟擊。2月25日,米切爾艦隊開始空襲東京以及本州海岸以南的八丈島(Hachijo)時,「印地」返回了艦隊。儘管天氣極端惡劣,但美軍還是擊毀日機158架,擊沉5艘小型艦船,此外還摧毀了不少岸上工事以及一些貨運列車。



 塞班戰役遭日軍炮火轟擊的「印地」

美軍決心在靠近日本本土的地方建立前哨基地,琉球群島(Ryukyus)的沖繩島(Okinawa)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為了用最小的代價佔領該島,美軍決定對日本南部的機場進行襲擊,以便讓日軍無法對美軍進攻部隊實施有效的空中抵抗。1945年3月14日,「印地」隨同快速航母編隊離開烏利西環礁前往日本沿岸。18日,在距離九州(Kyushu)東南100英里處,航空母艦釋放艦載機對島上機場和本州南部的神戶(Kobe)以及吳港(Kure)內的日本艦隊進行空襲。3月21日,在確定了美國艦隊的位置後,日本出動48架飛機對美國艦隊發動攻擊,美軍起飛24架艦載機在60英裡外對敵機進行攔截,結果全部這些日機都在大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最後的歸宿。

3月24日,美軍開始進行沖繩登陸前的火力準備,連續7天「印地」向岸防工事不停的傾泄著8英吋炮彈。與此同時,負隅頑抗的日本飛機也多次對美艦進行攻擊,「印地」擊落了6架敵機還協同友艦擊落了另外兩架。3月31日上午,也就是登陸前一天,「印地」的對空警戒哨發現了一架單發日本戰鬥機正藉助太陽的輝光呼嘯著對艦橋進行俯衝攻擊。艦上的20毫米炮高炮立即開火,15秒後敵機進至軍艦上方,艦上火炮發射的曳光彈連續命中敵機,迫使其脫離航線,但飛行員還是在25英尺高度上投下了炸彈,隨後飛機撞上了主甲板左後部。飛機翻覆墜海,沒有給軍艦造成嚴重損傷,但是那枚炸彈卻穿透了甲板裝甲、乘員食堂、休息艙以及油艙,最後穿過艦底在水中爆炸。劇烈的爆炸在艦底撕開了兩個裂口,導致艙室進水,9名艦員陣亡。炸彈造成的進水導致「印地」尾部下沉並且產生左傾,但是它仍然頑強的堵住了進水,並且靠近一艘救援艦進行緊急維修。檢查發現,「印地」推進軸損壞、油櫃破裂、海水淡化設備被毀;儘管如此,這艘屢立戰功的巡洋艦還是依靠自己的動力橫渡太平洋返回了梅爾島海軍船廠。



秘密與悲劇



「印地」似乎註定要馬不停蹄。在接受了修理和改裝後,它接到一項絕密命令——運送原子彈裝配所需的零組件及核燃料高速前往提尼安島,正是這些重要的材料組裝成的原子彈後來在廣島(Hiroshima)和長崎(Nagasaki)植下了兩棵恐怖的蘑菇雲。由於任務緊急,「印地」於7月15日離開舊金山(San Francisco),19日抵達珍珠港,26日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抵達提尼安。這次航行「印地」創下了一項紀錄:從舊金山出發在10天內航行5000英里!

在將那批絕密貨物送到提尼安後,「印地」又前往關島,隨後啟程繼續前往雷伊泰灣(Leyte)準備向傑西·奧登多夫海軍中將(Jesse B. Oldendorf)報到,此後將在沖繩附近執行任務。7月28日,「印地」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趕奔雷伊泰灣。當時為中等海情,能見度良好,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以17節速度航行。7月30日上午,在距離軍艦不遠處,一艘日本潛艇悄悄伸出了潛望鏡,這正是日本伊-58號大型潛艇——形單影隻的「印地」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日軍的極好目標。00:15,日本艇長橋本森千宣(Mochitusra Hashimoto)一聲令下,伊-58射出兩枚魚雷,魚雷準確命中「印地」右舷,伴隨著兩聲巨響,「印地」上火光熊熊,劇烈的爆炸中金屬碎片四濺。12分鐘後,「印地」翻覆並沉沒,地點是在北緯12°02'、東經134°48'附近海域。

