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李米的猜想/爱失偿(港)/李米的遭遇

6.9 / 852人    China:96分鐘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曹保平
演員: 周迅 張涵予 鄧超 王寶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rry2012

2016-11-09 08:05:32

精神喜劇,故事悲劇


9,38,52,69,80,83,193…1460
李米說:方文,你是不是跟她在一起了?沒關係,你要是跟她在一起了,你可以告訴我你不要我了,我不會緊追著你不放的。以前和你鬧著玩,想聽你認錯的聲音,你總紅著臉說另外三個字,如今想聽你說愛我,你低著頭對我說:對不起。
我明白四年是怎麼回事,這四年,李米開出租不放過蛛絲馬跡去尋找方文的蹤影。我的四年一直躲在大學校園裡,站在原地希望你能回來。然後,你回來了。而現在,你真的回來了嗎?我比李米幸運的是還可以觸碰到你,聽你的聲音,看你的輪廓。一串串字元,構成了李米的猜想,一個個日子,摞成了我的思念。
李米一開始瘋狂的奔跑,那男人就罵她是精神病,我想轉身給他一巴掌,可是我畢竟太弱小了。方文看到李米自己的生活,看到她自己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看到她點燃香菸,看到她馬路上的堅強,可他看不到李米的孤單和無助,他無法想像李米被劫持時的驚恐,哆嗦的唇,流血的手……他留下了數不盡的財富,卻帶走了自己,這是他想要得嗎?他以為這是李米想要得嗎?你看不到我的生活,你猜想著我或許活得不錯,或許有了新的開始,或許很開心的過每一天,可這些或許都不成立,你看不到我滿眼的淚水,你聽不到我深夜的想念,你根本想不到普普通通的一個我怎麼就會遭遇不斷,你真的想要離開嗎?你真的認為這樣對我比較好嗎?你不知道的這些,我並不怪你,我做了什麼,歇斯底里,你能理解嗎?還是會像其他人說的,「這就是一精神病,回來了也不能再跟她好了!」深秋的太陽特別的晃眼睛,就像李米說的,白晃晃的,這回我沒有躲開,迎上去狠狠地看著她,然後她回報我以暗房裡的光亮一樣隨眼睛一眨一眨,很濃烈的,讓我忽然會有眩暈的感覺…也許幸福是很簡單的,就是抬頭看見太陽;也許幸福是很簡單的,就是伸手撫摸微風;也許幸福是很簡單的,就是你能在我身邊。
先說一下我覺得電影所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結構的問題,這個愛情故事開始的太突兀,缺少必要的鋪墊。開頭的懸念,只能說是故弄玄虛,謎底太容易揭曉。即使讓周迅一個人呆呆的忘天,也比那些數字有意思的多,也更容易讓觀眾入戲。或者把周迅最後一個人的獨白,直接放到開頭也好啊。人物表現反差過大,也就是說,有在演的成份。雖然周迅的演技常被誇讚,逐漸爐火純青,但她也不免俗的有點演的過份。就如發現兩個攜毒分子不是好人的時候,緊張的戲份做的太足,有點過了。儘管一個正常人遇到這樣險情的確會緊張,失控,發抖。但我認為不同性格,平時處事方式不同的人在面對這樣危及場面依然會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決不可能一律的失控的緊張。我相當不滿周迅將李米被綁時的緊張害怕演成她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樣子,最明顯的就是口吃。有人一定會覺得那個地方演的很好,很真實。的確,口吃做的很到位,但就因為這樣,在我看來,就很過了。口吃,說話口水咽不上來這個方式我承認是表現緊張害怕最強烈的方式,但用在李米身上,真的是敗筆。你不看看這是個怎樣的女人,一個女人對愛情的態度足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按照電影想傳達的李米的人物特點,遭遇險情,這樣的人物的正常反應決不可能是電影中那樣的。我想說,真的,不至於演成那樣。還有就是那個菲菲,戲份少就算了,交待不多最後還來段煽情的,原本冷冷的話少感覺挺好,突然結尾來段暴露情緒的真的很不搭。人物的表現方式極度不銜接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不滿。曹保平說這片子是為周迅量身打造的,但這兩個人的風格卻相差太遠:一個太小資,一個太鄉土。那兩個劫匪才是曹保平擅長塑造的人物,也許他專門拍王寶強和小香之間的故事,會來的更順手。
但是,我還是好愛這個電影,它賺了我的眼淚。女人,對於一個對愛情執著固執的女人的故事通常是沒有抵抗力的。
