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惨案/爱在波兰战火时(台)/卡廷森林大屠杀

7 / 17,529人    122分鐘 | Germany:118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Argentina:118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

導演: 安德烈華依達
編劇: Andrzej Mularczyk Przemyslaw Nowakowski
演員: Artur Zmijewski 瑪雅奧斯塔夏絲嘉 安德烈切拉 妲努塔史丹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eiheit

2016-11-05 20:26:10

《卡廷》觀後感和我所知道的和波蘭 (寫於一個波蘭裔加拿大教授手下的中國千年博士僧)


《卡廷》是我和哥們一起看的。我在加拿大的碩士博士導師是波蘭人,也有過很多波蘭好友,本以為自己對事情比較了解,但是看了電影后還是感覺很震撼。

略微查了下其他豆瓣的評論。覺得中國人很少有理解波蘭和卡廷的,甚至多數都站在蘇俄的立場上,連真相都不肯接受。或者覺得很沉悶。

我所做的研究是所謂的「大數據」,運用的數學方法的基礎則是「非參估計」。提到這個領域,最初簡直就是波蘭人的天下。一戰之後二戰之間的波蘭的利沃夫是當時世界數學的中心!我不是數學出身,所以只知道一點點。巴拿赫(Banach)的正交空間為函數論(Function theory)打下基礎,比如Ulam則是後來跑到美國,在曼哈頓原子彈計劃裡面負責總的理論的工作,希特勒的團隊就是理論算不出來所以沒研究出原子彈的。Ulam的方法是蒙特卡羅)又比如 中國人熟悉的華人天才數學家陶哲軒,24歲在UCLA拿到數學系終身教授職位,31歲獲得菲爾茲獎(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他的教授是Stein,而Stein的教授則是波蘭利沃夫學派的Zygmund,此人好幾個學生都是數學界天才,獲得菲爾茲獎。Zygmund本人寫的實分析教材,更是最經典最常見的一本。

話說Zygmund最天才的學生其實不是陶哲軒的老師Stein,公認全波蘭數學界最聰明的Zygmund的另一位學生,叫Józef Marcinkiewicz,此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很多成就,不過他30歲就死了,就是死在卡廷。(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C3%B3zef_Marcinkiewicz)

《卡廷》這個電影是很難讓波蘭以外的人完全明白這個詞的份量和含義的。也正是Marcinkiewicz的故事讓我感到震撼。卡廷毀滅的不是幾千波蘭軍官,而是整個波蘭的社會菁英。有人也許疑惑科學家去打仗幹嘛呢?這是並不了解那時的波蘭軍官幾乎很少是職業軍人,多半都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後志願入伍的各界菁英,比如科學家,律師,醫生,等等。至於他們為何這麼愛國這個問題,想像波蘭曾經在地圖上消失過200多年,被俄國,德國,奧地利三國瓜分統治,卻有一批愛國者孜孜不倦地支持國家,比如為了讓波蘭不被世界遺忘,貴族商人們支持數學研究(他們的想法是數學是最便宜省錢的科學),這樣才讓利沃夫在1戰之後波蘭剛獨立就能成為世界的數學中心。一戰後德國,奧地利和東歐陷入內亂,列寧的蘇俄想要一舉踏平歐洲,傳播革命的時候,那時英國陷入工人運動,無暇東顧,也正是波蘭在華沙城下戰勝了蘇俄,扭轉了整個包括德國在內的東歐中歐南歐變成今日北韓的局面。生活在這種國家裡,也能理解為何那時各界人士都紛紛愛國去入伍了。

那時波蘭人在和納粹打仗,蘇聯從背後捅一刀,打著「幫助波蘭人抵禦納粹」的旗號,所以波蘭東部的軍隊這樣沒有和蘇聯抵抗就投降了。所以有了電影《卡廷》最初的那些軍官們被俘不久都認為會很快被釋放,甚至被運往蘇聯也認為不久後被釋放的這個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波蘭軍隊抵抗納粹德國被俘的那部份人在39-40年很快被釋放回家了。畢竟文明社會有《日內瓦公約》保證戰爭結束後戰俘要被釋放。可是,相比之下,蘇聯手中的波蘭戰俘沒有抵抗他們,卻最後無情被屠殺於卡廷,更可見蘇聯的殘忍和背信棄義。

