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面攻佔2:倫敦救援 London Has Fallen

伦敦陷落/白宫沦陷2:伦敦沦陷(港)/全面攻占2:伦敦救援(台)

5.9 / 170,267人    99分鐘

導演: 巴巴克納加菲
編劇: 克瑞頓羅森柏格 卡特琳班尼狄克特
演員: 傑瑞德巴特勒 摩根佛里曼 安琪拉貝瑟 蕾達哈米栔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綠綠葵

2016-11-04 21:38:49

《倫敦陷落》:火力全開的限時營救計劃


cctv6《電影全解碼》2016年第27期稿件 撰稿:耿颺 修訂:葵姐(也就是我。。。)
轉在這裡推廣一下我們的節目,還有就是展現下我的勞動成果,畢竟修改一個能在電視上播的影評稿還是很費勁的。。。
——————————樸素分割線——————————

談到《倫敦陷落》這個片名,喜歡看動作題材電影的觀眾朋友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在2013年,就有一部名為《奧林匹斯的陷落》的動作大片在國內上映,《倫敦陷落》正是沿用原班人馬打造的續集影片。
在《奧林匹斯的陷落》中,由艾倫•艾克哈特飾演的美國總統班傑明•艾舍在白宮遭遇襲擊,拯救總統和國家的重任都落在了英國型男傑拉德•巴特勒飾演的特工班寧身上。作為一部主要在封閉場景中完成的動作電影,《奧林匹斯的陷落》相比同類作品其實並沒有什麼新鮮之處。真正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電影用更加直白的鏡頭來渲染恐怖襲擊的慘無人道,這給影片打上了區別於同類作品的現實元素標籤。正是因為其鮮明的現實主義特點,影片在當時以7000萬美元的投資換回突破1.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續集也應運而生。
這一次,《倫敦陷落》把戰場從美國首都華盛頓搬到了英國首都倫敦,傑拉德•巴特勒依然擔當超級特工麥克•班寧,為了保護總統而一路衝鋒陷陣,老戲骨摩根•弗里曼則作為副總統坐鎮後方。在反派角色的設計上,上一集中意在顛覆政權的襲擊組織換成了恐怖勢力更為強大的軍火商頭目。
電影的開場展現了美國軍方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行動,這正是時下反恐戰爭中的常用戰術手段。可以說,《倫敦陷落》從一開始就奠定了現實主義的基調。儘管影片的故事延續了「美國總統身處絕境」和「最後一秒營救」的套路,但是比起前作中單一的戰鬥場景,《倫敦陷落》的格局有了大幅度的升級:恐怖份子襲擊的範圍,破壞的嚴重程度,以及災難所帶來的危機感,都是近年來商業片中少有的。電影從英國首相的去世開始進入正題,雖然事發蹊蹺,但是各大國首腦還是要前往倫敦參加弔唁,特工班寧擔負起保護美國總統的重任。在多國首腦紛紛到達葬禮現場時,恐怖襲擊突然而至,一時間,參加葬禮的政要幾乎都被殺害,只有美國總統在班寧的保護下暫時逃過一劫。而操控這次恐怖行動的幕後指使者,也正是開場美國軍方轟炸的軍火商頭目,他的意圖是活捉總統,並在全世界的目光下對總統進行處決。因此,特工班寧只能分秒必爭,盡全力護送總統回國。
受限於製作成本的因素,《倫敦陷落》中的特效場面在觀感上顯得有些粗劣。不過,一次性摧毀倫敦幾大地標建築的情節設計,還是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理上的雙重震撼。而作為一部動作電影,《倫敦陷落》的制勝法寶自然還是緊張刺激的動作戲。雖然20多分鐘的開場鋪墊顯得緩慢而冗長,但當襲擊真正開始時,剪輯節奏和敘事進度一下子加快,影片也真正進入了狀態。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段落,就是僚機為保護總統座機而自願犧牲的橋段,它既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又能加深危機程度,以推進故事的發展。這種手法在《不可能的任務》和《007》等特工主題的電影中十分常見。《倫敦陷落》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沒有對兩架僚機接連當「人肉盾牌」的過程進行過多的渲染,原本悲壯的場面被冷靜而理性的呈現出來,卻更加增強了事件的真實感和殘酷感。
只不過,在深沉了一段之後,影片又回到了「孤膽特工拯救總統」的俗套劇情之中。作為一部商業類型片,這無可指摘,而且影片也努力把俗套的東西拍出新意。影片中班寧潛入敵人巢穴的一段長鏡頭的設計,讓營救行動像極了真人版的《反恐菁英》,臨場感和節奏感大增。在場面調度上,這段長鏡頭資訊量豐富,特工班寧在建築物間利用掩體逐步推進,鏡頭以第二人稱視角跟隨拍攝,用較為狹窄的空間鏡頭,增強了觀眾的緊張感。隨著雙方對抗的白熱化,導演用一次爆炸完成了節奏上的轉變,班寧終於在最後關頭衝進關押總統的密室,成功救回總統。
在呈現緊張激烈的動作戲之餘,影片也不忘宣揚「維護世界正義與和平」這一思想觀念。它不僅表現在美國總統在被關押時所說的那段慷慨激昂的誓詞,更通過特工班寧這條故事線展現的更加完整。在影片一開始,班寧因為妻子臨產而打算辭職,但因為總統要冒險前往倫敦,班寧義不容辭的接下保護總統的任務。而在英國經歷了九死一生之後,班寧最終還是刪除了辭職信,選擇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事業。
儘管《倫敦陷落》在整體上較前作有很大的提升,但依舊薄弱的劇情也令不少影迷感到失望。影片絲毫沒有交代反派如何策劃了這次大規模的襲擊,「內鬼」這一支線劇情的設計也是虎頭蛇尾。如果再拍續集,一味的狂轟濫炸恐怕不會讓觀眾們買帳。事實上,《奧林匹斯的陷落》和《倫敦陷落》之所以能夠吸引觀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影片對於現實世界中恐怖活動的影射。正因如此,《倫敦陷落》這類現實主義色彩鮮明的動作電影,才得以尋找到自己的市場空間。但如何把握這項優勢,在故事和立意上突破和創新,則是電影主創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