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神奇动物在哪里/怪兽与它们的产地(港)/神奇生物在哪里

7.2 / 507,411人    133分鐘

導演: 大衛葉慈
編劇: J.K.羅琳
演員: 艾迪瑞德曼 伊薩米勒 柯林法洛 柔伊克拉維茲 朗帕爾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納西里安

2016-11-28 18:31:14

《神奇動物在哪裡》入門答疑完全手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我們告別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五年,儘管在故事的最後,我們看到長大的哈利和他的夥伴有了看似完美的結局,但對於J·K·羅琳所創造的這個神奇世界,其無邊的魔力依然吸引著眾多的成人和孩童,有增無減的粉絲群體都渴望知道更多關於魔法世界的細節,渴望看到更多發生在這個奇妙魔法世界的故事。

在眾多粉絲的強烈呼籲下,羅琳終於不再僅僅是在她的Pottermore網站上更新有關魔法世界的短文和小故事,而是正式回歸了這個由她一手打造的魔法世界:隨著作為《哈利·波特》續篇兼外傳的舞台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及其同名書籍的出版,一直被保密的由羅琳親自編寫劇本的、講述HP魔法世界新篇章的電影系列《神奇動物在哪裡》終於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與全世界的哈迷們say hello。

誰是紐特·斯卡曼德

或許,說這部計劃製成五部曲的電影系列是「新篇章」並不準確,因為,它講述的實際上是哈利·波特誕生許多年以前的故事,然而,儘管有以及將會有一些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出現,它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前傳——畢竟這個故事開篇的時候連哈利的父母都尚未出生;不過,《神奇動物》系列又確實是羅琳所創造的魔法世界的新一篇章,不同於《哈利·波特》系列,它是從一個成人的視角展示給我們有關這個魔法世界更完整更宏大的藍圖——至少就製片人大衛·海曼和導演大衛·葉茨願意透露的細節來看,這個故事將有整整二十年左右的跨度(從1926至1945),而且涵蓋兩個大陸數個國家。

與彼得·傑克遜將一本《霍比特人》擴充成三部曲來拍不同,《神奇動物》系列並非是那本同名書籍《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擴充版本。

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會滿腦袋問號,因為該書實際上是作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保護神奇動物課的教材出版,是一本有關魔法世界的神奇動物們的科普類書籍,壓根沒有故事情節。事實上一定要說的話,這本書跟我們的新電影系列所講述的故事沒什麼關係,唯一的關聯,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紐特·斯卡曼德,一位致力於研究和保護神奇動物的魔法生物學家,同時,也是我們新故事的主人公。

不像那位誕生於英雄家庭的著名男孩哈利·波特,我們的新主人公紐特·斯卡曼德是一個誕生於普通魔法家庭的年輕巫師。

原本斯卡曼德家最出名的應該是紐特的哥哥忒休斯,一名隸屬於英國魔法部的知名傲羅(抗擊黑魔法的菁英巫師),而紐特,在他們作為鷹頭馬身有翼獸(還記得《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的巴克比克嗎)飼養員的母親影響下,從小就對神奇動物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

在1908年,11歲的紐特像眾多的小巫師一樣進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並被分院帽放進了赫奇帕奇學院。在那裡,他與古老的純血巫師家族萊斯特蘭奇家的一名成員,年輕的女巫萊塔成為了好友,他們分享著對神奇動物的共同興趣,並因為同樣被身邊人排擠所產生的孤獨感走得很近。直到有一天萊塔因為她危險的實驗危及到另一位學生的生命,紐特為他的朋友擔下了罪責,儘管有一位教授對此決定表示強烈質疑——此時尚未聞名於世、僅僅是學校變形術課教授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相信紐特並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但他的抗議被當時的校長迪佩特壓制,紐特最終被從霍格沃茨開除。

也許是由於紐特作為傲羅的哥哥忒休斯的關係,又或許是鄧布利多動用了一些人脈幫助他相信是無辜的學生,紐特進入了魔法部神奇生物管控司就職,由於他對神奇動物的博學多聞,他很快從邊緣冷清的家養小精靈辦公室轉調到了該司更重要的動物管控中心。仍然,作為一名低階僱員的紐特只能領到稀薄的薪酬,為了維持生計也為了繼續自己的研究,紐特應募了一家出版社的有關神奇動物的科普書籍編撰工作,開始利用空閒時間旅行世界各地尋找和研究神奇動物,他對這項事業投注的熱情遠超過乏味的辦公室工作,最終,在1925年,紐特辭去了魔法部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研究者。

