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舞國英雄譜--Center Stage

中央舞台/中心舞台/舞台中心

6.7 / 17,122人    115分鐘

導演: 尼可拉斯海納
編劇: 卡羅海金恩
演員: 愛曼達佩舒爾 Christine Dunham Stephen Stout Maryann Plunket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日間瑣事

2016-11-13 16:15:56

我愛的vs我擅長的——職業規劃裡的勇氣和妥協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微信號點點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
作者/徽外 (本號非作者,請勿豆郵)

作為一部曾經大火的劇情/歌舞影片,《中央舞台》(Center Stage)最初吸引我的元素是芭蕾。這裡的芭蕾可不是《黑天鵝》里作為噱頭的點綴,而是真正焦距在年輕芭蕾舞演員身上,看他們在競爭激烈的芭蕾學院,如何恣意地揮灑青春和尋找夢想(對本片八卦感興趣的可以拉到最後,有彩蛋)。

看完之後,我覺得這不光是一個關於芭蕾的故事,更為如何選擇事業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簡單來說:當我愛的和我擅長的不能兩全,我該怎麼做?


職業規劃里有個經典概念——刺蝟理念,來源於Jim 科林斯的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這原本是用來總結那些跨越了優秀到達卓越的公司所具有的共通特點。後來被移植到個人的職業規劃領域,描述擅長(skills)、熱愛(passion)和收入(income)的關係:




上圖裡的三個圈圈分別表示三個變量:熱愛(What you really enjoy doing)、擅長(What you are good at doing)和收入(Things people get paid to do)。我們看到:

1)三個圈圈並沒有完全重合,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有天賦的(擅長)、感興趣的(熱愛)和能夠謀生的(收入),是不同的事情。
2)三個圈圈共同重疊的部份,就是一個人比較理想的工作(簡直就像靈魂伴侶有木有)。那如果找不到呢?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兩個圈圈重疊的部份。這樣會有三種情況:

你擅長並且喜歡,但不掙錢,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愛好」
你擅長並且收入不錯,只是做起來比較無趣,很多人會作為職業的追求
你熱愛並且能夠有高收入,可惜你並不擅長,不少情況下這就是「夢想」——可望而不可得。

生活總是要比模型複雜得多,也有意思得多。《中央舞台》剛好通過三個女主角Maureen, Eva, Jody,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簡化的雙變量模型:不考慮「收入」的情況下,「擅長」和「熱愛」的不同組合會產生怎樣有趣的結果。

影片一開始,三個女孩在紐約最負盛名的芭蕾學校學習。她們都渴望能在匯報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被最頂尖的芭蕾劇團相中,從而擁有光明的職業前景。她們每個人,在職業探索也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展示了獨到的勇氣和智慧。咱們一一來看過:

                                                    Maureen: 擅長但不喜歡

Maureen以尖子生的形象出場,別人談到都只有艷羨的份。Maureen也絕不辜負這種讚賞,用精湛的技術,包攬了舞蹈課堂上的各種展示,毫無懸念地被選為古典劇的女主角。




可是Maureen知道,自己並沒有那麼熱愛芭蕾,她喜歡的是,或者說需要的是,外界的光環。一次和男友的爭執中,Maureen脫口而出:「我是國家芭蕾學院最棒的演員,你呢?你誰也不是!」

靠著外界榮耀的激勵,並同時被內在低自尊所驅使,Mareen的舞蹈之路走得越來越艱難。缺乏真正的熱愛,猶如壞了發動機的汽車,只能靠人推著走,又能前進多遠呢?

漸漸的,芭蕾帶給Maureen的,更多的是焦慮、是壓力。她沒有朋友,只有競爭對手;沒有娛樂,只有目標:進頂尖芭蕾劇團。

Maureen甚至陷入了厭食症,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吐出剛剛吃下的食物。一次崩潰後,她向男友坦白自己最大的擔心:「你喜歡我,有多少是因為我是個芭蕾舞演員,有多少是因為我本人?」

促使Maureen下定決心改變的是目睹同伴排練時受傷倒下。她震驚的發現,那一刻她不是擔心害怕,而是希望倒下的是自己。

Maureen選擇了急流勇退:退出匯報演出,把女主角的位置讓給真正熱愛芭蕾的Eva。面對母親的狂怒:「我不想你體會到後悔的滋味!你知道什麼叫做積錯難返嗎?」,她很平靜的說:

「對我來說,芭蕾就是這樣。
我希望找到真正喜歡的東西,而不是恰好擅長的東西。
媽媽,你沒有跳舞的腳。
我沒有跳舞的心 」

最後一句讓我特別感動,也很為Maureen開心。她終於拾起勇氣去面對自己,承認自己之前的選擇錯了,因為這樣的選擇不會讓她健康和快樂,她意識到自己需要停下來,去想想到底要什麼,以及如何去取得。

也許經過探索,她還會發現自己放不下對芭蕾的感情,再回到這個舞台,但那時候,她的心境、態度會和現在截然不同。至少她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真正為自己做出的選擇。


