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miear

2016-11-16 02:55:55

《深海浩劫》:美式主流文化下的環境災難



文/Omiear

拋開藝術不談,一部成熟的商業片往往離不開套路化的情節,而其成熟不僅可以建立並體現在華麗的外表上,例如引人注目的主題框架和視效上,還可以塑造出一個細膩豐富的里子給「成熟」加上二層保險。對於導演來說,將電影變得成熟的道路上,是商業手法的不斷完善和缺點的無限縮小的過程,也就是使中規中矩的作品變得更加中規中矩,不給觀眾留下可供琢磨和深究的大瑕疵之處。

作為一部熱點新聞延伸出來的影片,《深海浩劫》顯然擁有著異於他者的商業精華,且不說建模的恐怖之處,就頂級的好萊塢特效就足以撐起這部災難片,又加之真實事件的熱度和餘溫形成的大IP,使得影片在如此乏力的年代裡便一躍成為成功的商業電影。但這股冷了許久的餘溫明顯無法波及大洋彼岸的神秘天朝,其在北美洲的「興風作浪」最終也變成了亞洲電影市場中的「一朵小水花」。


就影片而言,災難前冗長無力的劇情著實令觀眾無法投入進去,可後續的持續發力如同給影片打造了一個新紀元,精湛的爆炸特效,以及標準好萊塢化的災難場景,無不都是一部成熟好萊塢電影的必備要素。而人設的塑造和刻畫上,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平民英雄臆想顯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美式主流文化下的家庭文化更成為了作用人設感情線的串聯,不得不說導演彼得·博格完美的塑造了一群標準的美利堅菁英民眾。

產品的偽劣植根於它的視覺表面,而作品的偽劣則植根於它的本末倒置,當偽紀錄片過於注重現實的還原和提升終將會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既不是個人傳記片的《深海浩劫》,也不是歲月打磨出的紀錄片,漏油事件伊始和結束的高度還原使得影片擁有了極高的可信度,但其極為清晰的事件故事脈路作為大眾腦部的存儲資訊,外加高超運作的商業手段,劇情的透明和模式讓影片裡子變得極為乾淨空洞,災難下的人性和心理變化都被剝離而去。


在大量石油行業術語充斥的電影文本下,平淡安靜的鋪墊這一作派相較於大多數改編電影來說,前者很容易使得觀眾完全脫離影片播放的時間線,但不得不說的是,若想對真實事件有著高度的還原,安靜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課。總而言之,僅僅還原了事件本身的《深海浩劫》,其成功完全是建立在成熟的拍攝手法和表現方式上,雖然有著那差強人意的表達,但最終以完美視效和美式主旋律博得了觀眾的認可。

個人評分:7.0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文章與交流,請關注公眾號:movieyingdia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