在走遍了五大洲造訪過上百個國家,將無數神奇動物編錄入冊之後,紐特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博學專業的神奇動物學家,並且在他的魔法旅行箱中收藏及養育了眾多珍稀的神奇動物。

在1926年12月,紐特為了一項私人任務帶著他的魔法旅行箱前往紐約,並計劃做一個短途旅行,不過,事實證明,計劃永遠改不上變化,而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正式揭開序幕……

北美為什麼極端仇視魔法

相信任何一位資深哈迷,都能對《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現的眾多名詞、俗語、歷史典故如數家珍,甚至能背出所有巫師世家的家譜……不過,對於所有初次接觸魔法世界的觀眾,恐怕並不是人人都有耐心去翻遍所有書籍或者看完那多達上萬條的百科條目吧。那麼,如果你身邊沒有一位哈迷可以組隊觀影,或者並不想在觀影時被人在耳邊作同步科普,你或許需要先了解一下進入魔法世界的正確姿勢,以免找不到正確的入口或者慘痛撞牆。

首先,值得寬慰諸位麻瓜(不會也不知道魔法的普通人)的是:這個新篇章的故事即使是對於資深哈迷來說,也同樣新奇陌生。單單是它發生的地點和年代,就與《哈利·波特》系列相去甚遠。

《神奇動物在哪裡》作為新系列的開篇之作,將故事背景設置在1926年的紐約,這時湯姆·里德爾(即《哈》中的大反派伏地魔)尚未出生,熟悉的霍格沃茨和英倫魔法界更是遠在大洋彼岸。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北美魔法界連影子都沒有瞧見,我們對其唯一的了解,僅僅來自小說第四部《火焰杯》中的一個小細節,即魁地奇世界盃決賽前被提及到的來自薩勒姆女巫協會的幾位美國巫師。

是的,「薩勒姆」,這個詞是不是聽起來相當耳熟?

相信大多數人對「薩勒姆獵巫案」的了解,要嘛來自於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的舞台劇作品《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要嘛來自劇集《美國恐怖故事:女巫集會》,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以免冒犯到眾多專業學者與考據癖患者們。總之,這件發生在17世紀末的美國麻薩諸塞州薩勒姆鎮的女巫審判事件,掀起了自14世紀到17世紀初舊大陸「獵巫潮」之後,發生在新大陸的另一波狂潮,短短半年間造成了20人死亡,200多人被捕或被監禁,在西方歷史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記。而羅琳自然不會在構建她的魔法世界史時,放過這樣一個重大的事件。

於是,在《神奇動物》中就出現了一個自稱「第二薩勒姆」的極端仇視魔法的組織,而它並非完全由偏執的麻雞(No-Maj,北美地區對「麻瓜」,也就是不會魔法的人的稱呼)發起,實際上,它的成立與北美魔法界頗有淵源。

早在歐洲探險家首次抵達美洲大陸,並將其稱作「新大陸」前,巫師們就已經知道美洲的存在了:多種魔法旅行方式——飛天掃帚和幻影移形術,以及更加悠久的預知魔法,令世界各地的巫師們在中世紀時就已經互通往來。而美洲的原住民巫師們,自然在17世紀歐洲移民們抵達美洲之前,就已經知道其他大陸的國家存在。隨著麻雞們開始移民到新大陸,更多的歐洲巫師們也來到美洲定居,有人是因為憧憬冒險,而更多人是為了逃難:彼時歐洲的獵巫運動尚未走向尾聲,許多巫師為了逃避麻雞的騷擾和迫害(也有來自巫師同胞的),趁著麻雞們開始移民的機會掩藏身份混入其中,或者是被美洲原住民巫師群體接納,因為後者相當歡迎而且願意庇護來自歐洲大陸的同胞。

儘管如此,對於巫師們而言,新大陸的環境明顯比舊大陸更嚴酷。

其一,他們必須像麻雞移民和美洲原住民巫師一樣,學會自給自足。美洲原住民巫師始終生活在各自部落中,所有的魔法材料都需要親自採集,而且在這裡並沒有使用魔杖的歷史,自然也沒有製作魔杖的工匠,即便是後來享譽世界的伊法摩尼魔法學校,也是由一名愛爾蘭女巫建立起來的,在當時不過是一間簡陋小屋,只有兩名學生。