31日該艦沒有按時抵達雷伊泰灣,而美軍也沒有為此出具任何報告。「印地」被命中時,300名艦員當場陣亡,近900人落水,由於沒有被及時發現,這些可憐的倖存者不得不在接下來的近5天時間裡為了生存同狂風巨浪、缺水以及精神和肉體的極度疲勞進行鬥爭,更為悲慘的是,他們還遇到了嗜血成性的成群鯊魚!許多僥倖從沉船中倖存下來的水兵此刻卻成了鯊魚的食物,頓時海面上慘叫不絕,大片的海水被染成了血紅色……



直到8月2日上午10時,美軍VPB-152中隊的一架PV-2反潛轟炸機正在進行一次例行的反潛巡邏,藉著太陽在海水上的反光,飛行員查克·戈文(Chuck Gwinn)中尉時不時看到海面上有一條五光十色的東西,在注視了幾秒鐘後他發現那是一條長長的油帶,這一發現令他十分警覺,因為這通常表示附近很有可能有一艘準備上浮給蓄電池充電的日本潛艇!他立即降低高度,順著油帶追蹤而去,在向東飛行了約15英里後,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下方的海面上,到處是散落的軍艦殘片和那些幾近絕望的倖存者!

查克·戈文立刻把這一發現用無線電通知了帛琉島上的美軍基地,同時將機上的救生筏和部份補給投給水面的倖存者。三小時後,一架「卡塔琳娜」PBY水上飛機在阿德里亞·馬克斯(Adrian Marks)中尉的指揮下抵達出事海域,為倖存者投下救生筏和補給品。然後,這名勇敢的中尉違令冒險降落在海面上開始搭救倖存者。

一些倖存者爬上了救生筏,另一些人則被繫在機翼上,用這種方式,馬克斯和他的機組人員成功將56名倖存者帶到安全地區。他還向其他美國海軍艦隻通報了發現「印地」殘片的準確地點,三艘美軍驅逐艦和兩艘其他艦隻迅速趕來營救。此後美軍動用了所有空中和海面救援隊伍,在附近海域仔細搜尋生還者。到8月8日救援行動結束時,美軍已經晝夜不停地對半徑100英里內的海域進行了仔細搜索,但卻僅僅營救起全艦1199名官兵中的321名倖存者,其中4人在送往醫院不久後死亡。


非議、責難和苦衷

「印地」艦長查爾斯·麥克維(Charles B. McVay)也在獲救人員之列,但是他的苦難遠未結束。1944年11月,查爾斯·麥克維接任「印地」艦長,這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麥克維是1920屆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生,1942年6月18日昇任艦長。1945年7月,麥克維接到命令要他在4天內完成出海準備。他被告知艦上將要裝載兩艦絕密貨物。較大的一件將被裝在後甲板上,要求晝夜看守;較小的一件將由兩名陸軍軍官看守,就存放在他們的艙室內。麥克維接到的命令是用最快的速度將這兩個箱子運到提尼安。每個人都在猜測箱子裡究竟裝著什麼,但是沒有人能夠知道——因為原子彈項目在戰爭中一直處於絕密狀態。抵達提尼安後,這兩個箱子被運到島上的秘密地點。而「印地」則在補充了彈藥和燃料後啟程趕奔雷伊泰灣。

麥克維曾得到消息說200英里距離內有三艘日軍潛艇,他要求提供護航但是卻被告知沒有護航艦隻。而且由於「印地」執行的是一次絕密任務,它的名字根本就不在到達以及離港艦隻的名單內!由於有日軍潛艇活動,麥克維奉命採取Z字形航線,但過了一段時間,麥克維認為「印地」已經擺脫了日軍潛艇的威脅,遂下令取消Z字形航線。正是這一決定使得他日後倍受指責,也無疑是他作出的最為錯誤的決定。違背如此重要的命令是萬萬不應該的,特別是這種決定令「印地」及其艦員全都陷入了極端危險的境地。7月30日午夜過後不久,「印地」就被伊-58發射的魚雷命中並很快沉沒。

