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06,354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u醬

2016-11-13 10:39:22

無法描述的微妙抑鬱感


聲明:這是我第一次看Tom Ford的電影。甚至在看之前,我都不知道這是Tom Ford所導,會被吸引前去觀看,純粹是由於精彩的預告片。由於名字叫做《Nocturnal Animals夜行動物》,我本以為這是有關鬼怪,異類的故事,是抱著會看到魔幻元素的心態去的。但看完之後,我茫然若失的走出影廳。

P.S:大量劇透。

電影的一開頭,一雙嚴重下垂的胸部出現在眼前,隨之鏡頭拉伸至肥胖的裸女搔首弄姿的全身,我當時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原諒我是個保守的人)。我對那游泳圈似的交疊走形的肥肉,腿臀交界處的蜂窩狀的肥胖紋,難以抑制的反感和不適。神奇的事情在於,伴隨著時間的推進,我竟從起初的恐慌,慢慢變得能靜下心來欣賞,到最後反而覺得開頭有種妙不可言的美感。

女主,Susan,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之所以看得出她的成功,是因為她住在人們會驚嘆的大房子,有僕人和管家,但她的房子,美則美矣,卻沒有一絲人煙氣息,連電影都採用冷色調進行搭配。

電影的開頭,其實是她畫展的一部份內容,意在諷刺當今的Junk Culture。自己不敢十分肯定鏡頭的銜接,但我記得在開端有幾處鏡頭,拍的是逐漸建立起來的高架橋,彎彎繞繞,盤根錯節,夜晚燈火通明的繁榮城市,再對比Susan畫展的主題,Junk Culture,此處的留白,背後或許有著很巧妙的含義。

Susan收到來自前夫Edward的郵件,她的丈夫一出現,我聽到旁邊的外國女生下意識深呼吸了,我看著螢幕上的臉,心裡也不由得承認確實是帥哥。大房子,管家和僕人,上流社會,成功的畫展,成功的藝術家,還是一個美人,Susan的生活看似完美幸福。

當丈夫得知Edward給Susan寄來自己的小說,他說:「I didn't know he could write.」 語氣里明白的透露出高高在上的菁英人士對於Loser的諷刺。只是這樣的菁英,卻面臨著即將破產的境地。以及Suan指責丈夫的冷淡,丈夫毫不在意的出軌,都暗示著Susan的生活並非真的幸福完美。

不得不說電影裡有幾處鏡頭的切換極具美感和對稱性,濃墨重彩的視覺效果,音樂的運用也恰到好處。

記憶最深的一幕是當小說中的男主人公Tony與警官找到妻女的屍體,兩具白花花的肉體呈對稱狀放在紅色的沙發上,鮮紅色映襯得膚色更加白皙,她們面對著面,頭髮掩去了面容,宛如19世紀的油畫。而下一秒鏡頭的切換,是Susan的女兒和男朋友躺在一塊,一樣的姿勢,一樣的赤條條,我對此只剩驚嘆。

片中一開始採取雙線的劇情,一邊是現階段的Susan,一邊是小說故事中的內容。隨著劇情的推進,逐漸加入了Susan和Edward的回憶,變成三線並行。

由於我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既不知道這電影是Tom Ford導的,也不知道是他寫的劇本,更不知道是改編自奧斯汀.懷特的《托尼與蘇珊》,以一個完全一無所知,只被精彩的預告片吸引而來的路人,我一直在觀影期間等著揭曉Susan的真面目,比如說她擁有再生的能力,比如說她是吸血鬼,比如說她是某種擁有奇特能力的異類,直到電影的最後30分鐘我還在期待著反轉,畢竟電影裡出現過幾個噱頭。

1. Susan在聚會中與朋友的對話,她的朋友說:「Are you okay? You scared me the last time we talked.」 而Susan卻表現出一臉茫然,像是她完全不記得有過這件事。

2. 她對於畫廊里那副寫著『Revenge』的藝術畫作毫無記憶,可她的同事卻說:「這是畫廊開業的時候,你親自買的,你忘了嗎?」 而Susan此刻的表情也如第一條。