原來以為電影只是敘述卡廷屠殺這件事,不過看了之後發現,它震撼的地方還在於反映了對波蘭社會的撕裂。 戰後鏡頭裡,人們甚至不能提起自己的親人是死在卡廷。 那個申請大學的小伙子,本來有著美好的明天也有著即將到來的愛情,卻因為撕碎蘇聯傳單而被追殺喪命街頭,他們是波蘭的未來和希望啊。

說電影《卡廷》很沉悶的中國觀眾們,往往就是沒有真正明白其中的歷史背景。不懂《卡廷》就是不懂波蘭人的靈魂,卡廷深刻影響的不僅僅是幾千波蘭軍官和他們的家屬,更是對幾代波蘭人直到今天。

我一個波蘭博士後朋友Piotr(現在已經是華沙大學教授)告訴我,他的外公當年拿起武器趕走了外國人迎來了波蘭的獨立,又在1920年華沙之下擊敗了蘇俄紅軍。後來二戰後他因為拒絕入黨(此時波蘭已經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失去了完全的獨立),被剝奪了當時在鐵路的好工作。Piotr的媽媽本來是很擅長文學,卻因為家庭原因無法讀大學,只能早早步入社會。Piotr曾經哭訴覺得某主義以及俄羅斯給他們家,給整個波蘭民族帶來的災難太深重了。這時則是外公對他說:「上帝會讓公義來臨的,要有信念。」 一年後果然波蘭出人意料地迎來自由了。(他哭訴的時候是1988年)

不過Piotr也說,可惜的是他的外公沒能看到那一天就病逝了。(這點有點像聖經中摩西沒能最終踏上應許之地,只是在山上看了一眼就離世了) 其實這個故事也正是讓我看到了波蘭民族的靈魂:有信仰,忍受苦難,希望終究會實現。

不僅是Piotr了。我教授也給我講了他自己的一段故事,是一段他自己差點就無緣學術之路的故事。

他申請讀博士,連導師都找好了。但是在共產主義波蘭申請研究生需要院長批准。我教授見他的那天,院長大概心情不好,說:「XXX,我知道你學習很好人也很聰明,但是不是每個聰明的人都能讀博的,你還是去工廠上班吧!」 我教授無緣無故被拒了,沒有灰心,又過了半年又來找院長。 這時院長已經把這事忘了,那天還心情好,就批准他讀博了。後來他和他的天才導師無話不聊,情同父子,才有他後來在世界上的位置的。

有次我問我教授關於我師爺G的故事,我發現居然也是夾雜著國讎家恨。

我師爺G的導師B是共產波蘭「袁隆平」級別的國寶學霸科學家,不過他這種搞政治的人往往學術不真的厲害。當他發現他的學生G(也就是我師爺)真才實學,30歲左右就能在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期刊里難度最大的)上發文章之後,就拼命打壓他。在波蘭Rehablitation很多人都需要10年能做完,G則是3年就完成了。可是申請正教授卻是連著十幾年被拒。(B則是在全波蘭決定晉陞教授的委員會重要人物) 1989年波蘭某黨下台後,我師爺G才順利被評為教授,所以和某主義真是國讎家恨啊。

所以,我也更能理解電影《卡廷》裡面那種感情。一個民族的菁英都被屠殺了,後續的事情又繼續影響著波蘭每個人。

2009年波蘭總統卡欽斯基等人專機赴卡廷紀念的路上遇難,80多個波蘭頂級菁英罹難。很多波蘭人相信,這件事也是俄羅斯參與的。

經過了俄羅斯控制的共產波蘭幾十年的統治,人民早已不像一戰後那麼愛國有凝聚力。前面說的卡廷罹難的年輕天才數學家Marcinkiewicz,二戰爆發時碰巧在英國訪問,本來能留在英國卻一定要返回波蘭三軍!那時各界人士的愛國心可見一斑。可是如今的波蘭,就連華勒沙都被發現是KGB線人,很多社會菁英都被發現是俄羅斯KGB的秘密線人!可見波蘭社會已經被污染到了什麼程度。

所以「卡廷」這個符號,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未結束的象徵。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