愛一個人你願意等多久? ——我等了四年。 周迅說這話的時候,我的眼睛像大雨將至。四年的故事,仿若沒有結局。 她看見他坐上計程車跟另一個女人走,她在街道上狂奔,追趕,然後一躍而上那輛計程車,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 當李米因為丟了貼滿方文照片的雜誌四處尋找時,警察生疑,李米大吼:「我男朋友不見了,我找了他四年!你是不是還想知道這些年我和多少男人上過床? 」過了許久,李米自言自語說「一個沒有。」劇情發展到這裡,我安然了,我以為這個抽菸的女子會淪落,結果沒有。她雖然囂張跋扈,卻依然堅韌,勇敢,為了愛而等待。只因她有新的信任。 她說:「你就是化成灰我也認得你。」她說:「你要是跟別人好了,怎麼不告訴我呀?」她哭,後來卻也無奈的說聲「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自己跑開了。 當方文做毒品交易化名為馬冰,李米認出方文但方文不肯承認的時候,警察問她:「你怎麼確定他就是方文?」李米吼了一句:「你老婆你不認識啊?」 他氣定神閒的就是不肯認她,她在警察局裡直視著他,什麼也不說,只是哭。他帶著艾菲菲在前面大步流星的走,她在後面卑微的追。她哭著念他曾寫給她的那些信。——「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反正我也成不了他們所希望的那種人。我是不是很沒用?」——「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我現在算是一個有用的人,我都能看到我們未來超市的樣子。你能原諒我嗎?」——「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樣了李米。也許我已經成為你父母想要的那種人。誰知道。我昨天在電視上看見昆明了,我突然一下子哭了。你還在等我麼李米?」
——「708天,告訴你一件事李米,幾乎就快成真的了。我今天到機場買了機票,那時候思念像一條在草上爬行的蛇,我突然想要回去了,我買了機票,過了安檢,到了登機口,最後我還是出來了。機票錢退了一半。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嗎?」四年,只是這些信而已。她哭,卻也無可奈何。馬冰(方文)說:「我現在就告訴你,我是方文,我跟別人好了,我現在根本不想要你了。你可以不再跟著我嗎?」當時我就在想,這男人怎麼這樣啊,怎麼能這樣。李米哭的聲音都啞了,最後她說:「如果我認錯人了,那麼我跟你說對不起。」之後又是一個人獨自跑掉。所謂愛情。在明白自己還不能給對方幸福的時候,只能這樣幼稚又可笑的傷害她的心。 她在房間裡燒掉了所有信,54封。當時,她並不知道,這些信,是他留給她的唯一紀念。 艾菲菲說:「服裝的提成有8萬,我都給了那個女孩,你沒意見吧?」「放心,那8萬塊錢,是乾淨的。」其實我想說,除了那張存摺,他們的愛情也是乾淨的。最後,馬冰(方文)抱著艾菲菲說:「如果沒有她,我會愛上你。」 於是我懂了。 那樣的男人,寧可死,也不願被別人再當成傀儡。這是片中第二個墜下天橋的畫面,他,就砸在李米的車上,死在李米的眼前。他已無法再給她幸福。 方文給李米留在保險櫃的有一張錄影帶,男人在鏡頭面前說不太著邊的情話,有句說的好:「其實也沒有什麼後悔不後悔的,總要付出代價。」他說:「如果你哪天想我了,就看看我給你寫的信。」可是,那些唯一的紀念卻在一場誤會中被燒掉。 她看著DV默默的流眼淚。最起碼,證明了一件事,這四年,不是一場空白的等待。至少,她現在知道了,他一直在她身邊,從未遠離。他看她收衣服,洗頭髮,吸菸,修車,受人欺負…就是,不肯露面。愛情若遭遇家庭反對,男人總要有所證明,才能得到成全。 影片的最後,是李米對著鏡頭訴說從前的事情,讓我們在最後恍然大悟的懂得了他們的愛情。李米哭著,她說他曾經說過,遇見她是最美麗的事情。然後畫面戛然而止。 我們得明白,一個男人活著,他卻不在身邊。死了,卻永遠暖暖的留在心裡。 或者這是愛情最好的歸宿了吧。以死來證明他對她的愛。他始終沒有給她的家人一個滿意的答覆,卻依舊愛她,很愛很愛,這世上除了他就再沒有人在乎她。愛,本就是個說不完的話題。愛情既然是兩情相悅的事,何必家庭來勉強?有個小姑娘跟我說過,如果今後,我有這般致死不虞的愛情,不論天涯海角,我都會跟他走。可是感情,從來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如此這般,已經夠了。