3. Susan在看同事手機監控家裡嬰兒的畫面,卻忽然出現了一個嚇人的鬼臉(當時整個影廳有不少人跟著尖叫出聲),還有她在會議上精神恍惚,以及出現心理醫生的畫面。

這一切讓我一直以為Susan is special(就像朴贊郁的《斯托克》),然而我期待的反轉始終沒有出現。然後當影廳燈光一亮,我看著大螢幕上打出Tom Ford這個名字,我一臉懵逼,聽到旁邊的女生也同夥伴說:「So that's it?!」

我的心情也一樣:「Are you fu**ing kidding me?」

而等我走到星巴克,坐下來開始梳理劇情,才逐漸意識到電影的實質內容:對於前妻Susan出軌而懷恨在心的前夫Edward,在小說里把前妻,她和現任生下的女兒給寫死了,還告訴她This book is delicated to Susan。

這麼一想,我頓時覺得這部電影妙趣橫生,尤其結合Edward的小說。

Edward和小說裡的男主人公Tony一樣,都是懦弱卻又善良的人。

Susan曾經認為自己不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家,而Edward卻一直鼓勵她,認為她不是不能成為藝術家,只是她沒有勇氣去挑戰,由此看出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只是Edward也如Susan的母親所道,『He is a weak man.』 他一直在追求成為小說家,可是他寫出來的東西無人問津,甚至結婚多年來都不曾正經找過一份工作,只會在家埋頭寫書,家庭生計全靠妻子一人支撐。而對於Edward的小說內容,Susan曾說『Maybe you should focus less on yourself.』 個人認為這是一處伏筆,為了小說內容的伏筆,她認為丈夫的小說內容過份自我中心主義,至於她在看過《夜行動物》(小說名)後是否還這樣想,我不得而知。

說回到小說男主人公Tony,他對那幾個青年流氓的挑釁,畏畏縮縮,不敢反抗;面對妻女被強行帶走,他被扔在在荒郊野嶺,青年流氓的大肆厥辭,他選擇懦弱的躲藏;得知妻女是先姦後殺,他無數次留下悔恨的淚水。可是這一切沒有改變他。在警官帶來那幾個嫌疑犯流氓,他看似鎮定的面容下,卻依然還是那一個充滿畏懼,無能的懦夫。當他最後終於開出那一槍時,影廳裡此起彼伏的響起觀眾「Yes!」,「Finally!」的感嘆聲,可想而知觀眾們對於Tony的懦弱有多麼的鬱悶。

假設小說裡面的人物在現實生活都有對照。

Edward=Tony

Susan=妻子

Susan和現任的女兒=女兒

Tony的妻女在小說中被殺死了,現實中這代表著Edward對Susan的恨意,他發現了她的出軌,或許還發現了她流掉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同樣痛恨著Susan和現任丈夫的孩子。他寫死了她和她的女兒。

那麼小說中那幾個流氓呢?還有為了伸張正義,不惜親手殺人的警官呢?我大開腦洞的推測或許流氓=現任?警官=Edward想要成為卻無法成為的人?

小說中的Tony最後死了。

同樣的,Edward的愛情死了。

Tony大仇得報。

同樣的,Susan為自己傷害過前夫的所作所為感到抱歉,或許掀起了些懷念以前的心情,或許她想報復出軌的現任丈夫,總之她興沖沖的對Edward發起邀約,地點就定在他們定情的餐廳,卻被前夫放了鴿子。

其實也不能說放了鴿子,結局是開放式的,只是Susan從餐廳人滿為患等到空無一人,我個人傾向於是Edward不會來了。

畢竟當Susan發email給他,語氣小心翼翼,可Edward的回覆只有:「Dear Susan, when and where?」 回復過於簡潔,連正式一點的落款都沒有。能寫出那樣的小說,我不認為Edward原諒了Susan,他一直還在恨著她。

電影裡有關兩性的Weak and Strong流於表面的對比,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階層碰撞,冷冰冰的現實世界與小說虛幻的西部荒漠的交織,個人感覺主題不夠深化,實際上是可以再做進一步的探討,Tom Ford在如何運用鏡頭講述故事方面,足夠驚喜,有待加強。

至於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夜行動物,電影中給出的解釋是Susan有失眠症,從前Edward曾戲稱她為夜行動物,小說的名字也叫夜行動物。我覺得解釋略顯牽強,希望豆友們可以代為解答。

P.S:Tom Ford十分追求用角色的表情變化來推測心理感受,無論是艾米.亞當斯還是傑克.吉倫哈爾都用那一雙藍眼睛表現出細緻的情緒演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