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15,637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三月兔

2016-11-29 09:02:56

寫在時隔兩年的二刷之後,只針對老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個想到哪裡寫哪裡沒有邏輯沒有連貫性的流水帳,只是記錄下二刷經歷。
        重看是因為最近非常喜歡Jake Gyllenhaal,把他的作品,看過的沒看過的都拉出來看一遍,兩年前一刷的時候看的是送審的渣畫質,儘管渣,沒有字幕,中間還因為一些事情隔了十多天才看完,但完全沒有一幀的浪費讓成片在這麼多干擾因素之下依然吸引人(之前短評也寫過了)。憤慨,這樣的一部電影只拿了一份原創劇本提名,最後也給跑丟了。既然是老吉電影補全計劃,還是重點講老吉。最重要的前哨金球,SAG,BAFTA,評論家選擇全提,最後關頭掉隊,比當年Daniel Bruehl還讓人遺憾的是,我真的認為他的表演遠不止提名,而是有希望最後和雀斑角逐影帝。(不想討論基頓,和這兩位根本就差遠了)說起來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庫珀會掉隊來著,《美國狙擊手》作為我的2014年度最愛,狂熱了很久,讀了原著和很多相關的資料,真正完全的愛上Chris Kyle這個人。說遠了,庫珀的表演確實看起來是更有可能掉隊的那一個,但是沒辦法,誰讓叔叔是奧斯卡的親兒子呢,況且兩部電影的題材限制原因,也是能想到的。
        看了很多採訪,因為老吉前期準備的時候,專門深入了這些夜行者的生活,他自己也說,這角色的一小部份肯定會在他身上得到延續,感覺老吉還是有些開玩笑性質地偏袒Louis。比如,他認為這是典型的美國夢的成功。我在B站看的時候,彈幕裡很多都抨擊那些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的人三觀碎裂,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當然很容易啦,不過,老吉說,他希望大家走出影院的時候,會真的覺得這個角色很棒(不是他自己),思考自己內心會不會也有Lou這樣的陰暗。當然會!每個人都會幻想自己做一些越界的事情,只是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道德法律的緣故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幻想中而已。電影開拍前,記者採訪問有沒有做過越界的事情,老吉和導演跟蹤的那位「夜行者」說從來沒有,沒法得知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但是99%的人都是不可能也沒有膽子那麼去做。
        我個人認為Lou在這行幹不久,一方面是因為他已經活了半輩子,在當記者之前,還在當小偷賣髒,但從他透露的事情來看,他一直是一個「聰明」人,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之前在別的行業也曾經獲得過成功,但最後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終結了。另一方面是他這個人過於自大自負,雖然好像他一開始和人交往的時候都在給對方「舔腳」(這詞形容還挺精準的),但很快他就會膨脹地收不住自己的自大,開始show off。很明顯的是他剛賺了些錢就買了一輛道奇,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快速到達現場,不然沒有必要選擇這麼搶眼的紅色。以及後來他給Ricki講他那晚能賺5W美元,其實他根本沒必要說的,但是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想要炫耀,想要找人傾訴!這點在之前他在家熨衣服看電影的時候也很明顯,他看到搞笑的情節,回頭笑了,好像旁邊有別人一樣…當Nina誇他的時候,他也一樣是忍不住炫耀自己在網路上學了多少東西,多麼聰明,總之就是一直在show off。除了自負,他也非常厭惡寄人籬下的感覺,這也是自負導致的併發症,比如他想要結識節目的crew,不願意和那個記者合作要自己當老闆,不停地提醒Nina沒了自己她什麼都不是。控制狂的典型,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他一定要Nina和他上床,大概就是這個原因,認為自己能控制周圍的一切。
        老吉說「難」有兩種,hard for movie和hard for work,而為夜行者減重這件事情他認為是hard for movie,他也覺得準備的過程更有趣,更稱得上是精髓。然而我還是認為為職業的犧牲太大(儘管無比敬業),先是瘦成皮包骨頭,又為《鐵拳》練成boxer的體格,(芭樂給大家開了個隨意增減體重頭,強烈批評)現在年輕,好像身體消耗的起,但是以後呢…他這兩年真的老得有點快,不是因為鬍子的原因,即使剃掉也很明顯。《囚徒》和《宿敵》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說老吉是那種會age well的演員,我曾經也這麼覺得,希望如此。以及Denis和老吉三度合作的The Son,製片兼主演,雖然Denis的一般商業考量會多一點,成片一般都和BP沒什麼關係,但是給演員都提供了極大的發揮空間,我當然是指望他能藉此再次衝擊奧斯卡了,這次找個給力的公關團隊,別再像夜行者這樣被公關坑了。



另外想起來,老吉非常地討厭paparazzi,對著鏡頭髮凶過好幾次,很想知道他拍這個之後對狗仔們的看法,可惜沒有找到相關地採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