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548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邏姬恨劇透

2016-11-30 22:03:09

科恩和老斯很不對盤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科恩兄弟……寫的劇本
如果有機會看了劇本,再更新評價更好。

但是,整體來說,這一部美式主旋律的片子,看的我想當不安。
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在如此敏感的時期,國家會讓一個律師來handle這麼delicate的問題。甚至在大事的把控上,都有這位美國自由民主精神化身的男主角來掌控。

在真實歷史上,是這種情況的嗎?!
雖然,從正面角度看,外行人能給內行人僵死的思維和做事方式帶來轉機和全新的方案。
但是,從反面講,作為大眾傳媒的產品,不論能否真的有那麼大的能耐,煞有其事的宣稱真實改編,是否會讓看電影的人有一種自己也能做到的錯覺。

從新聞上看,確實有很多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例子,譬如在野生動物園打開車窗被動物咬死的事件。
自帶主角光環的開掛的主角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自尊心和對世界的認識。
這也許就是這次米國大選的另一個角度的真相吧。深藍的好萊塢打造著深藍的美國,沉默的大多數給了如此大的一個耳光,話語權不代表真實情況,力量到底掌握在誰的手裡還不一定。

另一個更可怕的事情在於,第一次主角被公眾致以敵意。電影展現了周圍人的不解和敵視,主動地站在了主角那一邊。彷彿在說,你們這些一般人不能理解他的境界。什麼境界呢?

不得不提李安的比利林恩里(這事兒理都理不明白。原著在美國得過獎,廣受讚譽。李安將抨擊程度降低了70%拍成電影,竟然一片差評,表揚的僅僅也只是電影技術部份。)與該片最核心的一個概念有一個相左的批判。笑瞇瞇的李安啊,總是很大力的扇人臉。
林恩裡面的一個路人對士兵說,兄弟別誤會,我是支持你們的,我只是don't ask, don't tell。該片中美國的化身Donovan對於蘇聯間諜本身,就是這樣的原則。
基於職責和利益,我選擇保你命。其他我不需要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這個傾向,是高度的專業化;對自己職責的執行高於一切。同時還有Donovan堅持的廣泛的人文關懷吧,對於所有生命的珍視。
神奇的是,如果間諜換成刑事罪犯,按照人物的性格和價值觀,他也會依舊堅持吧。
在此類電影常討論的道德問題,奇怪地空缺了(求新可以換新角度,但是總覺得不妥)。似乎回答這個質疑的方式就是用Donovan之後的各種壯舉,使他成為英雄,一切都是正確和順理成章的了?
那後繼來人,為了殺人犯等刑事犯罪的工作者,自然也是用這個來解釋自己的行為。我的職責就是這個,不論是誰。可能太熟悉於這個理由總是和壞人聯繫在一起,能出現在這麼主旋律的英雄身上,也是讓人驚訝。
再延伸,就到了想當膽顫心驚的 平庸的邪惡 banality of evil範疇里。大部份德國人都說,希特勒的時期我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只想到了忠於職責。雖然更大一部份原因是集體的服從,一邊倒的服從讓人無法以一個獨立的人思考。更無法從井然的秩序中為了個人的良知或者別的,脫離出來成為孤立的一個。
這部電影,很神奇地,既可以當做平庸的邪惡的佐證,又更是抨擊集體服從,要追求個人堅持的例子。
或者你可以說,這部片子是在諷刺冷戰的荒唐。所以間諜不是罪更不是死罪,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和特殊時期的職能?

綜上,
讓這部電影成了一個很奇怪的混合體,似乎三觀偷懶,又似乎劍走偏鋒,又明顯的個人英雄主義,讓平民超人拯救大眾,加上點看似克制的敘事和鏡頭,就成了個大師佳作?!
估計是科恩的劇本被美化後不倫不類的產物吧。

評論