其二,與他們同行的麻雞移民者,使得祖國的非魔法族群在兩相對比之下顯得格外友善可愛。不僅因為麻雞移民者開始對美洲原住民發動戰爭,導致當地的魔法族群團結遭受打擊,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使他們難以容忍任何魔法的痕跡(清教徒熱衷於指責他人使用巫術,即便證據十分薄弱),這致使移民巫師們格外緊張。

最後,也是最重要而危險的,就是「肅清者(Scourers)」的存在。由於美洲魔法界並不是一個整體,分散而且隱秘,同時尚未構建自己的執法機制,這吸引了一群來自不同國家、不擇手段的雇用巫師,開始時他們僅僅是致力於追捕那些犯罪潛逃的巫師換取賞金,但後來肅清者們很快在這片無法地帶墮落,開始沉溺於權力和無必要的殘暴行為。他們享受流血和酷刑,甚至是向樂意為此付錢的麻雞出賣自己的巫師同胞。在17世紀後期,肅清者在美洲的數量成倍增加,而著名的薩勒姆獵巫案就是他們在其中推波助瀾。

薩勒姆事件對魔法界意義深遠,原因遠不止是那些悲劇的死亡。其直接的影響是:許多巫師因此逃離美洲,更多人決定不在此地定居。這導致直到20世紀初,巫師人口在美洲總人口中的數量明顯少於其他四大洲。由於純血統巫師家族可以透過魔法界的報紙獲得清教徒與肅清者行動的詳細消息,所以極少前往美洲,這也代表新世界中,出身於麻雞家庭的巫師比率遠大於其他地方。儘管這些巫師一般仍會選擇與同類結婚並建立自己的純魔法家族,但在歐洲魔法界歷史悠久的純血主義,到了美洲則形同虛設。

而薩勒姆時間所造成的最顯著影響,莫過於1963年成立的美國魔法國會(Magic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比麻雞的國會早成立近一個世紀,美國巫師將其簡稱作MACUSA(通常讀作馬庫薩)。這是北美魔法界首都團結起來,自己制定法律和政府機構,並向其他國家學習,有效建立能與麻雞和平共處的魔法世界。MACUSA成立後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審判那些背叛同胞的肅清者,所有犯下殺人罪、販賣巫師人口、酷刑折磨他人的人也都受到處決。

然而,依然有一些惡名昭著的肅清者逃過了追捕,在國際追捕令發佈後,他們隱沒在麻雞們中間永遠消失了。有一些人與麻雞共組家庭,生下的孩子若有魔法天賦就會被拋棄,只留下沒有魔法的後代,以隱藏自己的身份。甚至,一些報復心強的肅清者在遭驅逐後,會將執念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魔法是真實存在的,所有的巫師都是應被剷除的邪惡異類。

這些深信魔法卻極度憎惡魔法存在的家庭持續造成更深遠的影響,很可能正是因為這些肅清者的後代,造成美洲的麻雞似乎比其他地方的更難被魔法欺騙和蒙蔽。這對美洲魔法界的統治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北美魔法界為什麼禁止與麻雞相愛?

在1790年,MACUSA的第十五任首席艾蜜莉・拉帕波特針對巫師與麻雞之間的族群隔離制定了法律。隨後發生了一件最嚴重違犯國際保密規約,導致MACUSA被國際巫師聯合會羞辱與譴責的事件。這事件非同小可,因為這次的違法事件發生在MACUSA內部。

簡單來說,這項重大事件牽扯到拉帕波特總統所信任的寶藏與卓鍋管理者(Dragot,卓鍋是美國魔法界通用的貨幣,而卓鍋管理者就如同字面的意思,意指財政部長)。亞里斯多德・忒弗垂是個能幹的人,但是他的女兒朵喀斯卻是空有美貌的花瓶。她就讀伊法摩尼魔法學校時的表現欠佳,而當她的父親升任高官時,她成日蝸居在家,不事魔法,心思大都花在她的服裝、髮型及派對上。某日郊遊時,朵喀斯迷戀上一個叫巴塞羅繆·巴伯的英俊麻雞。而她卻不知道,巴怕是肅清者的後代,他的家族中沒人會魔法,但卻對魔法的存在堅信不疑,而且深信所有的巫師都是邪惡的。

