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電影

2016-11-17 08:33:52

西方視角奇幻爭鋒 穿越古今文化雜糅


外國人拍得東方文化,最拿手的,就是在架空歷史環境下,通過奇幻構架的東西方混搭元素。在這個規則下,《勇士之門》很特殊,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一樣之處在於,《勇士之門》算是土洋結合的產物,外國導演+外國編劇,主人公也是一個毛頭小子,無疑中來到神秘的東方世界。這類故事追求的是誇文化的獵奇效果。


不一樣之處,《勇士之門》從表現形式上,比起很多作品一股腦的堆砌東方元素追求形式感,《勇士之門》卻「巧妙」的迴避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呢?因為根據故事,本片中的主角,尤賴亞·謝爾頓飾演的那位小傢伙,穿越時空來到「東方」,但本片其實未涉及到半點東方元素,如果不是黃皮膚的趙又廷、倪妮和吳鎮宇等人,觀眾根本不知道電影發生的場景是在中國。片中全部角色英文對白,趙又廷也有隻少數中文台詞,而所謂的東方文化,大都驚鴻一瞥,包括倪妮飾演的公主,結尾有著加冕一刻,好似龍袍加身,還有一些東方元素的建築,除此之外,就連大反派都是西方人,這個「東方」實際上並不怎麼純正。





可以這樣說,電影的編導沒有做足功課去表現東方文化,或者說根本沒打算表現東方文化,只是在中國取景而已。電影裡沒有出現任何東方集市或農耕元素,片中東方演員也只是涉及到逃亡的公主和護衛。整部電影沒有機會去展現東方元素,整體故事還是圍繞兩位小男孩與護衛拯救公主的打怪之旅。因此將電影換一個別的場景,故事一樣可以成立。


這樣做倒也好,因為作為一部合拍片,因為片中根本沒有任何符號化的元素體現,也沒有留給觀眾對號入座的機會,這是一個西方主流商業電影,小傢伙與護衛、法師組成救援隊從蠻族手中解救公主,跟東方乃至中國的關係,也就是演員的區別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開場倪妮穿越到當代世界,異世界的身份令其沉溺於西方文化,在廣場大跳街舞、吃西式早點,以這個基調作為開場,為整部電影定下了屬性,從內到外,都是西方視角。





合拍片照這樣思路拍,要比那些不土不洋的電影好很多。


因此該片在西方人的視角之下,單純的突出了異族風情的概念,就像吳鎮宇的法師,絕非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神仙,而是如西方祭司一般的存在,電影完全是西方主流價值體系的體現。片中還涉及到了蠻族,因此大部份時間目光是深入到蠻夷的邊疆領域,讓人想起了查寧·塔圖姆那部《迷蹤:第九鷹團》,後者講述的是古羅馬士兵在凱爾特人領地的故事,還有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十三勇士》,講述波斯人進入到維京人的世界中。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代表著主流西方文化深入西方人眼中的「荒蠻」文化,突出異域色彩和邊疆風情,這與《天將雄師》有點像,那種兩個文明對沖的概念,對比下來不難發現,《天將雄師》展示的是我們眼中的異域,骨子裡面還是東方價值觀的底蘊,而《勇士之門》展示是西方人眼中的異域,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異域」就只有東方元素和蠻族了。


對了,還有樹妖的噱頭,森林之中的妖魅,不正是影射當年被古羅馬稱為「樹林土著」的凱爾特人嗎?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勇士之門》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故事來展示了,本片的編劇是呂克·貝松本人,他深諳商業電影的各類賣點噱頭,因此在本片中觀眾能看到一個大雜燴版的世界,開場的電子遊戲環節正是例證。日本武士、維京狂戰士、古羅馬角鬥士、蠻族戰士,各類元素的雜糅,核心還是突出西方文化色彩的底蘊。


然而這類電影,最吸引人的就是動作場面了。電影中冷兵器打鬥場面可以說是非常養眼,當然依舊是西方化的打鬥方式,重劍對決、弓箭盾牌的你來我往。結尾突圍的大場面與巨型怪獸的攻堅戰,大量慢鏡的特寫和快速剪輯,那是標準呂克·貝松式商業電影手法,很具畫面感,且節奏很快一氣呵成。





晃動的鏡頭和跟拍攝影,那場密室逃亡西方的動作張力可以說是全片最好看的段落。因此而言,《勇士之門》中國的打鬥場面絕對稱得上一流,對比一下《十三勇士》、《時間線》、《百夫長》等同類奇幻冷兵器電影,就能看出該片在動作場面上的長處了,這是電影的亮點。儘管沒有什麼大場面,但都是小範圍出彩。




因此而言,《勇士之門》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標準的西方冷兵器電影,不變的劇情模式和翻新的冷兵器交鋒場面,其中夾雜著奇幻元素,還是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此外,點綴的幽默情節反倒是非常吸引人,刻板的護衛與活潑的公主,結尾趙又廷的彩蛋意外之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