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趙豬

2016-11-15 20:04:39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愚蠢遠不止這一次!


好萊塢電影,特別是好萊塢商業電影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追求技術水平層面的突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如此,彼得·博格的《深海浩劫》同樣如此。當然,好萊塢的政治正確,不僅僅表現在美國英雄主義的彰顯,更多是對普通個體的保護,以及對自然、環保等主題的深入闡述,在這個基礎之上,必定會樹立想像敵,而這想像敵最好的模板,顯然就是萬惡的資本家們!
《深海浩劫》準確來說屬於災難片,又不同於《2012》之類建構在科幻虛擬基礎上的災難電影,《深海浩劫》是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2010年墨西哥灣上一個鑽井平台因為瞞報設備狀況,盲目追逐進度,發生井噴大火,最終導致11人喪生,大量原油泄漏,至今仍對該地區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電影在前半段,用大量通感鏡頭,闡述了鑽井平台工作和發生狀況的原理,深入淺出,特別是那個可樂爆沖的鏡頭,非常直觀,也與之後的特效場面形成很好的呼應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深海浩劫》也可以看做是一部非常有料的科普電影。當下影壇,切實講述科學原理,而不是簡單創造一個似是而非的偽科學概念就冒充科幻電影的,確實已經不多見了。
當然,因為第一基於現實改編,第二導演又在影片前半段花去不少篇幅鋪陳事故的原理和發生原因,所以相對來說,《深海浩劫》並不像那些簡單粗暴的動作電影般,第一時間抓住人眼球。但是彼得·博格的導演功力恰恰體現在這方面,雖然沒有一開始就用大場面來震懾觀眾,但是暗流洶湧的人際關係,以及早已埋下的事故隱患,卻在劇情中不斷拉扯,始終讓觀眾揪著一顆心,既害怕彷彿還有幾分期待這場災難的發生(這種說法似乎非常不人道,但是從電影角度而言,恰恰證明了導演的功力)。
雖然文戲已經劇力萬鈞,但是作為一部災難片,而且還找來了《變形金剛》團隊傾力打造全部特效鏡頭,《深海浩劫》後半段才是真正的戲肉。一方面是翻江倒海,震天撼地的特效場面,另一方面則是在大自然任性、暴虐的威力之下,渺小而可憐的人類,究竟該如何死裡逃生。同樣延續了前半段文戲的緊迫節奏,彼得·博格與特效、演員團隊通力合作,交出一份寫實,但又緊張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的完美答卷。
最喜歡,還是當沃爾伯格重返地面,來到賓館,茫然地看著週遭焦急等待親人消息的人們,那一剎那他的表情已經表明了電影的主題和態度。為了家庭和人類自身的安全,面對大自然,切記需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否則,人類的愚蠢和貪婪,遲早有一天會被狂暴的大自然吞沒,一如螻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