在巴伯的誘騙下,朵喀斯透露了MACUSA及伊法摩尼魔法學校的秘密地址、國際巫師聯合會的相關資訊以及這些機構保護藏匿魔法界的方法。巴伯從朵喀斯身上搜集到一大堆資訊後,偷走她展示給他看的魔杖,然後召集新聞記者並展示那支魔杖。他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武裝起來,期望能殺光鄰近區域的巫師,同時還印製傳單,提供了巫師及女巫聚集的地點,並寄信給麻雞高層,其中有部份人認為確實有必要前去調查那些地方是否真的有所謂「邪惡的秘密聚會」。

儘管巴伯和他的同黨最後由於頭腦發熱,對一群被他們認為是巫師的無辜麻雞們開槍,而被捕入獄。但魔法界的眾多秘密被暴露一事還是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許多被標註的地點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包括MACUSA本部在內,不得不遷移他處。朵喀斯的輕率行為促使拉帕波特法的實施:該法律嚴令禁止巫師與麻雞來往,不得與麻雞通婚,甚至過從甚密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拉帕波特法進一步加深了美國與歐洲各地魔法界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其他四大洲,麻雞政府與當地的魔法部門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秘密聯繫與合作,而在美國,MACUSA是完全獨立運作,跟麻雞政府沒有絲毫瓜葛的;在歐洲,巫師與麻雞可以建立友誼甚至通婚,而在美國,巫師對麻雞的警惕和敵意日漸加深。簡而言之,美國魔法界原本對麻雞社會就已經非常緊張,而拉帕波特法更是將美國魔法界推向更加隱秘化的趨勢。

朵喀斯・忒弗垂嚴重違反國際保密協議的事件在魔法界中廣為流傳,此後美國巫師常用「真是朵喀斯」以指代愚蠢而不稱職的行為。對於無視國際保密協議的人,MACUSA始終採取嚴懲措施;此外,相較於歐洲,MACUSA對不受控魔法生物的容忍度要低得多。因為神奇動物和幽靈之類的存在都會增大麻雞發現魔法界存在的風險。

而我們的主人公,熱愛神奇動物的紐特·斯卡曼德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到美國的,同時還隨身攜帶著眾多的被國際巫師聯合會定級為高危險級別的魔法生物……可想而知,對MACUSA而言,這樣的紐特絕對是一個會被果斷拒絕入境的人物。

大反派格林沃德是什麼來路?

除了眾多的神奇動物,作為哈迷最關注的,自然是電影中跟《哈利·波特》系列相關的人物和故事細節。就像我們的新主人公紐特·斯卡曼德在原著中不過是一個存在於腳註中的人物,甚至許多人當初挖出這個人的百科條目,不過是因為羅琳說「瘋姑娘」盧娜後來嫁給了一個姓斯卡曼德的男孩(紐特的孫子)。

撇開作為背景設定的那些細節不談(比如伊法摩尼魔法學校的創始人伊索·瑟爾的母親姓岡特,她是霍格沃茨四位創始人之一的斯萊特林的後代),這裡不得不提到的,是一個在原著小說系列中所佔篇幅不大,但卻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蓋勒特·格林德沃。

前面也提到過,製片人海曼和導演葉茨都已透露,在未來的電影續集中,一定會展示的,阿不思·鄧布利多在1945年那場令他一戰成名的著名決鬥。而他決鬥的對象,正是當時在除英國之外的整個大陸掀起「魔法復興」大戰的史上最危險的黑巫師:蓋勒特·格林德沃。

早在小說中此人剛剛作為背景人物亮相時,大家就根據他的出身背景、崛起和倒台時間推測起格林德沃與納粹法西斯的關係。而在這部影片的開頭,我們能看到各地魔法界報刊對格林德沃在歐洲進行的一系列恐怖活動,而結合當時的歷史事件,不難看出這正是歐洲的納粹法西斯主義開始崛起的時期。而格林德沃所宣揚的魔法族群至上的信條,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

1920年代,一戰剛剛結束,即使絕大多數的麻瓜/麻雞並不知情,而少數知情者選擇忽略,巫師們確實在1914至1918年的這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佔有一定的份量。由於對戰雙方都有巫師,因此他們的參與並沒有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不過巫師們的參與確實成功減少了因戰爭死亡的人數,也多次擊敗敵對方的巫師。
    
堅持反對巫師與麻雞來往的立場,拉帕波特法仍然被強硬貫徹。美國魔法界這時已經習慣了必須維持比歐洲同胞更為低調的行事風格,長期的相互隔絕的保持高度警惕的壓力也使得他們對麻雞的警惕和敵意有增無減。而這時的格林德沃,正在召集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和追隨者,自然不會忽視這塊雙方矛盾更為尖銳的大陸。

