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6,552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宅雪人

2016-11-04 06:13:24

拯救大兵瑞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開篇講述諾曼第登陸,細節很棒,登陸前的個人習慣,與後面一直呼應的細節,手抖的米勒上尉,吻十字架,信奉上帝的神射手。細節還有跳進海里也有的子彈,結束時血流成河,伴隨著被炸死的魚。一開始就給人戰爭殘酷,犧牲無數炮灰的感受。no war.鏡頭最後留給士兵背後衣服上的名字。
然後是打字機室,給KIA的家人發信,感受到美利堅對人權的一點點關懷。引出了電影的題目,為了安慰在二戰中已失三子的母親,參謀長下令拯救已空降戰場的四弟詹姆斯瑞恩。
這個任務被下放給頗有軍事才能的米勒,帶著他的在諾曼第登陸中已顯現出能力的團隊,深入戰場。翻譯是個新兵蛋子,沒持槍殺過人。一開始顧慮重重,想和團隊打好關係,學不會罵人的話,典型新兵形象。
不得不說電影人物塑造的很成功,艾柏姆對俘虜有憐憫,組織團隊輕浮的對待代表死去的空降隊員的牌子。後來在激烈的戰爭中表現的和常人一樣的害怕,身負給戰友送子彈的使命,掙紮著克服恐懼邁上樓梯拯救隊友。後來躲在敵人旁邊,在目睹了某頭頭射擊了米勒後,在援軍來臨之際,猛的站起來扛起槍,勒令德軍俘虜放下武器,完成首殺。看到了自己有時候怯懦,不敢突破自己的影子。年輕人,經歷歷練,總有成長。
可以理解那些士兵爆粗口,動粗的舉動了。在無比靠近死亡之後,是會造成腎上腺素容易激增的吧。
帥帥的那隻中途想要退出,我也有疑問,讓八個人冒生命危險,去救一個人,真的有意義嗎,值得嗎?可是它就是那樣發生了。沒有什麼大無畏,捨己救人的感人精神,有的只是活生生的人也有的猶豫,抱怨,懷疑,恐懼,難過,自責,甚至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也是世俗的念想。接地氣,有細節的故事,反而比空洞的口號更能感召人,或者說洗腦。
戰友的情誼,是彼此共同受過苦痛,陪伴過,是會答應他臨死前任何的請求,陪著他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給他蓋上衣服,把他埋入墳墓安息。「此後他生前的恩怨成為我的恩怨」
有烏龍的瑞恩,欣喜而迫切的想離開戰場回到家的對比,真正要找的瑞恩,不願離開戰場,似乎成了意料之中的情節。被幾個人拯救回來的生命,不敢不努力好好活出意義,活得豐盛,做一個好人。拯救大兵的命令改變了瑞恩的一生,一輩子不敢忘懷的謹告「earn it」
休息的時候,幾人夜談。在離死亡無比接近的時候,會後悔自己想做卻沒做的事情。所以說的雞湯一點,就是要把每晚當成最後一晚,不留遺憾。
高潮前的大家共同為了守橋而設計,安排,準備。最喜歡人們為了同一件事而努力的熱忱與團結。莫名的熱血。
音樂永遠是無國界的,撫慰人心的利器。憂傷的時候聽憂傷的歌,把情感寄託宣洩在裡面,之後就會好受許多,彷彿音符和旋律帶走了許多憂傷。
高潮的一戰打得真是激動人心,讓人緊張注目。
電影也給軍事渣惡補了軍事知識,口香糖粘反光鏡,fire in the hole熟悉的cs機械人聲,第一次明白它的真正含義(捂臉)
很佩服米勒的領導力,演講才能總能使一些巧力扭轉輿論局面,說服人心,和軍事才能,被好幾個除了下屬以外的人肯定,了解冷門的知識,最後淡定的用手槍把坦克打爆了,帥呆了。
好電影講好故事,內含足夠豐富。總之,一刷很爽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