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晉唐

2016-11-05 04:50:37

強行道德製高點比強行雞湯還要噁心


三星。
一部技術上的好電影,無論是台詞還是表情,畫面還是佈景,都算得上經典,但是不妨礙我觀影時的極度不爽。
強行道德製高點比強行雞湯還要噁心。
作為一個長期接觸刑法的人,或許我的底線低於常人,又或許我天生就是個冷漠的人,實在無法忍受那個探長無端的逼問和指責。
講真,除了那個憤青小兒子,這家人誰有錯?
大家都是成年人,理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
這是我唯一想對那些因為對女主的同情轉而指責別人的朋友們說的。
我們之所以覺得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反抗強權的人值得欽佩,是因為他們的勇氣。明知會遭到打擊報復,明知會付出慘痛代價,但是都不能動搖我反抗的決心,這是真英雄。但憑什麼因為這些代價就去指責讓你付出代價的人,畢竟,天底下我媽就一個,不能逮著人就是媽。所以老闆開除帶頭罷工的工人有什麼錯?難道還要捧著她呵護她等待她有一天篡權嗎?
再說波林夫人,作為一個慈善機構的負責人,仔細申請人資訊,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撥款有錯嗎?畢竟是女主一開始自稱波林夫人,又全程含含糊糊不說清楚情況,拜託銀行發放貸款都要求寫清楚身份資訊家庭背景申請原因,憑什麼慈善機構就要免費資助一個語焉不詳的人了?誠然她的初心是為了保護憤青的名譽,但是英雄之所以是英雄,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做英雄做聖人要承擔重於常人的責任。
雖然這兩個角色最令人討厭,但講真其實是最無辜的兩個人。
再說那個女兒,擱現在就是《818那個自己長得醜還怪我笑場的作女》的女主角,說白了就是有錢人心情不好作唄,但什麼時候作都成罪了?明天警察叔叔就不用學刑法,刷刷北美吐槽君天涯八卦就可以抓罪犯了呢好簡單哦。講點道理好伐。頂天了只能說女主倒霉,但是如果女兒要被指責的話,那我也忍不住說女主你在顧客穿不合適的衣服的時候莫名其妙地笑場(雖然看錶情嘴角向下有明顯的歧視意味但就算笑場吧畢竟個人習慣不同),請問你的職業素養在哪裡?
未婚夫。哇,未婚夫是最可憐也是最可惡的。但對於女主而言,他真的很可憐好伐,談感情嘛,大家都是你情我願哪裡來的對錯,更何況他一開始就是出於善意幫助女主擺脫困境,又給麵包又給愛情的,文藝點說,是她深淵裡的爬梯黑暗中的明燈,冬天裡的棉襖夏天裡的雪糕,還不夠嗎,唯一的錯也是他對不起自己的女友好伐啦,就是個渣男,但是對於女主的死亡而言,哪裡來的罪啊,給了那麼多生活費都夠女主去海邊散心了,他還要怎麼做?女主後面也說了她覺得兩個不同階層的人是不可能結婚的,說明一開始雙方都心知肚明不會長久,就是談個戀愛好聚好散唄,還能咋滴。
終於說到小憤青了,先允許我翻三百個白眼。這就是個有中二病的少年,他爹說的沒錯,寵壞了。從頭到尾都是世界欠我五個億的表情,喝醉了只會強姦姑娘,出了事不敢正面解決,就他媽是個懦夫,偷錢還有理了手動翻白眼。每一個貪污受賄挪用資金的人都有理由,那又怎樣,偷就是偷,女主為了維護憤青拒絕他的錢,也拒絕他的求婚,嚯馬上就放棄了,忍不住再翻個白眼,擱現在就是個啃老族,婚前啃父母,婚後啃老婆。一說他就對對對我錯了是是是我不對,轉個身該怎樣還怎樣。
再說女主,女主其實沒什麼錯,但是因為評論一堆道德帝鍵盤俠,把她推到了一個好心還得被指責的地步,和黑粉沒什麼差別。誰讓你帶頭罷工呢?誰讓你沒職業素養呢?誰讓你想申請資助還不願意說清楚事情呢?很贊同一個評論,女主和那個未婚夫在一起的時候,從夏天到秋天,她吃得好住得好,為什麼不去找工作,未婚夫留了一大筆錢,為什麼不趁機離開這裡去別的地方找工作,居然還能瀟灑地去海邊散心,我天如果失戀是放鬆理由的話大家都不要工作了好嗎,講真我乾死幹活通宵加班一個月,都捨不得請假去海邊散心,可能就是因為沒有女主光環吧望天。還有和兩個男人的感情糾葛不都發生在宮廷酒吧,從人物對話中很明顯能夠看出那不是什麼正經的地方,不能因此指責她活該,但是總要承擔個次要責任吧。
題目為罪惡之家,我覺得很搞笑,真正罪惡的人是那個探長吧。除了憤青之外,其他人哪裡來的罪?畢竟不是誰都是聖人,渣也好作也好,哪能隨隨便便就被拽入罪人的範疇。倒是那個假探長,我不是很確定故事的時間線,只能確定【假探長窺視女主—女主離開—探長翻看日記—探長去波林家中】,不能確定【女主自殺—探長見證其死亡】發生在哪個時候,如果是【假探長窺視女主—女主離開—探長翻看日記—探長去波林家中—女主同時自殺或者之後自殺—探長見證其死亡】,那麼只能說這個人翻過女主的日記,知道她的打算,緊接著做的事情居然不是阻止她自殺或者報警,而是去波林家裡指責別人享受道德優越感,然後又返回去「見證」女主的死亡,實在是太變態太可怕了,如果見證死亡是在取證之前,那顯然他也沒有做什麼阻止死亡、報警之類的事情,也算不上什麼好人,莫名其妙跑到別人家裡一通指責讓人覺得更不爽。有朋友分析他隱喻見證一切的上帝,我卻理解他代表了真相,唯有真相可以拷問人的內心,但是,哪個【真相】會沒事主動跑出來質問啊,這樣主觀又帶著優越感的【真相】真是日狗了。
(剛剛跑去看了一圈評論又回來,對探長身份提問下面的那個回答,對GOOLE和GOOLD的解說好贊!所以真的是上帝耶,真的可以有優越感!是我看得不夠深入,向上帝道歉。)
我非常贊同有個影評下面的回覆,大意是【譴責的不是這家人所做的事,而且在發現無人死亡後不知悔改彈冠相慶的醜惡嘴臉】,沒錯,這劇里就沒什麼好人,正是那些冷漠、嫉妒、自私、軟弱逼死了一個善良的姑娘,看起來順理成章,該譴責譴責,該同情同情。
但我就是較真,我就是拒絕強行說教。
這世上有大把大把的正能量,但也有大把大把的冷漠、嫉妒、自私、軟弱,難道就因為如此,善良的人就要選擇自戕,不善良的人就要選擇傷害他人嗎?
不是的。
人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那些大善大聖,而是因為冷漠、嫉妒、自私、軟弱里漏出的一點不計回報的溫情,因為面對絕望、困苦、無助時挺起的脊樑。
而這部電影傳達了什麼?
【都他媽是社會的錯】
【壞人彈冠相慶,好人長眠孤寂】
這種說教,我拒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