                                                             Eva: 擅長並喜歡

所以作為被上天眷顧的幸運者,找到自己既擅長又喜歡的事情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看看Eva,就知道成就總是離不開汗水的澆灌。

興趣可以帶來新奇的刺激,擅長可以帶來暫時的成就感,但只有深入的鑽研,才能帶來持久的滿足感。

影片有很多細節都展示了Eva對芭蕾的熱愛。比如抽完煙後,Eva用芭蕾標準的繃直的腳(pointed feet)將菸頭踩滅。又比如因為得罪團長,她自知沒有辦法在匯報演出中爭取展示的機會,同伴問她打算,她說:

「匯報演出之前我就跳了很久的舞,而我還要繼續長久得跳下去。我不為他們而跳,我為自己。」

白天參加舞蹈訓練,累得直不起腰,晚上Eva卻還會獨自在練功房偷偷揣摩主演Maureen的舞蹈部份,即便她只是不起眼的一個配舞。跳躍,旋轉,雖然觀眾只有她自己,但這就是她的全世界。正是這樣的付出,讓她突然面對Maureen請她替自己出演時,能夠從容抓住機會。



並且,為了心愛的芭蕾,Eva也學著對生活做出妥協。她一直是個直來直去的女孩,率性而為,和學院舞蹈總監很不對付。同時,Eva也是固執和自我的,不願意為了外界改變自己。但這次卻是例外。舞蹈老師勸導Eva說:

「確實,他斤斤計較,很難相處。但事實是,你將來會很難找到性格不是這樣的舞蹈總監。聰明的舞者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裡。當你翩翩起舞,你就知道,你來到了自己的世界。」

這一次,Eva是真的聽進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才是真正的熱愛和勇氣。


                                                      Jody: 喜歡但不擅長

和Eva一樣,Jody也熱愛舞蹈,但不巧的是,她並沒有Eva那樣好的先天條件,練功房裡總是最吃力的那個。




Jody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熱愛是不夠的,她很難在芭蕾之路上走得遠。但又實在難以割捨對舞蹈的愛,於是她轉向了表現形式更多元、更加張揚個性的現代舞。這裡,Jody迸發出了驚人的舞台表現力,整個人都像在發光哪,怎麼也無法令人聯想到芭蕾課上侷促怯懦的她。



在即將得知國家芭蕾劇團錄用結果時,出人意料,Jody拒絕了,轉身接受了一個剛起步的現代舞團的錄用:

「過去十年, 我一直想成為一名國家芭蕾劇團頂尖的舞者。
可是我就是我,沒有完美的身形。
但我其實更喜歡這樣的自己。
請不要告訴我結果。
如果你們不錄取我,我不想聽到這個消息;
如果你們錄取我,
我恐怕沒有勇氣拒絕,然後用儘自己的黃金歲月,
站在舞台的最後一排揮揮鮮花。
我想,我能做的不止如此。」

所以如果你天賦不夠,但你真的很喜歡一個事物,你要去追尋它嗎? Jody的回答是yes, 但是你需要妥協。

 畢竟很多領域做到頂尖不僅需要汗水,也需要天賦。好消息是,往往一個領域並不只有一樣特定的工作,如果願意做一些妥協,你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和選擇。

比如你沒辦法像梅西那樣擅長足球,但你特別喜歡,你可以當足球教練、足球解說,再不濟,做自媒體、開知乎live講座;你沒辦法擁有王菲的嗓子,但你真的熱愛唱歌,你可以去做幕後、當聲樂老師、辦合唱團。

                                                                 後記

面對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勇氣和或多或少的妥協。畢竟,當生活不順我們意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對老天發脾氣的。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當我們知道想要什麼,自己能提供什麼,會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去做就好了。

沒有什麼值得可怕的,只要是你認真生活、為自己做出的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

                                                          一點小八卦^_^
1. 本片演員陣容超級豪華啊,不少演員本身就是專業芭蕾舞者,比如主演中就有兩個是來自全美頂尖古典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劇團(ABT)的首席,一個ABT的獨舞,還一個舊金山芭蕾舞團(對,就是譚元元任首席的那個)的群舞。

2. 螢幕後真實的生活特別有趣: 演Jody的Amanda Schull和演Eva的Zoe Saldana追隨了Jody在影片中的路線:經歷職業芭蕾訓練(Jody就是前面提到的舊金山芭蕾舞團的群舞),但都不願意就此埋沒自己,早早轉行當演員。Zoe後來還在《阿凡達》里出演納威公主。

3. 影片中的Eva是個熱愛芭蕾很有天賦的非裔姑娘。10餘年後,美國芭蕾舞劇團(ABT)終於迎來了他們第一位非裔首席:Misty Copeland。你可能已經在under armour的廣告"I will what I want"里見過她啦。

【歡迎關注微信號點點的小屋diandian_house,分享文字,分享人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