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rry2012

2016-11-18 21:27:28

看一看,歡快一下嘛


媽媽不好噹!尤其是深陷老公出軌、孩子教育的各種問題。生活哪有一帆風順,不就是給你製造一堆問題,然後問你「還繼續嗎?」 沒有經歷瘋狂20代的30代的女性喜劇電影。和男性R級電影相比,我確實還是喜歡這類女性電影。裡面的各種段子、行為感情、處事思維……包括結局的處理,都還算不錯,甚至還帶點瑪麗蘇的感覺。最後,在這個女人的世界裡,果然男人們都是窩囊廢了23333333之前看新聞的時候說《壞媽媽》是暑假檔北美黑馬,就預告片和簡介並不算特別吸引,但考慮到導演編劇是喬恩•盧卡斯和 斯考特•摩爾,這兩個傢伙之前合作了很多喜劇,《宿醉》系列就出自他們的腦洞。但從編劇到導演,他們第一部作品《21歲派對》有太多《宿醉》的影子,讓我對他們的新作品既是期待又怕失望。
事實上看完之後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壞媽媽》票房高漲口碑暴跌的事實,這部充斥著喜劇元素、鏡頭滿是柔光、BGM動感到爆炸、加上適時的黃段子,足以讓你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是屬於師奶們的幻想曲。就算劇情再空洞,剪輯再生硬,可愛的孩子們、性感的師奶大叔、幾乎只存在於電影世界的瘋狂宣洩,也足以讓它成為一部頗有受眾的爆米花電影。即使冷飯炒了又炒,總有人喜歡這味道。女人不愛,男人不壞,這句俗語放到今天仍然是相當有理。畢竟並非每個人看電影都是為了思考,(我就不愛動腦子)《壞媽媽》一直傳達著一個主題——及時行樂。比如三個師奶們丟下工作丟下孩子,跑去電影院看帥哥們的胸肌,還像十六年少女那樣尖叫起來。生活總是忙不完,與其讓自己總是身處於壓抑的氛圍,所有人都需要一個盡情嘶吼放縱自我的空間。叛逆不是青少年的專利,歇斯底裡的師奶們也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狂歡,生活太規矩需要加點料。如同插曲《Cake By The Ocean》所說的,「Let's lose our minds and go fucking crazy!」
對於兢兢業業、賢妻良母的Amy,過去12年一直努力維持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直到發現和孩子的關係並非想像中親密,而丈夫沉溺於網上裸聊,世界觀頓時崩潰。尋求放縱之餘認識了另外兩位師奶——沒有朋友的全職媽媽和縱情聲色的單親媽媽,從此開始「壞媽媽」的快活時光。就劇情來說完全經不起推敲,但卻足以讓那些被生活折磨得歇斯底裡的媽媽級人物哄堂大笑。那些耍潑行徑和淑女形象大相逕庭,尤其是在超市的橋段瘋狂到不可思議。而對於家庭主婦而言,她們在酒吧的那些幻想生活遙遠得如同烏托邦,但事實上只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逃一個無關緊要的課,在工作中偷個小懶,你自然會發現天堂。但這些放縱的情節並非是電影基調,不循慣例的Amy以新的視角去解讀人生,試圖真正地享受生活,她與過往截然不同的行徑隱約地凸顯女權主義。而放肆的好日子終究沒有太久,Amy的女兒因女人之間的鬥爭不能在球賽中上場,工作也丟掉了,一時間淪為孤家寡人。當然在好姐妹的開導下決定捲土重來,Gwen是家長會的領袖人物,這種壞媽媽挑戰官方權威的場景已經見慣不怪了。壞媽媽們嘗試讓Amy家長委員會的會長,這段戲份是電影的高潮,包括競選party和心靈雞湯式的宣言。壞媽媽們並非是要挑戰社會道德,她們只是長期被社會形象套上了枷鎖,作為新一代的女性卻仍然為工作、家庭和獨立所束手束腳。電影中也為Amy安排了新的男性對象,脾氣好又很酷的Jessie,飾演者正是《自殺小隊》中的復仇惡魔。在這部女性色彩濃重的R級喜劇中很好地充當了性幻想角色,雖然完全沒有福利鏡頭。而電影結局也出奇的溫暖,每個家庭都變得更好了,壞媽媽和好媽媽其實都是同一類人,在互相掩飾的外表下都是為了詮釋母親這個角色而不斷奔波的人群,就算時代進步了她們最初的職能也是與生俱來,但她們有權力在閑暇之餘真正地感受母親以外的角色生活。值得諷刺的是,雖然《壞媽媽》在我心目中就是及格水平的電影,作為打發時間調劑心情相當不錯,而外國上對這部電影的口碑卻是兩極分化,在師奶心目中是一劑加糖紅茶,在男性評論家口中卻是無法嚥下的毒藥。事實上這種正能量喜劇電影節奏輕快,無需過份解讀,是好萊塢標準的喜劇流水線產品,符合大眾人群的口味,歡快易懂,這種葷片調調更是大家都懂。片末關於演員們和她們媽媽之間的小故事可謂是很符合主題的彩蛋,算是點睛之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