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盛先生的花兒--The Song Of Cotton

盛先生的花儿/养老计划/TheSongofCotton

5.9 / 29人    98分鐘

導演: 朱員成
編劇: 朱員成 吳波
演員: 顏丙燕 王德順 艾麗婭 李乃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njolras

2016-11-05 07:09:25

《盛先生的花兒》: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一位老人,幾十年前曾是下鄉的知青,在甘肅的山村里遇到了喜歡的姑娘——苗華。兩情相悅,誕下女兒盛琴。可盛先生還沒來得及兌現迎娶苗華的諾言,就匆匆回到北京,從此滄海桑田,曾經的承諾終化作一紙空談和一份遺憾。

一個女人,因不能生育被丈夫趕出家門,獨自飄零度日,還陷入了一段婚外情中不能自拔。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份照顧老人的保姆工作。這個叫棉花的女人,與老人從誤會到爭吵,從相斥到相容,生活終于歸於平靜,卻又意外地得知自己高齡懷孕的消息。

一個女兒,母親都沒有和父親明媒正娶,含恨而終。她獨立強勢、精明能幹,卻依然逃不過血緣至親的束縛,仍逃不開被愛所傷。盛琴雖然一直不被父親關愛和呵護,卻依然一直義無反顧地為他付出,因為父親是她那個輕率叛逆的兒子之外,唯一的親人了。

影片《盛先生的花兒》,曾經有一款「安全感」的宣傳海報。一個是追念亡妻、老年痴呆的老人,一個是被丈夫拋棄、做了情人的婦女,一個是被兒子反感、被父親遺忘的女兒,三人都缺失了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而這些缺失也都指向了一個方向——安全感。

事實上導演朱員成也曾經在關於這部電影的採訪中談到,片中展現出的若有若無的「老年人性意識的覺醒」,其實本質上是對安全感的追求,而在題材創作的角度上來看,《盛先生的花兒》這部電影所表達的,又遠遠不止這些。

影片涉及的現實主義的內容太多了,以致於劇本的容量完全不像是一位新人導演的段位。關於留守空房老人的生活現狀、文革知青的歷史傷痕、兒女贍養老人的責任、新一代孩子教育的缺失、傳統家庭對女性的壓迫、離異夫妻的交流困境、 「小三」去標籤化的人性探討、社會雇用保姆的種種問題。這些內容和元素的展現,使得觀眾驚訝於導演在一部小成本、小篇幅的電影中想要表達的慾望和野心。

當然,更加讓人驚嘆的,是主演們精彩的表演。

王德順老爺子在今年上映的電影《冬》中大放異彩,堪稱一個人就演繹了一首壯美的大自然史詩。在這部《盛先生的花兒》中,王老爺子的表演依然跟他80歲的強壯身體一樣穩健!片中的盛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身上有一種表達欲強烈的恍惚。誠然,王老爺子在演繹老年痴呆症的時候,每一個模糊糊塗的眼神,每一句吞吐不清的台詞,每一個細節都有著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但更加難得的是,王老爺子在演繹老人病症表現的層面之下,還更多地鑲嵌進了意識層面需要表達的東西。那是對亡妻的懷念,對遺憾的悔恨,和對幸福的渴求,那是看著保姆棉花的溫柔有愛的眼神,還會伴隨著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究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顏丙燕的表演同樣讓人驚嘆。對於這個演員,我只接觸過《萬箭穿心》這一部作品,但這一部足矣,正好也代表了她的最高水準,她在片中富有爆發力的表演,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讓人印象深刻,再就是小時候看的電視劇《紅十字方隊》了。在《盛先生的花兒》這部作品中,顏丙燕演繹的小保姆棉花,則是更多地展現了「柔」的一面,而且「柔中帶剛」。棉花在和情人纏綿的時候,柔情似水,在照顧盛先生的時候,也是輕柔細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女性溫柔美好的一面。同時,在情人要求她墮胎的時候,她即使恐懼到落淚也堅持要守護自己做一個母親的權力,而在一開始盛先生錯把棉花當「苗華」而對棉花「毛手毛腳」的時候,她也會偶然爆出幾句甘肅方言,臭罵老爺子一頓,令人莞爾。顏丙燕對棉花的詮釋絕對是多層次的,在一個畫面中就可見一斑:當棉花得知自己懷孕的時候,一路小跑衝出醫院,抬頭迎著陽光的那個特寫鏡頭,是全片最讓人動容的一個表情——一開始棉花想笑,是因為自己終於有了當一個母親的機會,也證明了自己以前不能生育不是自己的問題,但卻笑不出來,因為今天的結果,如何也不能再改變自己被丈夫趕出家門、獨自一人無依無靠的事實,況且這孩子還是個私生子,難以得到一般孩子應有的祝福,也必將在成長中經歷更多的坎坷——這裡,我們看到顏丙燕臉上的表情非常細膩,從一開始的想笑笑不出,到不禁流下眼淚,最後是邊哭邊笑,悲喜交加,面部的每一絲肌肉都是戲!

當然,影片也有明顯不足的地方。就像我開玩笑的說的——「老先生死得快,棉花生得更快」,影片的結尾轉折太過突兀,也過於倉促,事實上整部作品提出了很多問題,但導演明顯已經沒有精力一一回答了。影片的整體敘事,都相當平鋪直敘,工整則已,卻稍欠波瀾。在用光和鏡頭語言方面,影片也選擇了最簡單直接的表達方式,沒有配合影片的核心進行適當地深化。

不過,作為一位青年導演的處女座,《盛先生的花兒》已經是毋庸置疑地值得稱讚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導演朱員成是中國著名電影人謝飛導演的學生,而謝飛導演也擔任了這部電影的監製。我們都知道,謝飛導演當年的那部《我們的田野》,就是一部描寫下鄉知青、反思那段歷史的佳作,而這次新人導演朱員成選擇在這樣一部溫情作品中依然觸摸文革這個話題,不得不說還是有一定傳承的成份的。

影片的最後,我們也看到棉花背著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滿地的棉花都開了,棉花的笑容也對著陽光綻放開來。從前的晦暗和斑斕終於走遠,但未來的坎坷和泥濘也許在等著她,不過我們看到棉花的臉上,不再有猶豫和窘迫,也不再有痛苦和悲傷,而是眼中充滿了嚮往,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對這一段回憶的微笑——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影武者聯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