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妳的世界幾點

2016-11-19 01:52:26

一場戲裡戲外的災難


毫無疑問,《深海浩劫》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商業災難片。它的【好看】正是在於能夠調動觀眾的感官神經去滲進其中,而不會感到間離。簡單而言,就是深深被劇情所吸引,而不會枯燥沉悶。事實上,這才是電影最原始的魅力,早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就用短短一分鐘的《火車進站》嚇跑了觀看的觀眾,因為觀眾切實感受到了火車的襲來,火車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無比真實】的怪物,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導演彼得•博格的掌控下,這個【火車元素】的「戲劇張力點」無時無刻的存在於《深海浩劫》每個角落裡,觀眾也無時無刻的都在感受到氣氛的緊張逼人,而這才是一部商業災難片應有的態度。

羅伯特•布列松曾說,『當形式純粹,藝術才更有力』。《深海浩劫》無疑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災難片,它嚴格遵循了災難片一貫的套路:鋪墊問題/災難原因,問題爆發/高潮災難戲,解決問題/營救。這種嚴格的遵循,雖然老套,但十分有效,因為導演能夠有法可循且有精力的去拍攝災難戲,而且全片大部份都處在一個固定空間——海上的鑽井平台,周圍都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這種場景設置更增添了災難戲的絕望感和純粹性,所以全片沒有多餘的廢話和鏡頭,只圍繞一件事:展現一場駭人聽聞的石油泄漏事故。難得可貴的是,同時也是高明之處在於:儘管前面有將近四十多分鐘在鋪墊整個災難爆發,但事實上全片始終處在災難的籠罩下,因為前面的鋪墊也是一場人性與內心的災難,而且這四十多分鐘的前戲比後面的高潮更觸動人心。

一般來說,災難片最吸引人的是災難的爆發以及人逃生的狀態,有的導演會把精力放在如何用特效去展現災難,而忽略前戲的鋪墊以致於使得鋪墊變得無趣而冗長。但《深海浩劫》前戲的精彩程度絕不亞於後半段。從劇作掌控上看,導演把結構建立的很清晰,從一開始的紀錄片聲音隱入到引入主角上場然後再到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的人物對立衝突。前戲矛盾點的合理分配是有條不紊,再加之邏輯的分明,群戲的出色,手持攝影營造的節奏感,使得矛盾衝突一直處於飽和狀態,這樣就很有效的牽制住觀眾的神經,以致於不會感到沉悶。這種二元的對立衝突非常有效:馬爾科維奇飾演的石油公司代表(資本家)與沃爾伯格飾演的總工程師所代表的工人階層所進行的抗衡。在不斷地對立衝突下,張力也在不斷擴大,前半段的節奏也被帶了起來,最終引發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當然本片還有一個亮點在於空間構造的還原度,十分之逼真,就連平台的監視器和按鈕,也是真的從鑽井平台上搬過來的,如此嚴謹的態度不僅讓人欽佩,也大大提升了本片的質量。

電影最為精彩絕倫莫過於後半段15分鐘的純災難場面,出色的音響效果和音效剪輯以及特效所帶來的視覺衝擊給觀眾以深刻的印象。而這種突然爆發的衝擊感也正是來源於影片自身張力的不斷積澱,這種厚積薄發的效果得益於導演對細節片段的精妙編排。電影前半段鏡頭不斷地對準海底洩漏的氣體,給以不斷地強調。這些威脅元素就像一枚枚定時的炸彈無時無刻的在提醒著觀眾:災難馬上就要降臨。對於人們來說,知道發生災難卻無能為力是最大的恐懼,而這一點也在「激勵」著觀眾往下看,因為觀眾會好奇災難什麼時候出現,會以怎樣的形式出現。

同時影片中一些潛在的元素也在刺激著觀眾。在開場的家庭戲中,小女孩把管子插進倒放充滿壓力的可樂瓶,用凝固體堵住,不一會可樂便隨著管子噴發出來,然後電影採取聲畫對位的方式,使得噴發的聲音轉換成真實石油的噴發,聲音不斷加大,真實的恐懼也即將到來。接著他們遭遇了飛鳥撞機,不詳的預兆又撲之而來,還有那個公司代表所佩戴的晦氣的紫色領帶,因為紫色意味著最高事故警報。但最觸目人心的還是那個被石油污染的垂死掙扎的海鳥,鏡頭不斷對準,鳥奮力的抗拒直至死去,震撼到髮指。死亡的恐懼不在於死亡本身,而在於如何去死,這種赤裸裸的把死亡的過程殘酷的呈現讓人瞠目驚舌。這就引發了一個環境污染的問題,剛開始,直升機載他們去鑽井平台時,飛過一片美麗的濕地,在大遠景航拍下顯得壯麗而迷人,而這一切也隨著海鳥的死亡煙消雲散,因為這場事故造成了墨西哥灣沿海1000英裡的濕地和近海生態被毀滅,多種生物慘遭滅絕。

作為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其「真實性」就足以吸引觀眾,畢竟有據可依總比空穴來風要震撼的多。它取材於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特大石油泄漏事故,這場災難造成11人死亡,17人重傷。片尾較長的介紹了死去的人以及真實人物的生存狀態,這就說明導演不止於要去拍一部娛樂的商業片,而是要聚焦於人性。他自己在採訪中也說過,想要更多的人關注死去的人以及活下來的人。儘管本片拍的只是災難當時的事情,但是我們都知道更大的災難等著那些石油工人,那就是事故對他們的精神創傷。我們小時候都愛讀童話故事,大結局無外乎都是王子和公主永遠的在一起,可之後呢?童話作者沒有寫,因為讀者不會對無關浪漫且缺乏戲劇性的瑣事感興趣,但彼得•博格卻提出了「娜拉出走之後會怎樣」類似的問題,每個人從災難中活下來,可是接下來呢?他們會怎樣?導演以片尾的紀錄圖像再次揭露了這一無可避免,卻又無比悲傷的「災難」,他讓觀眾清楚的明白:精神的傷害永遠比肉體上的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