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不是潘金蓮 I Am Not Madame Bovary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李雪莲/我叫李雪莲

6.9 / 2,498人    128分鐘 | China:140分鐘 (after the censorship)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震雲
演員: 范冰冰 郭濤 大鵬 張嘉譯 于和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亂嚼舌根

2016-11-20 01:20:01

除了結局,大概是冰冰和小剛最棒的電影了


如果說一部電影的成功是源於票房、口碑、宣傳、討論等諸多因素的話,《我不是潘金蓮》已經成功了一半。

很少能找到一部未上映就毀憂參半,充滿話題的國產作品,從馮小剛決定三次和劉震雲合作拍攝《我不是潘金蓮》時,網友們就捏了一把汗,要知道這部小說講的是:「官場、貪污、上訪」,哪個一個單獨拎出來都不是好惹的,何況三者交織在一起。

而上映前夕從異國傳來的喜訊,無論是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的金銀貝殼獎,還是多倫多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外媒與影評人的肯定,無疑給中國觀眾打了一貼強心劑。


《我不是潘金蓮》悄然化身為維納斯女神,神秘且充滿期待。原定的國慶檔突然改檔,把網友們嚇壞了,紛紛猜測是否是未過審的原因,要知道國慶節放如此敏感的影片,廣電總局多少還是缺乏勇氣。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11月的歸來,讓改檔看上去更像是馮小剛任性的個人行為:「國慶就讓他們爭吧,我要做的是點燃11月的鋒芒!」

全片共有三種畫幅:

①圓形畫幅,多出現在光明縣城中。圓形視角下贛南山水頗有幾分古代圓形畫的美感,那是一種和諧、通融,同樣也寓意著縣城人間的平凡、世故、圓滑。


有意思的是,冰天雪地中的李雪蓮,會給觀眾一種錯覺,好似我們也像某某官員一樣正在窺探著她的動向,而那圓形的畫幅無疑是我們的眼睛。



②方形畫幅,多出現在首都北京。意味著等級制度、規矩、政府、莊嚴

③正常畫幅,出現在故事的結尾。李雪蓮看破人生,回歸平凡正常的生活

其實方圓之間的秘密,古代建築早已給出了答案。

女子閨房多為圓門,男人議事所在廳堂多用正門;

女子刺繡所用圓盤,男子舞墨所用方紙。

方圓的鬥爭,不再只是平民對權力機構的挑戰,更是男與女之間的羈絆。

古語云:膽欲大而心欲細,志欲圓而行欲方。馮導真是把中國為人處世的哲學拍到了極致,方圓的搭配拍攝也註定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問李雪蓮到底該不該忍?

老院長金婚的酒席上,院長說人啊就是要忍,而老婦人說不對,一語道出人四個字:一忍再忍。

夫子的聖訓「小不忍則亂大謀」在中國婦孺皆知,幾千年來逆來順受的事司空見慣,「忍為貴」成了保平安的一劑良藥,而開方的都是些財大氣粗、力大欺人的歹人。這些人乘勢越發壯大,更加凌人,而忍者也越發地貧弱,越發地被欺凌。


愚以為,當忍者則忍,忍則有益;不當忍者則不忍,忍則有害。衡量的標準是:看大小,量長短,權輕重,判是非,斷善惡,識美醜,辨黑白,論正邪。此乃「忍」之正解

蘇軾在《留侯論》中就給予了完美的解釋:「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其志甚遠,李雪蓮的志很簡單。她只要秦玉河承認假結婚,別無他求,而秦玉河卻重傷她為潘金蓮,隨後大頭的玷污更是讓這潘金蓮的帽子牢牢地掛在頭頂。根叔可忍,根嬸也不能忍了

但其實李雪蓮曾經想忍,拘留所回去後懷疑自己是否在瞎折騰;十年的心灰意冷加上老牛的否定更讓李雪蓮下定決心不去上訪。可要說誰把李雪蓮逼上梁山,恐怕是所謂的人民公僕吧:不願意相信群眾,站在高高位上的官員們。