事後,查爾斯·麥克維被指控應對軍艦沉沒負責,因為他沒有指揮軍艦採用Z字形航線。另一個公眾關心的問題是,麥克維究竟是在何時下達的棄艦命令——如果他下達了的話,這一命令下達的及時與否直接關係到艦員們生還的可能性。

戰爭結束了,「印地」沉沒的消息充盈著媒體,必須有人為此負責,麥克維似乎是最恰當的人選。美國海軍看到公眾不會放棄對這次事件的追查,因此宣佈麥克維將接受軍事法庭的審查——他成了二戰中因戰艦沉沒而接受軍事法庭審訊的唯一一位艦長。這一決定立刻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海軍方面相信麥克維負有責任,因此宣佈要將擊沉「印地」、此時已是戰俘的日本潛艇艇長帶到華盛頓作證。這又是史無前例的決定!1945年12月10日,日本伊-58潛艇艇長橋本森千宣抵達華盛頓,這種傳喚作為戰俘的敵方軍官作證的作法在國會和國內媒體上激起了強烈的反對情緒。


1945年12月審判開始,麥克維面臨兩項指控:沒有遵守命令採用Z字形航線而導致軍艦處於危險之中;沒能及時下達棄艦命令。日本艇長橋本提供的證詞說,自己發射魚雷時,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當時沒有採用Z字形航線。有許多問題橋本並未澄清,如他到底是發射了兩條還是三條魚雷。他的話究竟是真是假,是否能夠採信?除了普通魚雷,伊-58還攜帶有6枚「回天」人操自殺魚雷,因此還有人懷疑伊-58究竟發射的是何種魚雷。在美國停留了一段時間後,橋本回到了日本,他一直活到2000年10月25日。在他去世前,他致信給參議院約翰·沃納(John Warner),告訴後者麥克維受到了不公平的指控,他認為麥克維並沒有做錯任何事。他說自己甚至不理解為什麼麥克維要上軍事法庭。但是今天我們已經無法懂得人們是如何對待他的觀點的。

庭審結束後,法庭認為對麥克維「忽視命令置海軍艦艇於危險之中」的指控成立。鑒於「印地」被擊中後艦上通訊癱瘓,因此法庭認為麥克維「未能及時下達棄艦命令」的指控不成立。至今他是否下達了棄艦令,下給了誰仍然不得而知。聽證會上,麥克維承認自己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負有完全責任。輿論認為麥克維作為一名艦長,由於失職導致大量艦員喪生,應該受到軍事法庭的制裁;而且在許多人眼中,作為一名艦長在戰艦沉沒、數百名艦員溺水身亡、許多人成為鯊魚的獵物、有些人連基本的救生器材都沒有的情況下自己卻能夠順利生還本身就是罪過。

悲劇的餘音

麥克維的父親是一戰時的美國海軍上將,他本人則是第二代海軍學院畢業生,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責任。他說:「我負責指揮全艦,我要對它的命運負責。」在聆訊中他說:「我知道自己無法推卸自己的指揮責任。」最終陪審團給了麥克維較輕的處罰:他沒有像許多人預想的那樣被降職,只是推遲了晉陞。經過仔細權衡,所有那些沒有及時匯報「印地」未能按時抵達雷伊泰灣的人員全都被免於起訴。雖然麥克維受到的處分並不算重,然而這一事件卻給他的海軍生涯幪上了污點,鑒於巨大的外部壓力,他被迫於1949年6月以海軍少將軍銜退役。他不停的收到死難水兵的親屬的那些充滿怨恨言語的信件,外界對他的指責讓他無法自拔。在他的妻子因肺癌去世後,他更是孑然一身,精神萎靡。1968年11月6日,麥克維選擇了特殊的方式來結束這些痛苦——他換上了筆挺的海軍制服,走到他位於康乃狄克的寓所前門廊,把一支手槍的槍管放入口裡扣下了扳機!