來說說我最愛的部份。裘水天,王寶強演的傻小子,一如他的單純憨傻。現在的電影,最喜歡用這種樸素的單純來打動人,不過,真的打動我了。一口一個小香,善良的,痴情的,為了這個也許早就墮落的女孩,他傻傻的放了李米,最後囚禁了自己。就為了讓李米幫自己給小香捎句話。一個小小的無法實現的願望。值得注意的是裘水天與小香的情節設置。作為敘事副線,水天對小香的愛情是李米之愛的一種註解,因為本應是愛之客體的小香和方文一樣始終處於一個缺席的狀態。這個在原劇本中最後出場的「極為普通甚至看上去有些賤」的女孩以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方式童話般地成為水天鋌而走險與懸崖勒馬的直接動因。她那「缺席的存在」是李米得以逃生的真正原因,也正因為李米對其愛情似自我鏡像一般的深刻觸動,使李米在後來的協助審訊中撒了一個關於「找到」的謊言,進而促使了她自己的「找到」——與馬冰的相遇和指認,以及馬冰從案件旁觀者向案件參與者身份介入的又一次轉變。更具悲劇性的是,使警方最終鎖定馬冰嫌疑人身份並最終導向其死亡結局的非理性證據實際上正是李米對於「愛人」的執著尋找以及她對於結果的高度確信。不難看出,李米的僥倖逃脫是全片第二次情節大爆發的起點,在這一過程中各種戲劇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不斷匯聚、層層剝離,並最終呈現出一個關於愛與死的方程式:因為愛,生活在他人目光下的男人選擇了冒險的起飛;也同樣因為愛,苦苦的尋找在他者顯現的那一刻創造了死亡。
李米,在得知自己的雜誌丟了的情況下,迅速從緊張害怕變了一個人。原本還是被刀架著聽從指揮,突然,停車,解安全帶,發現雜誌沒了,兇狠的問劫持她的人:我雜誌呢?一時間劫持者與被劫持者兇狠程度的調換讓我熱血沸騰。李米惡狠狠盯著的手上拿刀的人說:你去給我找回來!之後便是一陣絲毫不顧及實力對比的扭打,歹徒頓時懵了。我真的愛死那段了。演的太好了。狠勁十足,著實到位~失去了愛情唯一的線索憑證讓這個女人忘記了一切,包括處境,原本緊張害怕的情緒,甚至於責怪的對象。這一段的安排以及表演,準確到位。
周迅,在李米遇見方文而方文不願承認,對其冷漠,身邊又有另一個女人時,她將李米的所有情緒表達的相當飽滿。疑惑不解,不停質問,傷心失望,委屈心痛,情緒失控,歇斯底里。李米追著方文,念著四年里他寄給她的信,男人不理會,她依然追著,念著,哭著,層層情緒包裹最終一起釋放。周迅的表演就像打了一槍靶心一樣,響亮,準確。可以想像,一個你深愛的人突然消失在你的世界,你花了四年時間在等,在尋找,等來的一切卻不被承認。委屈,心疼,觀眾會看著有這樣的感覺,這個環節電影做到了,周迅也用她最真實的感情做到了。我很喜歡周迅,片子進入尾聲時,周迅在K歌,K的王菲的《當時的月亮》,電影最後結束的時候,是《窗外》,竇唯的《窗外》,竇唯和王菲,他們以另外一種形式在電影裡出現,她的聲音,他的詞,他們的故事,要有多堅強,才敢唸唸不忘。
結局,總歸是好的。畢竟,李米的猜想的結論是,那個男人是愛她的。他一直都關注著她,努力的想要給她幸福。這一點,真的夠了。不是悲劇。如果被愛,女人的頑固執著便是值得。不過,一個愛你的人死去卻給你留下一段他是愛你的憑證,真的很讓人火大。從前我也會覺得這很悽美,很浪漫。但現實會告訴你,一點都不好玩。如果是美麗的愛情,可不可以,不要失去。我喜歡,方文鏡頭裡的李米,你以為孤獨的乏味的人生,卻有一個愛你的人躲在角落在記錄,喜歡。李米看著錄像里不知道說什麼好而笑了的方文,以及意外出現的自己,會心的笑了~電影裡很多奔跑的鏡頭,那種不顧一切的奔跑只有我們青春年少的時候才有,只有我們失去最珍貴的東西試圖追回時才有,最珍貴的東西也許就是感情這回事兒,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它在我們的心裡,讓我們不顧一切,像急剎的車,尖銳。愛情從梁祝以後,電影都是舊的。但舊故事我還願意看。不管怎樣,《李米的猜想》仍可算是一部不錯的愛情電影。影片結尾,方文通過「比生簡單」的飛翔和墜落完成了真實身份的自我回歸,也通過死亡這一必然的選擇和用生命換來的一百萬元給了那個他深愛又折磨了四年的李米一個悲涼的擁抱。而當只能通過鏡像與戀人交流的李米在看到方文因羞澀而撓頭的習慣性動作時,禁不住破涕為笑時;當鏡頭中出現方文偷拍李米的各種生活場景在我們面前靜靜地流淌時,儘管其表現方式已不再新鮮,仍然有人會相信他們的愛是真實的,並且還在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死亡由此而成為愛的另一種起始。「湖底對自己是無底的,岸對自己也無岸;它的水對自己也是不濕不乾的,它的波浪也不感單一或個別;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頭周圍,對自己那聽若無聞的輕聲細語,輕聲細語。於是他縱身一躍,在那無底的深淵,把自己淹沒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