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04,384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illbug

2016-11-06 21:55:11

You Just Have to Live With It. Forever.


先拋出一個導演演員採訪連結:http://www.bbc.co.uk/news/entertainment-arts-37762679
儘量不劇透,不說情節,只說理解。

被這電影安利的原因是前不久看了女主角Amy的科幻電影,被她精準無疑的對女學者的演繹驚艷到了。夜行動物這大海報里她一副漂亮動人又迷茫悲傷的雙眸正中了我無病呻吟的本性。買完票後發現是Tom Ford導演的,就有點後悔了。不是因為不喜歡Tom Ford,而正是因為太喜歡單身男子,所以當意識到要和男朋友一起看夜行動物的時候,知道肯定從他那兒不能得到我期待的反饋與溝通,只會加重我的『莫名其妙悲傷症候群』。而且這種思緒如初秋微風般的電影真的不適合買個大爆米花邊吃邊看,然而我一去電影院胃口就特別的好。但既然票都買了是吧。就算看完跟男友吵架,那也是必須得看。

電影一開場我簡直想開口嘆一聲:Oh My God~(God必須用蘇格蘭口音顫出來)。Tom Ford的電影力學是跟誰學的?勢能太強大。看了採訪新聞,我明白Tom在開幕場景中估計是想表達一種對Junk Culture的嘲諷,然而在我看來那些顫動的肉體美的無與倫比,是那種特別醜陋因此特別美麗的怪誕之美,就像阿巴斯攝影中的那些奇怪的人。並且,開場中艷麗的場景、喧鬧的人群、推杯換盞的『成功人生』與影片結尾女主角Susan的形單影隻的強烈對比讓我想沉默地坐在電影院裡一個小時。

接下里故事的推進非常簡單直接,除了上流社會冷酷環境的刻畫有些生硬以及Susan的孤獨處境描寫的過於蒼白外,故事中的故事這一結構的帶入以及與現實中Susan與前夫的矛盾的相互交錯使得劇情逐步升溫。驚悚鏡頭的渲染很到位,讓人一直心提在嗓子眼裡。由於並沒有過份暴力的鏡頭,因此當小說中暴力事件的慘烈結局忽然視覺化地呈現在眼前的時候,反而腦子忽然有一種嗡一下要炸裂的感覺。此處對男主角進行口頭表揚。因為我對於失去親人的慣常理解是嚎啕大哭,然而小說男主Edward的表情融合了克制與崩潰、絕望與憤怒,那一句『is she alright?』完美地體現了這個角色本身不夠男子力和果決的性格。然而Edward的憤怒、悲傷、悔恨與復仇的決心內化在自己的骨子裡、滲入他事故後生命中的每一個夜晚的夢中。

現實中的Edward當年所經歷的痛苦通過小說的情節傳遞給了Susan。然而現實比小說來的微妙、錯雜的多。小說中的Edward可以痛快淋漓的復仇是因為愛與恨分割的那麼涇渭分明。然而現實中的Susan即是自己所深愛過的人也是那個親手把那個自己愛的人殺死的人。分手是一場死亡,你愛的那個人從此蕩然無存。但Edward這本小說並不是只為了讓Susan難過的復仇。小說中Edward對自己懦弱的自責顯然是一種反省,他痛苦到要用死亡了結這一切。這顯然並非是是一本happy ending的小說,因為人生沒有happy ending。Edward沒辦法原諒自己,也沒辦法原諒Susan。因為傷害與失去的痛苦永遠烙記憶的深處。

最後那一場沒有赴約的晚宴,背景音樂逐漸宏大到強迫觀眾去開始思考這一開放式結局的含義。然而這個結局巧妙的就是: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沒有赴約,這都一種長年的歲月累積的後果。這些種種痛徹心扉的後果是一頓飯、幾句寒暄甚至是真誠的道歉都無法彌補的。小說中Edward的形像是其本人,但Susan的形象則和真實生活中濃妝艷抹的Susan截然不同,溫柔家常。那是Susan渴望的自我,也是赴宴時Susan擦去口紅的原因。可Susan不是這樣的人,她是她的媽媽。

年少時我們都曾見過真摯的生活該有的模樣,可惜多數人因為懦弱在拚搏的道路上丟盔卸甲了。所以說懦弱的不只是Edward,Susan也因為自己的懦弱不得不面對孤獨的上流社會生活。然而正是懦弱讓他們都成為了倖存者。就如同小說中的Edward因為懦弱反而保住了自己的一條性命。但是,苟延殘喘的人生處處是難以忍受的痛苦。人們不得不在翻來覆去對自己的折磨與拷問中聊此餘生。

因為我們都愛自己勝過愛愛情,因此我們不得不永遠在自己過去的行為中煎熬。You Just Have to Live with It. Forev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