一切似乎都結束了。當這則消息出現在報紙頭條上時,社會上再度掀起軒然大波,有人認為麥克維難辭其咎,他所受的審判是公正的,另一些人則認為他完全沒有過錯。

事實上「印地」事件的餘波並未平息。多年以來,麥克維的兒子、當年的船員以及其他麥克維的支持者一直在謀求為他恢復名譽。76歲的倖存者吉爾斯·麥考伊(Giles McCoy)說,早在1960年「印地」倖存者的第一次聚會上,他就對麥克維表露過爭取撤銷對其指控的想法,但是麥克維告訴他不要這麼做。四年後,麥克維同意了這種想法,但他懷疑海軍不會批准。這些支持者們提供的某些文件顯示作為艦長的麥克維有權不採取Z字形航線。另外一些證據表明,海軍方面早就知道:「印地」航行的海域上有一艘日本潛艇,但是他們並未將這一消息及時通報麥克維。而且,有些材料表明,就在軍艦傾覆前,無線電操作員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是不知究竟為什麼,這則信號不是沒有收到就是沒有引起注意。有些倖存者後來宣稱「印地」已經發出了信號但是海軍的官僚們卻漠然置之。

1995年8月2日,「印地」的悲劇結束50週年之際,美國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郊外運河沿岸舉行隆重活動紀念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當時尚在人世的127名「印地」倖存者中,有107人出席了這次活動。但此時他們的艦長仍然未能獲得昭雪。

遲來的昭雪

1997年,麥克維的名譽問題有了轉機,其起因是源自一名佛羅里達州的7年級學生——亨特·斯科特(Hunter Scott)。這個年輕人在觀看電影「大白鯊」時偶然聽到電影主人公提到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艦員的悲慘經歷,於是他決心利用學校佈置的社會調研的機會尋訪「印地」悲劇的真相,此後他開始頻繁的接觸當年「印地」的倖存者。調查中,許多更有力的證據被陸續發現:「印地」沒有按時抵達萊特港,海軍高層並沒有注意到,也沒有採取救援措施;「印地」沒有反潛偵察設備,無力偵察潛艇,正是基於這一原因麥克維曾提出要驅逐艦護航,但他的這一正當要求被拒絕;美艦「安德希爾」號4天前在「印地」的航行線路上被擊沉,但海軍並沒有把這一情況通知麥克維。事發當時晚上,雲層很厚,因此麥克維在上床休息前下令停止蛇形前進。但在午夜時分天氣突然轉好,伊-58正是在這個時候發現了「印地」,並發射了魚雷。

此外,「印地」沉沒後,美國曾成功截獲了伊-58發出的擊沉美艦的電文,但這封電文被高層忽視,海軍沒有因此展開救援。雖然「印地」究竟是否發出了求救信號至今尚無定論,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它確實發出了遇險信號,但根本沒有得到重視。

亨特的調查活動後來在電視上進行了播放,他的調查讓公眾對「印地」的悲劇有了新的認識。1998年,國會議員朱利亞·卡爾森(茱莉亞 Carson)提交了一份要求為麥克維昭雪的議案,但遭到海軍的反對,他們宣稱麥克維受到的審訊是「公正」的,這項議案最終沒有獲得通過。直到2000年,國會終於批准了為麥克維昭雪的議案,這項議案經柯林頓總統簽署後即時生效。2001年7月,海軍次長戈登·英格蘭已經發佈命令,將一份免除麥克維責任的文件添加到其檔案中。許多「印地」上的倖存者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選擇。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這艘第5艦隊的旗艦,就這樣從珍珠港開始經歷了數次重大戰役,總計獲得過10枚戰星勳章,直到戰爭的最後歲月;但卻就在戰爭結束前兩週以一場悲劇結束了自己的光輝軍旅生涯。

為什麼「印地」失蹤而美軍卻毫無覺察?是什麼鬼使神差的讓美軍允許「印地」單艦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通過敵方海域?而更讓人驚奇的是,這活下來的317人究竟是靠著怎樣一種力量度過了那段最為恐怖的時光?這一切也許永遠都不能得到澄清。「印地」的悲劇也許真的並非任何人的責任,因為,這就是真實的戰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