計劃中的五部曲正好放在這20年的時間段上,不能不令人猜測,故事真正的主線並不是紐特·斯卡曼德如何尋找和保護神奇動物,而是主人公們如何面對這場會改變所有人命運的大戰。而這一次要戰勝的黑魔王,就是蓋勒特·格林德沃。

也許,將格林德沃稱作黑魔王,並不一定準確。從原著系列的片段式描述中,我們就能看出,這一位黑巫師,可是跟伏地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相對於那位進行恐怖獨裁統治、一心追求力量的伏地魔,格林德沃更像是一位魔法界的革命者,他強大而自信,才華洋溢並且極具魅力,他秉持的信念是將整個魔法族群的地位真正抬高到非魔法族群之上,讓全球的魔法界能夠真正聯合起來,走到陽光之下,讓所有擁有魔法的存在都不必再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

「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正是這樣的信條,也由於魔法族群中對長久以來為了「保護非魔法族群」而作出眾多犧牲的不滿,為他號召到了眾多的支持者和追隨者,並最終形成了一支龐大到足以顛覆整個大陸的軍隊。而這支軍隊的標誌,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最著名的象徵「死亡三聖器」的符號。

在《哈利·波特》小說中,更年輕的格林德沃同樣著迷於死亡聖器的傳說,但他和鄧布利多一樣,並不是為了利用其力量像傳說中那樣,或者像伏地魔渴望的那樣,征服死亡,而是為了改變世界。原著中格林德沃一度以盜竊為手段得到了死亡聖器之一的長老杖,但當他意識到自己並不真正擁有它時,卻沒有執著強求,或者繼續追尋其他的死亡聖器,他也許僅僅是將長老杖作為一種象徵,隨後便專注於他偉大的事業。

在《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最後,當我們跟哈利一樣,終於明白長久以來鄧布利多的謀劃與犧牲,在感動之餘也不免對這位老人產生了一絲畏懼:一個連自己的死亡都能拿來算計的人,該是多麼可怕。而格林德沃,書中曾不止一次通過各種旁觀者、甚至鄧布利多本人之口,稱他們兩人其實非常相像。

兩個同樣才華洋溢又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相遇,並因為共同的想要改變現狀的理想而成為摯友,在那個夏天他們謀劃了一場革命的藍圖,年少的鄧布利多甚至打算拋棄仰賴他的弟弟和妹妹,與格林德沃共同實行他們的計劃。然而,因為鄧布利多的妹妹阿麗安娜被混斗中的咒語意外擊中而死亡,鄧布利多最終意識到自己與格林德沃的不同:他不能夠無視那些註定要被犧牲的生命。在殺戮和拯救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於是,鄧布利多留了下來,而格林德沃帶著他們共同的謀劃離開了。

這一別,就是40多年。而他們的最後一次重逢,就是那場最終結束了戰爭、後來聞名於世的決鬥。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鄧布利多從未將伏地魔視作對手,格林德沃才是他永遠的、唯一的對手。因為他們都明白,強權和力量並不能真正戰勝一切,塑造一種信念,一種能夠代代傳承下去的永恆的信仰,才是真正的勝利,才是最偉大的魔法。

儘管在這一部影片中,鄧布利多本人並未亮相,但他的名字確實被安排在一個耐心尋味的契機被提出,而如果真的像製片人和導演宣稱的那樣,鄧不利多的選角已經在進行中,並且會最終展示這場著名的決鬥,那麼,接下來的故事中很有可能也會展示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二人如何從暗中較量走向正面對峙的過程。

————————

對於一部份人來說,《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伴隨他們成長的作品。當年的主人公們都已長大成人,娶妻生子,但是故事尚未結束,因為魔法永恆,而羅琳的魔法世界仍然在不斷豐富,就好像某幅巨大拼圖一個接一個出現的碎片,又好像紐特·斯卡曼德神奇的旅行箱,裝載著眾多吸引人的魔法生物。

毫無疑問的是,對比《哈利·波特》,如今的《神奇動物》系列將開啟一扇真正展示魔法界全貌的大門,這是一次回歸,也是一段嶄新的旅程:透過一段歷史,通過一雙成年人的眼睛,去探尋羅琳所創造的,充滿魅力的宏大而奇妙的魔法世界。

本文首發於《ELLEMEN睿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