馬市長說得對:你們幫助李雪蓮,為的是保住頭頂的烏紗帽。

為了追求一個公道花費10年的青春值得嗎?作為一個女人,我覺得值得


二問片中男性對李雪蓮到底是不是真愛

秦玉河:毫無疑問對李雪蓮沒有感情,甚至是欺騙感情,也是潘金蓮高帽的始作俑者。


屠夫:膽小怕事,滿嘴謊話,貪圖李雪蓮的美色,對李雪蓮沒有愛只有性。

爭議最大的是大頭。大頭初中就暗戀著李雪蓮,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送過她兩粒大白兔奶糖,所以一直到李雪蓮第一次上京大頭是真的喜歡李雪蓮。


可十年之後,你會發現這種感情摻雜了交易與黑暗,也許大頭本人覺得在愛情面前這些狗屁都不算,所以才會做出一邊和李雪蓮逛著黃山,一邊催賈聰明轉正的鬧劇。

如果說老牛是唯一相信李雪蓮的動物,那大頭就是唯一相信李雪蓮的人。

大頭對李雪蓮真的有感情嗎?有。

大頭說過;「我等了20年,不能再等了。」

大頭出發點是好的,可大頭卻又低估了感情的價值,那是純粹無暇,容不得半點紕漏的。

由此產生了一個極度矛盾與可笑的觀念:貞操一方面是女人最大的資本,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男權主導下的人們又認為貞操是可以交換、出售甚至出賣的。


三問片中有哪些諷刺的場景

①前縣長史惟閔=為民;庭長賈聰明=假聰明

院長王公道=枉公道;縣長鄭眾=尊重

省長儲敬璉=淨、廉

②人大會上,服務人員一絲不苟把所有椅子對的整整齊齊

③省長批評時,撤去了拍攝人員

④公安局拘留李雪蓮意為喝茶

⑤當官不給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⑥馬市長對鄭縣長工作的點撥,所謂的潰於蟻穴、一失萬無、因小失大,即可以理解在談李雪蓮的事,也能理解為對縣長的警告。

如果說西方是擺在台上的民主政治,那東方便是藏在桌子底下的政治交易。

千錘百鍊,滴水不漏的官話,有多少層意思你自己去體會吧!

四問李雪蓮的冤情能否得到伸張

我的結論是不能。很簡單,這是一個人情的社會對法治系統的挑戰。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沒人願意去折騰和相信沒有理由沒有出發點沒有原因的感情,它是如此的複雜和微妙。而始作俑者秦玉河的死亡更是把疑問推到了頂峰,成了一個死無對證的難題



五問結局有什麼寓意

本片最大敗筆就是結局,劉震雲在原著中給了兩個姣好的方法。其一為李雪蓮上吊未果,心灰意冷中看透人生百態,回家安心開著餐館。

其二為史縣長進京採購買不到回程的火車票,靈機一動大喊一聲:我要上訪。頃刻間被多名警察制服,被強制遣送返鄉,開了一家牛骨店過起了安享天倫的日子。

而電影的結局實在是狗尾續貂,畫蛇添足。或許我能理解,馮導是為了過審又或是龍標版的上映,把史縣長的荒誕的故事予以刪除。

但對於多數未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范偉的出現已經能給電影畫上完美的句號,最後的場景無疑是原著黨的彩蛋,可又把最諷刺和喜劇的故事刪減。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這種兩邊都吃力不討好的事,為電影著實減了幾分。


瑕不掩瑜,《我不是潘金蓮》註定成為國產電影中的里程碑。我們沒有好萊塢發達的電影工業,也沒有日本輩出的電影大師(黑澤明、北野武)與強大動漫ip(宮崎駿),而近幾年的韓國電影憑藉敢拍敢黑的猛勁(熔爐、素媛、辯護人、恐怖直播等等)也在口碑上遠超國產電影。

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那個時候的中國觀眾們憤怒、無力、悲哀,眼巴巴地看著別人起高樓,宴賓客(指國外電影節的繁榮),而自己卻依舊孑然一身(自娛自樂百花獎)。

但我看見了廣電的善意,從禁止引進日韓電影,到如今的百家爭鳴;從那年的從如今的政治正確,到現在的傷痛反思。;從純真正統的央視配音到如今髒話熏段子的接納。

有生之年,真希望能看到中國電影分級的那一天呀!

更多詳細內容關注公眾號:亂嚼舌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